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 > 第80章 如何推行科举制?

正德殿御书房。

“陛下,李大人已归,此刻正于殿外候见,恳请陛下召见。”

王震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恭敬,向赵政禀报着。

赵政轻轻点头,眸中闪过一抹温和。

“宣李爱卿觐见。”

李维立于御书房外,细心地整理一番衣冠,确保无误后,方才入内。

一见赵政,他即刻跪伏于地,声音沉稳而恭敬。

“微臣李维,叩见陛下圣安!”

赵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目光转向一旁的高力。

“小高,速速替朕扶起李爱卿,给他赐座,再备上一盏好茶。李爱卿此行儋州,想必舟车劳顿,着实辛苦了。”

高力闻言,迅速搬来一张雕花椅,轻置李维身旁,随后转身去准备茶水。

待李维坐定,赵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正题。

“李爱卿,此番儋州之行,可有收获?细细道来。”

“启禀陛下,微臣手握尚方宝剑,已将儋州境内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全部收监。此等贪官,犹如蛀蚀国本之虫,致使民心鼎沸,怨声载道。”

“这些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勾结,狼狈为奸,肆意欺压百姓,微臣已依法将他们悉数捉拿归案,现正候大理寺审讯发落。”

“微臣已将陛下严惩不贷的决心,传达给了当地的百姓。他们对陛下此等贤明果断之举,无不交口称赞,心生敬仰。”

赵政闻言,缓缓起身,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言道:“李卿有所不知,在你前往儋州这段时间里,朕已对朝堂官场进行一番大力整顿。”

“臣已悉数闻之,陛下英明决断,革新官制,将朝堂架构重塑为三省六部之制,更推行科举新法,意在根绝门阀士族对才俊之路的桎梏。”

“李卿消息倒是灵通。”赵政语带笑意。

“皆是王公公点拨,臣方得略知一二。”李维恭谨回应。

“李卿,朕观六部之中,有一职似与卿颇为契合。”

李维心中微动,试探性地问:“莫非陛下有意裁撤都察院?”

赵政轻轻颔首,眸中闪过一抹决绝。

“都察院之职,多涉纠葛,易触霉头,交由朕之近侍更为妥当。至于卿,朕意属你为刑部尚书之选。”

李维深施一礼,言辞恳切。

“微臣感激陛下厚爱,一切但凭陛下旨意。”

赵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李卿,为卫将军洗刷冤屈的重任,朕便托付于你了。”

“微臣誓当竭尽所能,万死不辞。”

赵政的目光柔和了几分,似是想起了什么。

“李卿,你与皇贵妃也已多日未见了吧?朕特许你前往幽宁宫,一叙旧情。”

此言一出,李维心潮澎湃,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连忙跪伏于地,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微臣叩谢陛下天恩!!!”

“好了,你且退下吧。”赵政轻轻摆手。

李维起身,步伐略显沉重地退出了御书房,在王震的引领下,一步步朝着幽宁宫的方向行去。

李皇贵妃近日深陷六宫琐事之中,忙得几乎抽不开身。

然而,在这繁忙之余,一抹淡淡的忧愁却悄然爬上心头。

以前陛下还会偶尔踏足幽宁宫,带来一丝丝温情与慰藉。

但如今,那熟悉的身影却沉浸在安宁宫的温柔乡里,夜夜留宿,不言而喻,分明是为宁妃的崛起铺设道路。

李皇贵妃心中曾怀揣着一份期盼,在大皇子与三皇子相继失去了太子之位,她也曾暗自思忖,或许自己的孩子终有一日能触碰到那遥不可及的东宫宝座,窥见一丝龙袍加身的曙光。

可一切终究是她自己一厢情愿。

陛下赐予她皇贵妃之位,已是天大的恩赐,容不得她再有半点非分之想。

认清现实的苦涩,让她不敢再轻易奢求更多,只能默默承受这份失落与无奈。

“皇贵妃娘娘,李大人来了。”

李皇贵妃尚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李维已大步流星跨过了宫门的门槛。

“父亲!”李皇贵妃一声呼唤,语气中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李维闻声,脚步更加急促,几步上前,躬身施礼,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微臣拜见皇贵妃娘娘。”

“父亲,此间并无旁人,无需如此多礼。”李皇贵妃轻抬玉手,语中满是温情,“咱们还是进殿详谈吧。”

言罢。

她轻移莲步,引领着李维步入了寝殿之内。

“女儿啊,近来可安好?”李维关切地问道,目光中满是慈爱。

“父亲放心,女儿一切都好。”李皇贵妃轻声回答,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只是这六宫之事繁多,女儿确实有些应接不暇。”

李维紧紧握住女儿的手,眼中闪烁着欣慰与疼爱的光芒。

“只要你过得好,为父便心满意足了。”

李皇贵妃轻启朱唇,悠悠叹了口气,言道:“陛下近来皆在安宁宫安歇,说是体恤女儿统摄六宫之辛劳。”

李维闻言,眉头微蹙,目光中带着几分洞察人心的锐利。

“你莫要瞒我,你过得好与不好,为父一眼便能洞穿。可是陛下对你有所疏远?”

皇贵妃轻轻摇头,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与释然。

“父亲,这怎能怪罪陛下呢?或许陛下心中已有另立中宫之意。咱们李家能有今日之尊荣,已是万分难得,女儿心中已是满足,断不敢再存非分之想。”

李维面露惋惜之情,轻叹道:“女儿,你距那母仪天下,尊享后宫之位,仅一步之遥。为父誓要助你跨越这最后一道门槛,真正成为那至高无上的后宫主宰。”

李皇贵妃闻言,秀眉微蹙,幽幽叹道:“那安宁宫中现居者,乃是宁国公的宝贝孙女宁妃。陛下有意借此佳人以结宁国公之心,宠爱有加。”

李维闻言,眉头紧锁,满心疑惑:“为父近日方访宁国公府邸,其孙女并未踏入宫门半步。莫非,这宁妃之身份,另有隐情?”

李皇贵妃闻言大惊,一双美眸瞪得浑圆。

“为父怀疑宁妃乃是潜入在后宫之中的细作。你要派人好好盯着他,等为父找到将其绳之以法的证据,咱们再一举将其扳倒!为父要为你的后位铺平一条道路。”

李皇贵妃的眼眶微微泛红,泪光轻轻摇曳。

她轻声细语,却字字沉重:“父亲大人,您心中所疑有关宁妃乃潜藏后宫的细作之事,女儿心中亦非毫无波澜。还请您三思,是否还记得钱皇后与张德妃的凄惨下场?女儿实在不愿重蹈她们覆辙,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与猜忌之中。”

李维闻言,不禁长叹一口气,眉宇间满是无奈与心疼。

他望着面前这位自幼宠爱有加的女儿,心中五味杂陈。

“女儿,你心性纯良,慈悲为怀,此乃你的美德,却也是为父最为忧心之处。只是,为父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替你扫清障碍,让你稳坐后位,免受风雨侵袭。”

李皇贵妃轻轻摇头,泪光中闪烁着坚决。

“父亲的爱护之心,女儿铭记于心。但后宫风云变幻莫测,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女儿恳请父亲,勿因一时之念,而为我们家族平添不必要的风波。女儿愿以智慧与德行,赢得圣心,而非依赖暗斗与猜忌。”

“女儿,此事你且放宽心,交由为父处理便是。”

李维轻轻松开李皇贵妃那柔若无骨的手,目光中满是慈爱与决心,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幽宁宫。

身为父亲,他如何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儿在这后宫的漩涡中独自挣扎,饱受委屈?

他必须挺身而出,成为她坚实的后盾,为她撑起一片天。

……

元亨殿偏殿里。

早朝序幕尚未拉开,赵政已悄然布局一局新棋。

他轻启朱唇,吩咐王震将上次殿试遗珠的八位学子再次恭请入宫,一场关乎仕途命运的抉择悄然酝酿。

六部尚书之位,唯礼部尚书之席虚位以待。

赵政心中早有计较,欲从八位青年才俊中慧眼识珠,委以重任。

“陛下,八位学士已至,恭候圣裁。”

王震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回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赵政的目光缓缓掠过眼前这八位青年。

他们的眼神中或闪烁着期待,或含着紧张,各自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朕欲从尔等之中,再选拔一位正一品朝臣。机会难得,唯有一次,望诸位能牢牢把握。”

有了上回殿试经验,八名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赵政毫不犹豫地启口:“自此刻起,朕将抛出一问,尔等需凝神倾听,细细思量。”

“大贞正值变革之际,科举之制正如日中天,意在破察举之旧,立新才之途。试问,尔等该如何将科举之制,播撒至九州四海,令地方官吏与黎民百姓心悦诚服,共襄此盛举?”

话音未落,八名学子皆陷入沉思。

他们对科举新制并无了解,不知该如何作答!

高力见状依赵政之意,轻步而出,冷声道:“诸位若是答不上来,便请移步大殿之外。”

有几名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因承受不住殿中所施加的压力,只能主动选择退出。

只余下三名学子,坚定地屹立于大殿之上。

赵政的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温和地扫过他们,轻声问道:“诸位心中,可已有应对之策?”

这时,一位面容清秀、年岁尚轻的学子勇敢地跨前一步。

“陛下,微臣以为,科举之制推行路上最大绊脚石,莫过于地方官府。试想,若有一寒门子弟脱颖而出,得以赴京应试,其故里不仅能荣耀加身,更可得朝廷嘉赏,惠及乡里。科举之利,本应激励人心,却也难免触动他人利益,若是能出台奖励政策,问题便迎刃而解。”

赵政满意地点了点头。

奖励之策,虽说是一妙计,只是细细算来,恐国库需肩负不轻之负担。

于推行之初,此策自是可行,一旦广泛实施,随着京中求学之士日益增多,奖励之策弊端,便渐渐显露无疑。

此时,又一名学子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道:“陛下,微臣以为,奖励之策或有不妥。何不广设学府,为寒门子弟提供读书求学之所,且由朝廷于各地特设科举辅弼之机构,使天下学子皆能沐浴科举之甘霖,共沾其恩泽?”

赵政思考了一会儿,又望向最后一名学生。

最后一名学生才思敏捷,听完前两人提出的建议,早已成竹在胸。

“陛下,学生自知才疏学浅,难及二位同窗。然而,对于科举制如何深入人心,学生斗胆陈言,以为其关键在于普及于民,让那些出身寒微的求知者明了,科举之路,正是他们跨越阶层,实现抱负的龙门一跃。”

“试想,若科举之善深入人心,成为万民口耳相传的佳话,即便地方官吏心存私念,意图阻挠,亦将如逆水行舟,难以为继。因此,学生斗胆建议,陛下可遣一位德高望重、公正无私的钦差大臣,遍历四方,不仅监督科举之实施,更要亲自宣讲科举之益。”

如此一番话,既诚恳又不失睿智,既体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又巧妙融入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令在场众人无不点头称是。

赵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

“你倒是颇为机敏,说说看,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傅隆,拜见陛下!”傅隆恭敬地回应。

赵政轻轻摆手,示意身旁的高力将其他两名学生带离。

傅隆望着赵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与感激。

“多谢陛下厚爱!”

他未曾料到,在这众多学子之中,自己虽非出类拔萃之辈,却因那颗始终牵挂百姓的心,而得到了赵政的青睐。

“傅隆,朕决定在今日早朝上,正式册封你为礼部尚书。待到吉日选定,你便需启程前往各地,全力推行科举之制,为大贞选拔栋梁之才,你可愿意?”

傅隆震惊了!

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朝廷新贵,怎料竟要肩负如此沉甸甸的重任?

陛下对他,竟是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急忙俯身跪拜,额头轻轻触碰着冰凉的地面。

“学生傅隆叩谢陛下隆恩!陛下如此厚爱,学生定当倾尽心力,不负所望,做个为民请命,造福百姓的好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