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8章 太学初立(教育改革伏笔)

咸阳宫的早朝弥漫着硝烟味。李岩扫过殿下群儒,目光停在博士淳于越攥紧的《论语》竹简上——那卷边角磨白的竹片,像极了他前世在孔庙见过的汉代熹平石经拓本。

“陛下欲开太学之门于庶民,”淳于越的声音如青铜编钟般庄穆,“岂不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让耕夫之子与宗室同席,成何体统?”

殿内响起低低的附和声。嬴氏宗亲嬴巽站在列首,玉簪上的绿松石随呼吸轻颤:“昔年晋文公设‘公族之学’,齐桓公立‘稷下学宫’,皆以贵胄为基。陛下此举,怕是要乱了乾坤纲纪。”

李岩指尖敲打着案头的《商君书》,忽然笑了:“诸位可知,管仲相齐时,出身何为?”

淳于越愣了愣:“乃没落士家……”

“错。”李岩掷出一卷竹简,“据《管子》所载,管仲曾为‘贾人’,在南阳做过牲畜贩卖。若齐桓公因出身而弃之,何来九合诸侯?”他扫过群臣震惊的脸,“联今日便明言:太学预备学室,无论贵贱,唯才是举。”

退朝时,蒙恬凑近低语:“陛下当真要让平民子弟与宗室同考?只怕……”

“怕他们考不过?”李岩接过宦者递来的鹿皮手套,“联赌他们能让那些‘贵胄’无地自容。”

巳时三刻,太学门前的槐树下挤满了人。穿粗麻短打的农家子、着葛布襕衫的书肆学徒,与锦衣华服的贵族子弟混在一起,形成奇异的画面。李岩戴着斗笠站在街角,看见嬴巽之子嬴鸿正用帕子捂着鼻子,嫌弃地避开扛着锄头来考试的少年。

“下一个,陈墨。”

被叫到的少年踏过门槛,怀里抱着一本用草绳捆扎的书册。李岩瞳孔微缩——那竟是用《仓颉篇》残页抄写的《九章算术》片段,字迹虽稚拙,却在勾股定理处画满了注解。

“试题一:”主考博士展开竹简,“今有邑方二百里,各中开门。甲、乙俱从邑中央而出,甲东行,乙南行。甲日行五十里,乙日走三十里。问:几何日相逢?”

殿内响起抽气声。这是《九章算术》里的“方邑相逢”题,超出秦代数学范畴甚远。嬴鸿不屑地哼了一声,提起狼毫在竹简上写下“七日”——这是按直线距离计算的错误答案。

陈墨却咬破指尖,在地上画出坐标系:“东西为横,南北为纵,二百里取中则各百里。甲乙各行x日,横距50x,纵距30x,依勾股定理,(50x)2 (30x)2=(100)2……”他忽然抬头,“陛下,可借算筹一用?”

李岩抬手示意,宦者捧出纯金算筹——这是他特意命人打造的教具,每根刻着阿拉伯数字。陈墨的眼睛亮了,指尖如飞拨动算筹,当算珠停在“2.692”时,殿内响起倒吸冷气声。

“约二日又十三时辰。”陈墨擦掉手上的血渍,“不知是否需化作分数?”

淳于越猛地站起:“此子竟懂‘勾股术’!这、这是墨家门秘传!”

“非也。”李岩摘下斗笠,众人惊呼伏地。他拾起陈墨的草纸,“此乃‘天圆地方’之理,联昨夜梦到仙人传授,特命人写入《启蒙算术》。”他扫过嬴鸿煞白的脸,“明日起,太学弟子皆需习此术,包括宗室子弟。”

申时初刻,最后一场考毕。李岩在阅卷时发现一张特殊的试卷:试题“论华夏为何一体”下,竟用隶书写着:禹平水土,定九州,今南越之境,亦有禹迹可循。字迹工整如刻,末尾还画着一只衔着稻穗的神鸟——与他藏在书房的《禹贡》批注图一模一样。

“此卷何人所答?”他按住狂跳的心脏。

“回陛下,”主考博士擦汗,“是个自称‘无籍流民’的少年,交卷后便消失了。”

暮色浸透太学宫时,李岩独自来到新建的藏书阁。墙上的《华夏九州变迁图》刚刚完工,用矿物颜料标出的“扬州”“荆州”区域格外鲜艳。他指尖划过“南海郡”位置,忽然发现海岸线附近用朱砂点着一个小圆圈——那是他前日才在地图初稿上标注的“番禺城”,从未示人。

“陛下小心!”蒙恬的喝声从身后传来。

一支弩箭擦着耳际钉入墙壁,箭杆上绑着帛书。李岩扯下展开,上面用小篆写着:欲平百越,先稳苍梧。太学之中,有吾耳目。字迹与那张神秘试卷如出一辙。他转身望向窗外,却见一道青影掠过屋脊,腰间玉佩闪过——是楚地特有的凤鸟纹。

“封锁太学,彻查所有考生档案。”他将帛书投入炭炉,“尤其是答出‘九州一体’的那个少年。”

戌时三刻,李岩在《太学弟子名录》上圈出三个名字:陈墨(农家子,精通算术)、嬴玥(宗室女,竟在策论中提出“男女同学”)、无名氏(流民,试卷编号079)。当手指划过“079”时,他忽然想起陈墨算筹上的阿拉伯数字——那串数字的写法,与兰池刺客装置上的“”如出一辙。

“陛下,”蒙恬呈上西域送来的羊皮地图,“这是粟特商人秘藏的‘南方诸国图’,标着‘雒越’‘西瓯’等蛮夷之地。”

李岩展开地图,瞳孔骤缩——在岭南某处,用蓝色颜料画着与他实验室时空裂隙模型 identical 的螺旋纹,旁边用粟特语标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

窗外突然响起太学弟子的夜读声,念的正是他编写的算术题:“一弩十矢,百弩几何?”声音整齐如浪潮,惊飞檐下栖鸟。李岩望着地图上的蓝纹,忽然轻笑出声——原来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在这片土地上标记了时空的坐标。

“传联旨意,”他将地图卷好收入暗格,“太学增设‘舆地科’,重点研习南方山川。另外……”他顿了顿,“给编号079的考生补发‘特招生’令牌,无论他躲在哪里,朕都要找到他。”

子夜,李岩站在太学门前,望着漫天星斗。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正如《鹖冠子》所言:“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他摸出袖中那枚神秘玉佩,在月光下,凤鸟的眼睛竟泛着幽蓝光泽——与兰池刺客的血液、粟特商人的银饰,如出一源。

“陛下在看什么?”值夜的宦官低声询问。

“看未来。”李岩将玉佩收入衣襟,“一个不再有‘贵庶’之分,不再有‘华夷’之别的未来。”他转身时,衣摆扫过阶前的《太学章程》,最后一条“凡人皆有求知之权”的隶书大字,在月光下如同刀刻斧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