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66章 陶工封王(技艺封神)

咸阳官窑的青烟在暮色中扭曲成诡异的形状,七十二岁的老陶工吴老头对着倒塌的窑炉猛咳,掌心沾满的不是陶土,而是暗红的血沫。\"陛下,这是第五座窑了......\" 他浑浊的眼球盯着满地碎裂的青瓷器胎,\"火候咒不灵了,定是触怒了陶神!\"

李岩蹲下身,指尖划过瓷胎断面。三日前他刚从越地请来的制瓷师傅,此刻正躲在角落发抖,怀里抱着半本烧窑笔记 —— pages 边缘焦黑,显然遭过火劫。\"把测温锥拿来。\" 他突然开口,声音盖过了此起彼伏的啜泣。

铁蛋扛着一人高的青铜测温仪闯进来,这东西浑身布满螺旋铜管,顶端嵌着拳头大的琉璃泡,正是百工署新制的 \"火眼\"。当琉璃泡贴近窑壁,管中水银柱突然疯狂攀升,在 \"十三时辰\" 刻度处轰然炸裂!

\"看到了吗?\" 李岩举起半截变形的测温锥,\"不是陶神发怒,是你们把窑温烧过了头!\" 他转身盯着缩成一团的越地师傅,\"你藏着的《陶录》里,可曾写过 ' 火照法 '?\"

老人猛地磕头,鬓角的银饰撞在青砖上:\"小人有罪!山东陶商说,若教大秦烧出瓷器,越地窑口就要被血洗......\" 话未说完,窑外突然传来马嘶,三辆装满陶土的牛车失控冲进院子,车辕上缠着的荆条里,竟藏着浸过桐油的引火草!

李岩瞳孔骤缩。他认得这种包装 —— 正是上个月被查封的齐国陶商私货。\"铁蛋,带人守住储泥仓!\" 他话音未落,西北角传来巨响,新砌的馒头窑顶塌了半边,露出里面掺杂着石英砂的劣质陶土。

\"吴师傅,这泥料......\" 李岩抓起一把,指缝间漏出的白色颗粒硌得生疼。老陶工突然挺直腰板,浑浊的眼睛里泛起精光:\"是黄河沉泥!陛下,有人调换了咱们的贡土!\"

变故来得毫无征兆。当李岩带着人冲向储泥仓,却见七名陶工倒在血泊中,凶手留下的唯一线索,是泥堆里半截刻着 \"陶正\" 印的竹简 —— 那是周王室旧官的信物。

\"原来如此。\" 李岩冷笑一声,\"他们怕的不是瓷器,是怕大秦陶工用 ' 釉料配比表 ' 断了他们的香火。\" 他掏出怀中的羊皮卷,上面用阿拉伯数字记着长石、石英、黏土的比例,\"当火候能测、配料能算,那些靠 ' 烧窑口诀 ' 垄断技艺的人,就再也骗不了人了。\"

就在这时,官窑外墙突然被撞开,二十多个蒙着面的陶工举着陶刀冲进来,领头者腰间挂着七枚不同样式的陶印 —— 正是山东六国的陶官徽记。\"李岩!\" 为首之人嗓音沙哑,\"陶器乃土德之兆,岂容你用妖术乱了五行!\"

铁蛋的铁锤已经抡圆,却被李岩抬手拦住。他走向窑边的试验台,那里摆着十二只上了不同釉料的瓷胎。\"既然你们信五行,\" 他用火钳夹起一只施了青釉的瓷胎,\"就看看土与火的真意 ——\"

瓷胎被投入熊熊燃烧的窑炉,众人屏息凝视。当第一缕青色光晕从窑缝透出,蒙面者中有人惊呼:\"这是... 越窑秘色!\" 李岩却摇摇头,用火照法取出半熔的瓷片:\"比秘色多三分石英,少两分草木灰,所以......\" 他突然将瓷片抛向空中,落地时竟发出金属般的脆响。

\"瓷器!\" 吴老头颤抖着捡起碎片,老泪纵横,\"真的烧成了瓷器!\" 围观的陶工们突然爆发出欢呼,有人跪地亲吻瓷片,有人对着窑炉叩头 —— 他们终于明白,让陶土化玉的不是咒语,而是秤杆上的数字、测温锥的刻度、还有眼前这个敢在窑炉前玩火的男人。

蒙面者们见势不妙正要撤退,李岩却突然指向为首之人:\"你腰间的陶印,第三枚是宋国陶正的 ' 火鼎纹 ',第五枚是卫国的 ' 土圭印 ',可为何偏偏少了......\" 他目光落在对方靴底的朱砂印记,\"少了代表 ' 金' 的郑国陶印?\"

那人脸色剧变,扯下面巾竟是郑国前陶正子产。\"你竟敢冒充周室旧官!\" 李岩冷笑道,\"你们串联山东六国陶官,调换泥料、烧毁笔记、甚至杀人灭口,不过是怕大秦瓷器断了你们的 ' 土贡之路 '——\"

子产突然掏出陶制毒烟弹,却被李岩早有准备的青铜水铳喷了满脸。铁蛋趁机将他扑倒,搜出怀中的密信,上面用陶土密码写着:\"毁秦瓷者,封东方陶王。\"

\"封王?\" 李岩大笑,笑声震得窑顶落灰,\"今天我就让你们看看,真正的陶王该当何样!\" 他转身握住吴老头的手,将一枚刻着齿轮与陶轮的金印按进老人掌心,\"从今日起,大秦设 ' 陶工令 ',吴师傅掌天下陶务,所有陶工皆可凭配方图、火候表自创新器,再无 ' 秘传口诀 ',再无 ' 土贡垄断 '!\"

官窑外的星空渐渐亮了,新砌的窑炉喷出均匀的火光,陶工们围着试验台研究釉料配比,有人用阿拉伯数字在陶片上记下新发现,有人把测温锥的刻度刻进窑壁。李岩看着吴老头正在教小陶工辨认瓷釉中的气泡,突然想起在江南见过的场景:老陶奴被打断手指,就因为偷学了上釉手法。

这场陶工封王,从来都不是泥土与火焰的奇迹。当第一个陶工用天平称量釉料,当第一个窑匠用测温锥记录火候,当世代相传的技艺变成人人可学的公式,千年的陶轮终于不再是奴役的磨盘,而成为托举梦想的飞轮。远处,子产的密信正在火盆里燃烧,灰烬中却露出半行未烧尽的字:\"秦瓷出,天下陶商皆为臣......\"

而在官窑的阴影里,那个曾偷偷调换泥料的帮凶,正盯着自己掌心的陶土印记发呆。他不知道,自己随手撒进泥堆的石英砂,终将在大秦陶工的手中,变成比任何玉璧都璀璨的,属于所有匠人的 —— 瓷之荣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