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小强逆袭记 > 第57章 誓改农具惠黎民,砍竹精心造简筒

他们来到了山丘边,那里有一片竹林,竹影婆娑,绿意盎然。然而,在前往竹林的路上,他们正好路过郑大爷的田地。只见郑大爷正于广袤的田地里挥汗如雨,辛勤劳作。他孤身一人,与一头老牛相伴,共同使用着那陈旧的直辕犁翻耕土地。

郑大爷身着那件早已洗得褪色的蓝色粗布衣服,头上戴着一顶草帽,试图遮挡那金秋时节炽热无比的太阳。他的脸庞被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皮肤因长年累月的阳光曝晒而显得黝黑且粗糙。他的双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犁把,用尽全力向前推动着。每一滴从额头滚落的汗珠,都见证着他劳作的艰辛与不易。

那头陪伴郑大爷多年的老牛,似乎也感受到了直辕犁的沉重。它的步伐不再轻快,而是显得沉重而迟缓,时不时发出沉闷的喘息声,仿佛在诉说着劳作的疲惫。

直辕犁在田地里艰难地划过,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迹。泥土被翻起,散发出淡淡的土腥味,这是大地的气息,也是农作的痕迹。然而,这种传统的犁地方式却显得尤为吃力,效率低下。郑大爷每推一下犁,都需要倾尽全力,他的额头上很快便布满了密密的汗珠。

张小强目睹着这一幕,内心涌起深深的感慨。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古老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字每一句,都道出了农民们的不易与艰辛。他凝视着郑大爷那疲惫的身影,还有那头喘息的老牛,心中不禁为他们的劳作感到沉痛。这传统的直辕犁,虽然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但在使用上确实显得吃力且效率低下。

张小强暗自沉思,思绪万千。他想,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可以尝试着去改进这些农具,让农民们的劳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更是为了回馈这片土地和这些默默付出的农民们。

大牛和小花也看得目瞪口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同情。小花轻声说道:“这位老爷爷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帮他。”她的声音虽然轻柔,却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张小强听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决定先仔细观察一下郑大爷所使用的犁。于是,他走上前去,与郑大爷攀谈起来。

“郑老丈早上好!”张小强热情地打招呼道。郑大爷听到有人叫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见张小强一行人站在田边。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露出和煦的笑容,回应道:“原来是张公子!张公子好!”

张小强走近一些,仔细观察着郑大爷手中的直辕犁。他注意到这个犁的设计相对简单,使用起来似乎颇为吃力。于是,他好奇地问道:“郑老丈,您为何不使用曲辕犁呢?那种犁使用起来应该更加省力高效。”

郑大爷闻言,一脸茫然。他挠了挠头,疑惑地说道:“张公子,您说的曲辕犁,老朽还真是没听过。从小到大,犁地都是这么用牛拉着这个直辕犁犁地的。我们家世代都是这么耕作的,也没想过要去改变什么。”

张小强听了郑大爷的话,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他明白,对于许多农民来说,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他们的习惯并不容易。但是,他也深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农具的改进是必然趋势,这样才能让农民们的劳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于是,张小强决定向郑大爷普及一下曲辕犁的知识。他耐心地解释道:“郑老丈,曲辕犁是一种更加先进的农具,它的设计更加合理,使用起来省力很多。如果我们能够使用曲辕犁来耕作,不仅可以减轻您和牛的负担,还能提高耕作的效率。”

郑大爷听了张小强的解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但多年的耕作经验让他对传统的直辕犁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信任。在他看来,直辕犁虽然费力,但已经沿用了这么多年,早已成为农民们不可或缺的耕作伙伴。而曲辕犁这个名词,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他自然难以立刻接受这个新鲜事物。

他思索片刻,然后说道:“张公子,您说的这个曲辕犁,老朽虽然没听过,但是如果您能找来让我看看,我或许可以考虑试试。”

张小强听后,心中一喜。他知道,郑大爷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于是,他连忙说道:“郑老丈,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找来曲辕犁让您看看的。我相信,一旦您尝试了曲辕犁,就会明白它的好处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张小强便告别郑大爷,带着大牛和小花离开了田地。

张小强表示回去后会帮忙打造一台更省力且效率高的曲辕犁出来。郑老丈听了这话,表面上露出欢喜的笑容,但内心却有些打鼓。他暗想,一个不懂耕作的书生,怎么会对用了千百年的直辕犁进行改造和创新呢?

张小强、大牛和小花三人兴冲冲地前往山丘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们挑选了几根生长旺盛的竹子,挥动斧头,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竹子一一倒下。

砍伐完竹子后,他们一行人便肩扛手抬,满载而归,踏上了返回村中的小路。阳光透过茂密的竹林,斑驳地洒在他们坚实的肩膀上,每一根竹子都沉甸甸地承载着他们的汗水与期待。

回到村中,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竹筒。首先,他们精心挑选出几段粗细均匀、色泽鲜亮的竹子,用锯子将它们锯成一段段合适的长度。每一锯下去,都伴随着清脆的竹声,仿佛在宣告着新作品的诞生。

接下来,他们用火烘烤竹子的内部。火焰在竹节间跳跃,散发出淡淡的热浪。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的内部逐渐变得柔软,易于弯曲。烘烤的过程中,竹子的清香不断溢出,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竹林之中,心旷神怡。

烘烤完毕后,他们开始用刀具小心翼翼地削去竹子的外皮和毛刺。每一次刀尖与竹皮的接触,都伴随着轻轻的刮擦声,仿佛在诉说着匠人们的匠心独运。经过一番细致的打磨,竹子变得光滑平整,如同经过岁月洗礼的玉石一般。

最后,他们用细绳将竹筒的两端扎紧,确保竹筒的密封性。经过这一番精心的制作,一个精美的竹筒便呈现在了他们眼前。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充满艺术气息的手工艺品。

随后,他们又制作了与竹筒相匹配的盖子。这些盖子同样经过精心打磨和制作,确保能够严实地封存在竹筒之中,保护茶叶的鲜香不受外界侵扰。

经过一番努力,五个竹筒和盖子都制作完毕。它们整齐地摆放在一旁,宛如一排排精致的工艺品,等待着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接着,张小强返回房间,用草书写下了五句诗句:“茶香生暖意,心静自然凉”、“茶烟袅袅绕经楼,竹色青青映碧流”、“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清新雅韵入诗篇,茶香飘逸满庭园”、“竹影摇曳清风至,茶香飘逸沁心脾”,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茶香的赞美和向往。又写了“翠涛仙韵”四个字,这四个字要刻在每一个竹筒上的,作为品牌名。

他吹了吹墨迹,小心翼翼地将纸张卷起来。叫上小花和大牛,带着竹筒出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