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36章 井田崩裂(土地革命)

咸阳城外的井田上,残雪未消,嬴傒领着二十余旧贵族骑马而立,望着田间正在插标杆的百工署匠人,手中马鞭重重甩在青石板路上:“陛下真要毁了祖宗的井田制?”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车轮声,李岩的青铜轺车碾过结霜的田埂,车辕上缠着的铁犁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不是毁,是让土地活起来。”李岩掀开车帘,目光扫过田亩间规整的“井”字沟渠,“八家共一井,公田荒废,私田贫瘠,这样的制度,养得活大秦三百万子民?”他抬手示意,陈柱带着匠人推出青铜方矩,“即日起,用‘方田术’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废井田,开阡陌,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

一、丈量风暴

首当其冲的关中平原,李岩选了嬴傒的封地作为试点。寒风呼啸的清晨,百工署的匠人刚在田头埋下第一根界桩,嬴府的管家就带着数十庄丁冲来,铁锹砸在青铜方矩上迸出火花:“我家大人说了,这是周天子亲封的井田,谁敢动!”

李岩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竹简:“《垦草令》第三条写得清楚,隐匿田亩者,罚戍边三年。”他转身指向远处正在耕地的铁犁,“你看那铁犁,一牛可抵三人力,从前八家耕百亩,如今一家能耕五十亩——井田制,早该埋进史书了。”

丈量到嬴傒封地的山林时,第一个反转来了。匠人用罗盘测出的土地面积,竟比典籍记载多出三百亩。陈柱扒开枯枝,露出地下埋着的田契残页,朱砂字迹赫然是嬴氏私刻的“公田”标记。李岩指尖划过残页,忽然轻笑:“原来嬴叔父的‘公田’,都是从百姓手里抢的?”

二、焚图惊变

三日后的咸阳广场,青铜鼎中火焰冲天。李岩亲手将收上来的井田图籍投入火中,竹简爆裂声中,嬴傒突然冲上前:“陛下这是要断了贵族的根基!”他腰间玉珏撞在鼎沿,发出刺耳声响。

“贵族的根基?”李岩抓起一把焚烧后的竹灰抛向空中,“是靠隐瞒田亩、私收赋税?”他转身指向围观的百姓,“赵大,你家从前耕十亩井田,交七成粮;如今量出二十亩私田,只交三成税——这样的根基,不该断?”

百姓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陛下圣明”。赵大攥着新领的田契,粗糙的手指抚过上面的隶书字:“俺也有自己的地了!”而嬴傒看着鼎中翻飞的灰烬,突然注意到灰烬里混着几片羊皮残卷——那是他暗中藏了十年的东海盐田图,此刻正被火舌吞噬。

三、田契绞杀

当楚国贵族景鲤带着车队进入武关时,马车上的漆箱里装满了伪造的田契。他自以为得计,却不知李岩早就在函谷关布下天罗地网。验契官举起青铜验契镜,对着阳光一照,漆箱上的“关中田亩”印玺顿时显形——竟是用三年前作废的井田印模伪造。

“景鲤大人是来买地,还是来送人头?”李岩把玩着从漆箱里搜出的玉扳指,上面刻着楚国的“郢爰”印记,“你可知新制田契用的是‘水印术’?”他抽出真田契,对着光可见阡陌纹路隐现,“百工署的匠人,早把井田的沟渠刻进了纸纹里。”

消息传回郢都,楚国君臣震惊。而在大秦国内,李岩趁热打铁,设立“田契司”,每块土地必须登记造册,用竹简与丝绸双份存档,丝绸版藏于咸阳宫,竹简版由百姓自己保管。当第一份盖着皇帝印玺的田契发到赵大手中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突然跪地痛哭:“俺爹临死前说,咱们家永远是贵族的佃户,如今……”

四、铁犁绞杀

隆冬时节,蜀地传来急报:旧贵族煽动百姓抗拒丈量,甚至拆毁了都江堰的分水堤。李岩却带着改良后的铁犁亲自入蜀,在成都平原当众演示“二牛抬杠”耕作法。铁犁入土三寸,翻出的泥土中竟混着秦国的圜钱——那是百姓偷偷埋下的“土地爷”信物。

“看到了吗?”李岩指着翻耕后的良田,“土地不是贵族的私产,是上天赐给耕者的饭碗。”他忽然转身,盯着躲在人群中的蜀侯嬴煇,“听说叔父封地的亩产,比百姓的私田低三成?不如把封地捐出来,让百工署的匠人试试新犁?”

嬴煇脸色铁青,却不敢反驳。更让他心惊的是,李岩竟在田间设立临时田契司,当场为无地百姓丈量分田。当一个羌族老人颤抖着接过田契时,远处的碉楼里突然传来弓弦响——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直指李岩面门。

千钧一发之际,墨者腹?的弟子挺身而出,用机关盾牌挡住箭矢。李岩低头看着盾牌上的齿轮纹路,忽然大笑:“来得好!正好让天下人看看,你们这些旧贵族,为了保住井田,连耕者都敢杀!”

五、星火燎原

咸阳宫的暖阁里,李岩对着铺满地面的全国田亩图沉思。陈柱捧着新铸的铁犁模型跪下:“陛下,匠人改良了犁铧,加了青铜护刃,一亩地能省半斗种子。”他忽然指着模型上的齿轮,“不过这结构……”

“留着,以后有用。”李岩打断他,目光落在蜀地的图纹上——那里用朱砂标着“都江堰灌区”,旁边注着“可扩田百万亩”。他忽然想起在关中看到的场景:赵大们扛着铁犁走在自己的田埂上,身后跟着蹦跳的孩童,田头插着的界桩上,“赵”字刻得比贵族的族徽还要深。

窗外,传来焚烧最后一批井田图的噼啪声。火星飘向夜空,像极了李岩初见铁犁耕地时,翻起的土块里闪烁的磷火。那些曾被井田制束缚了千年的土地,此刻正随着新田契的颁发,在耕者的铁犁下舒展身躯,孕育着大秦从未有过的生机。

而在嬴傒的府中,老贵族对着空荡荡的田籍室发呆。管家小心翼翼递上密信,说齐国愿意用海滨盐田换他手中的井田旧制。嬴傒却将信投入炭盆,看着火苗吞噬字迹:“别做梦了,李岩那小子,连土地的‘井’字都要改成‘田’字——这天下,早就不是咱们的井田了。”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照着咸阳城外的新田。有人在田头燃起篝火,火光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唱的不是雅乐,而是百姓自己编的调子:“铁犁翻,田契红,自家的地,自家的种……”歌声飘向王宫,惊醒了檐角的铜铃,叮当声里,李岩知道,这场土地革命的星火,早已在大秦的土地上蔓延成势,再无熄灭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