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强逆袭记 > 第71章 耳提面命传良策,恭敬感动誓成功

金秋的午后,皇宫内弥漫着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阳光斜斜地透过琉璃瓦的层层叠叠,洒落在青石小径上,斑驳的光影摇曳生姿。乾清宫前,丹陛之上,龙旗高高飘扬,随风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乾清宫内,皇帝李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眼前堆满了如山的奏章。他眉头微蹙,神情专注而深沉,笔尖在纸上疾驰,留下一行行字迹苍劲有力。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虽打破了宫殿的静谧,却似乎并未惊扰到皇帝,他依旧沉浸在繁忙的政务之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宁静的午后。太子身着锦衣华服,面带焦急与不安,匆匆赶到乾清宫前。他依照宫廷礼仪,在宫门口仔细整理了衣冠,随后步履稳重地走进宫殿。他低垂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威严,双手恭敬地捧着玉笏,跪倒在皇帝面前,行了一个庄重的大礼:“儿臣叩见父皇!”

皇帝李民端坐在龙椅上之上,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如同深邃的湖泊中涌动的波澜。他的目光如炬,犹如锋利的箭矢,直射向跪在下方的太子。那份威严,如同古老的泰山,让人不敢稍有轻视。他放下手中沉甸甸的奏章,那份重量仿佛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整个宫殿的肃穆与庄重吸入肺腑。然后,他沉声问道:“昨夜之事,你可知错?”

太子心头一震,仿佛被重锤击中,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连忙低下头,不敢稍有懈怠,生怕那威严的目光会洞穿他的内心。他的心跳如同狂乱的鼓点,在胸膛里疯狂地敲打着。他心知昨夜当着父皇的面,与两位皇弟相互争吵攻讦之事,已经犯了莫大的罪过。那份愧疚与恐惧,如同冰冷的蛇,缠绕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呼吸。

皇帝见太子低头不语,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他深知太子的身份与责任,身为太子,应当以身作则,为国家大事为重。他语气愈发严厉,仿佛冰冷的剑刃,直刺太子的心窝:“身为太子,当以国家大事为重,且你身为长兄,当对弟弟关爱、包容,而不是要相互攻讦、诋毁。”

太子闻言,心中一阵惶恐。他知道自己无法推卸责任,那份愧疚与自责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连忙解释昨晚实在是冲动,但话语中却充满了无力与懊悔。

皇帝听完后,沉默了片刻。他深知太子年轻气盛,有时难免冲动行事。但他也明白,作为未来的皇帝,太子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大局为重。他望向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失望,也有期待。他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道:“你身为太子,肩负国家重任。当以国家社稷为重,不可因小失大。此次之事,虽情有可原,但终究有失体统。你要引以为戒,日后务必谨慎行事。兄弟就应相互扶持、关爱,切不可做兄弟阋墙之事!”

太子听完皇帝的教诲,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受到了父皇的期望与关爱,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他深深地磕了一个头,感激涕零地说道:“父皇教训得是,儿臣定当谨记在心,日后定不负父皇厚望。”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皇帝见太子态度诚恳,心中的满意之情如泉水般涌动。他微微颔首,脸上的严肃逐渐化为柔和,随后话锋一转,开始谈及河南的赈灾之事。他缓缓站起身,步履稳重地走到悬挂的地图前,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灾区的位置。他伸出手指,沿着地图上的河流和山脉移动,详细地向太子解析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太子,此次河南的灾情,比想象中更为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急需我们的救助。”皇帝的声音深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太子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躬身应是。他感受到父皇话语中的沉重和期待,知道这是对他的信任和重托。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回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望。”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意。他继续嘱咐道:“在赈灾过程中,你要注意诸多细节。我会调遣五千羽林军随你前往灾区,确保赈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你也要妥善管理官员,让他们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赈灾和安民工作。”

太子认真聆听父皇的教诲,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他知道这次赈灾不仅是对他的考验,更是对整个朝廷的考验。他决心要全力以赴,不负父皇和百姓的期望。

当谈到对犯错官员的处理时,皇帝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他紧皱眉头,眼中闪烁着寒光,仿佛要将那些贪污**、发国难财的官员看透。

“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我们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太子心中一震,他知道父皇这是在教他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对待那些不忠不义之人。他深吸一口气,将父皇的教诲铭记在心。

皇帝继续深入讲解着赈灾的策略,他手指轻轻在地图上划过,指着那些受灾严重的地区,对太子说:“太子,你看,这些地方受灾严重,灾民们无家可归,生活困苦。我们必须想出一个既能够解决他们眼前困境,又能助力灾区长远发展的方案。”

太子微微点头,认真聆听,他知道父皇接下来的话将是他未来行动的指南。

皇帝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想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灾民们参与到修建房屋、河道等基础设施的工作中来。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生计问题,还能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希望和目标。”

太子听闻皇帝所言,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这种以工代赈的方法,他之前从未听闻过,而父皇却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仿佛这一策略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无数次的考验。他心中不禁对父皇的智慧与远见感到由衷的敬佩。

太子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父皇英明,儿臣佩服。这样的做法既能够解决灾民的燃眉之急,又能促进灾区的长远发展。”

皇帝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没错,这样的做法一举两得。而且,通过修建基础设施,我们还能够改善灾区的交通和水利条件,为灾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太子点头称是,他知道父皇的决策总是深思熟虑,既考虑到眼前的实际情况,又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他决心要认真学习父皇的智慧,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皇帝又补充道:“当然,在实施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监管和协调,确保灾民们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疫病和卫生环境安全。”

太子听着父皇的谆谆教导,内心感到无比震撼和激动。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用心良苦和对他的殷切期望。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的决心。

他站起身来,走到父皇面前,深深地磕了一个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此次赈灾,儿臣必将竭尽全力,确保灾民得到妥善安置,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儿臣也会严加管理官员,确保他们恪尽职守,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

皇帝听着太子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他知道,太子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储君了。他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好,好。这是关于如何安置灾民、恢复生产的一系列实施细则,到时候也要因地适宜做一些调整。我相信你能够做好这一切。去吧,去为你的国家和人民尽忠职守吧。”

太子恭敬地接过册子,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捧着的不只是一本薄薄的纸张,而是千斤重的责任与使命。他感到肩上的压力如同巨石般沉重,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庄重与敬畏。册子在他手中显得格外珍贵,如同一件举世无双的绝世宝物,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轻慢。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生怕稍有疏忽便会损坏了这无价之宝。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刻在心底,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太子再次向皇帝磕了一个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宫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