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115章 学府奠基(教育深耕)

暮春的南境首府永昌城飘着细如棉絮的雨,青石板路上倒映着朱红色的灯笼,廿四架朱漆抬阁正沿着正街缓缓前行,抬阁上供奉的不是菩萨仙君,而是用黄绫包裹的《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为首的青衫男子腰间悬着半块羊脂玉,正是刚满二十岁的南境节度使李岩。

\"大人,前方就是白鹿原了。\"亲卫统领林缚低声提醒,目光扫过两侧戒严的街道。百姓们隔着三步宽的警戒线踮脚张望,人群中偶尔传来孩童的嬉笑,却在触及士兵腰间的横刀时戛然而止。李岩抬手按住腰间玉珏,触感温润如初,这是三年前他初到南境时,老学究王夫子送他的启蒙礼,此刻玉珏上的云雷纹在春雨中泛着微光。

白鹿原上早已搭起三丈高的祭台,台角立着四尊青铜灯树,灯油里掺了朱砂,火苗跃动时映得祭台如血池。当李岩踏上祭台第七级台阶时,西北角突然传来骚动,十几个青壮汉子抬着两口黑漆棺材闯入警戒线,为首者袒露左臂,刀疤纵横的皮肤上刺着半截断箭——正是三年前被击溃的山匪\"断箭帮\"标记。

\"李大人建学府是积德事!\"汉子扑通跪地,棺材盖\"咣当\"落地,露出两具早已风干的骸骨,\"可这白鹿原下埋着三十六个兄弟的尸骸!三年前官军说带我们剿匪,结果把我们当诱饵扔给黑山贼!\"人群顿时哗然,有老者认出汉子正是当年幸存的猎户,扯着嗓子喊:\"当年官府说剿匪,实则是借贼兵消耗我们南境民壮!\"

林缚手按刀柄就要上前,却被李岩抬手制止。少年节度使俯身细看骸骨,发现肋骨处嵌着半截精铁箭头,并非山匪惯用的竹箭。他指尖抚过骸骨腰间的牛皮箭囊,囊底绣着极小的飞虎纹——这是北境玄甲军的暗记。李岩忽然想起三个月前收到的密报,朝廷派来的监军御史曾接触过北境旧部。

\"来人,取《南境英烈录》。\"李岩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眼神闪烁的书生,\"自本官到任,已为三千六百零二位南境义士立传。\"当林缚抱着烫金名册奔来时,李岩突然瞥见祭台东侧的槐树上,有片树叶正以不自然的弧度颤动——那是北境斥候专用的暗号。

名册翻开的瞬间,漫天细雨突然转急。李岩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停在\"断箭村三十二壮士\"那一页,抬头对汉子道:\"你兄弟骸骨上的精铁箭簇,可是黑山贼能有的?\"汉子一怔,正要说话,西北角又传来马蹄声,八骑快马踏碎积水冲至祭台前,当先之人甩下马蹄铁砸在祭台上,溅起的泥点污了《春秋》典籍。

\"李大人好大的威风!\"骑者甩下兵部火牌,甲胄上的麒麟纹在火光中狰狞,\"某家奉枢密院令,核查南境军资挪用案。\"李岩认得此人是枢密院直属的铁面巡检陈豹,却注意到他马鞍侧挂着的牛皮袋里,露出半截与祭台下骸骨相同的精铁箭簇。

祭台下的骚动渐成沸反,百姓们看着巡检手中的账册,听着\"挪用军饷三十万两修建学府\"的指控,窃窃私语变成了怒吼。李岩忽然轻笑,从袖中取出一叠盖着十八个州县官印的红笺,笺上密密麻麻记着百姓自愿捐建学府的银粮数目,最下方还有按满红指印的万民书。

\"陈巡检要看军资账册,明日可到节度使府。\"李岩将万民书拍在祭台上,雨珠顺着纸页边缘滚落,\"不过此刻,本官要先完成学府奠基。\"他转身走向祭台中央的青铜鼎,鼎中装着南境十三州百姓送来的土样,混着新翻的春泥气息。当李岩的手即将触及鼎沿时,东侧槐树突然传来异响,三支弩箭破空而来!

林缚本能地扑向李岩,却见自家大人指尖在鼎沿轻轻一叩,青铜鼎竟发出钟鸣般的巨响。弩箭在声浪中偏了准头,擦着李岩发梢钉入祭台木柱,箭尾缠着的丝帛上绣着半朵墨梅——这是消失多年的\"墨梅谍\"标记。李岩瞳孔骤缩,想起上个月在书院试讲时,那个总坐在最后一排的灰衣书生,袖口便绣着同样的墨梅。

\"各位乡亲。\"李岩抓起一把混着各州土样的春泥,任由泥水滴落衣襟,\"当年我初到南境,见村落十室九空,孩童趴在断墙上读残卷。\"他指向远处正在搭建的九间瓦房,房梁上贴着百姓们送来的平安符,\"有人说南境要强军,可没有知书明理的兵,再好的刀枪也是废铁。\"人群渐渐安静,汉子抱着骸骨的手开始颤抖。

陈豹正要发作,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五骑快马冲破雨幕,当先之人甩下一封火漆密封的加急文书。李岩拆开封蜡,目光扫过\"北境二十万大军压境\"的字迹,指尖在文书背面摸到暗纹——这是南境暗桩专用的求救信号。他抬头看向陈豹,发现对方的手正按在腰间佩刀上,甲胄下的肌肉紧绷如弓弦。

\"传令下去,奠基礼照常进行。\"李岩将文书塞进制服内衬,声音平静得可怕,\"林缚,带二十亲卫护送百姓撤离。\"他转身望向祭台下的陈豹,突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陈巡检来得巧,待会儿奠基完毕,本官正好与你说说,为何这三个月来,南境各州的猎户,都开始读《孙子兵法》了。\"

当第一抔春泥填入地基时,永昌城谯楼突然传来三声闷响。李岩看着手中剩下的春泥,里面混着几星朱砂,正是方才祭典时灯树溅落的。他忽然想起王夫子临终前的话:\"南境的根基,不在城墙,在人心。\"而此刻,地基下三尺处,正埋着他让人连夜埋下的三十六个陶罐,罐中装着的,是三个月前在北境细作身上搜出的密信。

奠基礼结束时,雨停了。陈豹看着李岩走向临时搭建的讲学堂,那里早已围满了捧着破书的孩童。少年节度使接过孩童递来的半块硬饼,咬了一口,忽然对跟上来的巡检道:\"陈大人可知,为何本官要在学府地基里埋《商君书》?\"不待对方回答,他指向正在搬运木料的民壮,\"因为南境的百姓,既要知礼,也要懂法——懂什么法?懂那些想拿军资案做文章的人,该受什么刑。\"

暮色中的白鹿原升起几缕炊烟,李岩站在未完工的学堂前,看着林缚带人抬走断箭帮汉子的棺材。汉子临走前塞给他一块碎玉,正是当年官军发给民壮的腰牌。玉牌背面刻着极小的\"玄甲\"二字,与骸骨箭簇上的飞虎纹相得益彰。他忽然明白,今日的骚动,不过是引子,真正的风暴,藏在北境压境的军报里,藏在陈豹鞍袋的箭簇中,更藏在那个总穿灰衣的墨梅书生背后。

\"大人,地基里的陶罐都埋好了。\"林缚低声禀报,\"只是那些密信……\"李岩摇头,那些密信里记载的,是北境将领与南境贪官勾结,借剿匪之名侵吞军饷的证据。他故意将陶罐埋在学府地基下,就是要让所有参与奠基的百姓,都成为这段隐秘的见证者。

夜风送来远处的钟声,李岩摸着腰间的半块玉珏,忽然听见学堂里传来孩童的读书声。借着火把的光,他看见方才闹事的汉子正蹲在墙角,教几个孩子辨认骨头上的箭簇。少年节度使忽然笑了,南境的烽烟,终会在这些孩子的琅琅书声中熄灭——只要他能撑到那一天。

当月光爬上祭台时,李岩收到了新的密报:墨梅谍的下一任首领,正是今日在人群中煽动百姓的灰衣书生。他望着地基上未干的春泥,忽然想起王夫子说过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从今天开始,南境的这场硬仗,才真正拉开序幕——在字里行间,在童蒙开笔时,在每一个将墨香融入血脉的黎明与黄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