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 > 第67章 乐工叩阍(声学革命)

周王室的青铜编钟在太庙穹顶震出十二道环纹时,赵娥正用食指第二节指腹丈量秦筝的共鸣腔。桐木腹板上新凿的七道半月槽还带着新鲜木屑,她指尖划过槽口,听着声波在腔内折射的尾音比往日长了三息——成了。

“贱籍乐户也敢妄议雅乐?”太常寺少卿嬴元吉的玉笏重重磕在丹陛上,十二旒冕冠的珠串簌簌作响,“我周室黄钟律管传自颛顼,岂容你等匠人用破筝亵渎?”

赵娥垂眸抚过筝头的青铜雁柱,柱身刻着的不是常见的云雷纹,而是她昨夜在百工署画的声波震荡图。三日前她抱着这架蒙着粗麻布的秦筝求见天子,却在宫门前被乐官扯断三根琴弦,理由是“盲女之器有污宗庙”。

“让她试。”殿上忽有青金石佩玉相撞声,李岩的玄色衣摆扫过丹墀,腰间别着的不是帝王玉珏,而是柄刻着齿轮纹的铜锉——百工署工匠的寻常工具。

嬴元吉的脸色霎时青白。他记得上月在太学,这柄铜锉曾敲碎过旧贵族的玉冠,此刻正被天子握在手中,轻轻叩击着赵娥的秦筝共鸣箱。“听闻你能仅凭耳力校准十二律?”李岩的声音里带着三分兴味,“若能震碎嬴少卿手中的黄钟律管,便准你乐工入太学。”

殿外忽起狂风,三十六扇青铜门扉次第洞开。赵娥指尖掠过第二根商弦,琴弦震颤的尾音竟与门缝里的穿堂风诡异地合了拍。嬴元吉下意识握紧手中漆绘律管,却觉掌心发麻,律管表面的朱砂咒文正随着筝音明灭不定。

“宫音——”赵娥的拇指压向雁柱第三道凹槽,共鸣腔内突然传出蜂鸟振翅般的颤音。太常寺的老乐官们齐齐色变,他们听出这宫音里竟暗藏着十二平均律的半音转折,分明是《周礼》中早已失传的“旋宫转调”之法。

律管碎裂的脆响来得毫无征兆。嬴元吉只觉虎口一热,祖传的黄钟律管突然从中裂开,朱砂咒文如萤火般四散飘落。殿外百姓席传来倒吸冷气声,百余个泥瓦匠、纺织女手中的活计同时落地——他们分明看见,赵娥指尖的筝音化作肉眼可见的音浪,正沿着丹陛上的蟠龙纹砖层层扩散。

“不可能!”嬴元吉踉跄后退,冕冠珠串缠住了玉笏穗子,“律管乃以昆仑玉髓为芯,怎会被区区筝音震碎?”

赵娥起身时,秦筝的共鸣箱在阳光里折射出七彩光纹。她转向李岩,空着的那只手从袖中摸出半片齿轮状铜片:“陛下可曾见过百工署新制的轴承?臣将其改良后嵌入筝头,共鸣腔的弧度亦按《墨经》里‘圆,一中同长也’的原理打磨,音浪入腔如江河汇海,自然能聚气成势。”

殿中死寂。老乐官们盯着赵娥手中的铜片,突然想起三日前在百工署见过类似物件——那是墨者用来测算声速的“响箭齿轮”。此刻齿轮边缘的十二道刻痕,竟与十二平均律的半音位置分毫不差。

“好个聚气成势!”李岩忽然大笑,从袖中取出半卷竹简抛给嬴元吉,“你等日日捧着《乐记》念‘大乐与天地同和’,却不知墨翟早在《经说》里写过‘声发自器,气行于空’。赵乐工的秦筝,才是真正合了天地之气!”

嬴元吉接住竹简时手在发抖,简首赫然盖着百工署的青铜齿轮印。竹简上画着改良共鸣腔的剖视图,七道半月槽对应着北斗七星方位,箱内还绘着声波反射的轨迹图,每道弧线都标着精确的角度和尺寸。

“陛下!”殿外突然冲进个灰衣少年,怀中抱着个尺许高的青铜笙簧,簧片间缠着细如发丝的铁丝,“百工署陈匠正让我送来这个!说按赵乐工的共鸣腔原理改良,能吹出半音阶!”

赵娥耳尖微动,听见笙簧内部的齿轮转动声。这分明是百工署新研的“机械簧片”,通过调节铁丝松紧改变振动频率,竟能发出传统笙箫无法奏出的变徵之音。她指尖轻叩笙身,七个音孔同时喷出细雾,雾珠在阳光中竟凝成了律吕十二管的虚影。

“让百姓试音。”李岩抬手示意灰衣少年走向殿外的百姓席。当机械笙簧奏出《秦风·无衣》时,泥瓦匠们发现这乐声竟比平日听见的更清亮透彻,每个音符都像敲在骨节上,让人热血翻涌。而当太常寺乐官勉强用旧笙箫跟上时,跑调的乐声却像破了洞的陶埙,惹得百姓们纷纷捂耳。

“看见没?”李岩转身盯着脸色铁青的嬴元吉,“你等守着烂了芯子的律管当宝贝,百姓却听得懂什么是真音律。即日起,太学增设‘乐工百工科’,能改良乐器、通晓半音阶者,皆可封‘乐工爵’——至于你等……”他指了指地上的律管碎片,“若再敢阻挠乐工献艺,便让你们去守函谷关的陶埙作坊,日日听着商队的驼铃重新学律!”

殿外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陛下万岁”。赵娥摸着秦筝上的齿轮铜片,忽然听见袖中传来极轻的“咔嗒”声——是百工署特制的工匠密扣,意味着她的改良方案已被收录进《天工开物·乐工卷》。更令她心跳加速的是,李岩方才抛给嬴元吉的竹简末页,画着个形似弩箭的机关,箭镞处赫然标着“振金”二字,旁边批注:“共鸣腔聚气之法,或可用于兵器”。

暮色漫进太庙时,赵娥抱着秦筝走过廊柱,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转身只见个戴帷帽的老妇人正对着她的共鸣箱出神,帽檐下露出的手腕上,戴着与她亡母相同的齿轮银镯——那是十年前被乐官打死的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

“赵乐工留步。”老妇人掀开帷帽,竟是隐姓埋名的前周室乐正夫人,“我有《旋宫图谱》残页,记载着商汤时期的共鸣腔制法……”她从袖中取出半幅帛画,上面的云雷纹竟与赵娥在筝箱内刻的声波图暗合,“当年我夫君因改良编钟被诬‘惑乱天听’,如今……”

赵娥的指尖在帛画上轻轻划过,忽然听见远处百工署方向传来密集的齿轮转动声。她知道,那是工匠们在赶制首批“乐工爵”印信,印纽正是她设计的共鸣腔形状。而在更远处的市井酒肆,已有乐工试着在胡琴上加装青铜共鸣筒,试着让乐声传得更远,更远。

这一夜,太常寺的典籍库燃起莫名之火,烧毁的却都是《乐记》注疏中关于“贱籍乐工不得改制”的条目。而在百工署的工坊里,赵娥正与墨者们合力绘制“声波震击兵器图”,秦筝共鸣箱的弧度被转化为弩箭尾翼的角度,齿轮簧片的振动频率则对应着引信触发的时机。

当第一缕晨光照在太庙的琉璃瓦上时,赵娥摸着秦筝新刻的铭文:“声无贵贱,技有高低”。她知道,昨天震碎的不只是黄钟律管,更是横在乐工头上千年的“贱籍”枷锁。而那些散落在天下各地的乐工们,此刻或许正摸着各自改良的乐器,忽然发现琴弦震颤的频率,竟与千里之外京城传来的共鸣声隐隐相和——那是属于所有匠人的,新的音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