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39章 灶灰藏粮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第39章 灶灰藏粮

作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7 19:59:52 来源:小说旗

灶膛的余温烘着土炕,沈默轩用铁钳拨弄着灶灰,火星子溅在新埋的红薯上,将染了槐叶汁的薯皮烤出焦斑。这些红薯在空间里用灵泉水泡过三昼夜,此刻被麦秸裹着埋进灶底,表面的霉斑是沈秀兰用野漆树汁点的,凑近了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苦味——正好掩盖灵泉红薯的清甜。

“哥,把这筐‘坏红薯’摆到灶台边,”他对沈默诚说,“薯皮上的绿芽多掰掉些,别让铁柱叔看出咱在‘抢救粮食’。”他指向墙角的破瓦罐,里面装着真正的灵泉红薯,用发酸的豆汁浸泡过,表皮皱缩得像百年老槐。

沈默诚点头,故意将筐沿的红薯碰落,露出底下泛着白浆的断口——那是普通红薯受潮后的腐烂迹象,却被沈家称为“资本主义的霉斑”。他望向院外,赵铁柱的胶鞋声已碾过青石板,裤腰上的钥匙串叮当作响,正是公社仓库的备用钥匙。

“老诚,”赵铁柱的破锣嗓子在厨房门口响起,“公社接到举报,说你家烟囱冒白气,莫不是在炖肉?”他的目光落在灶台边的坏红薯筐,鞋尖踢了踢焦黑的薯皮,“哟,都发霉了,还留着?”

沈默轩立刻堆出憨厚的笑,从灶膛里扒拉出个焦黑的红薯,掰成两半,里面的果肉混着槐叶碎:“叔,您尝尝?后山的野薯,苦得能让人掉眼泪,也就咱穷鬼敢吃。”他故意让薯肉蹭到赵铁柱的裤脚,褐色汁液立刻在蓝布上晕开,“您看这色,比公社的墨水还浓。”

赵铁柱慌忙后退,盯着沈默轩手里的红薯——果肉里隐约可见极浅的金斑,却被他当成了烤焦的麦麸。他忽然指向墙角的瓦罐:“那是啥?打开瞧瞧。”

沈秀兰从地窖上来,围裙里兜着刚摘的空间野菜,叶片被染成枯黄:“铁柱叔,那是上个月的剩薯干,泡了雨水全霉了,”她掀开罐盖,酸腐味混着野漆树的刺鼻气息扑面而来,“您闻闻,臭得连猪都不吃。”

赵铁柱的鼻子皱起,目光扫过罐底,看见几片蜷缩的薯干上爬着白霉——当然,那是沈秀兰用灵泉水泡过的糯米粉伪造的。他忽然想起自家婆娘枕头底下藏的灵泉烤饼,语气终于软下来:“行了,别藏着掖着,公社的‘节约粮食运动’,你们家是重点——”

“叔放心!”沈默轩从怀里掏出本皱巴巴的工分簿,翻到“节约粮食”那页,上面盖着赵铁柱的私章,“昨儿晌午的糊糊,掺了三成槐叶渣,会计都记了‘特殊节约工分’。”他指向灶台,“您看这锅,熬完糊糊都不用洗,锅底的渣子能刮下来当饼吃。”

赵铁柱的目光在工分簿上打转,看见“沈默诚”的名字旁记着“拾槐叶,4分\/日”,想起自己每月能从沈家拿到的灵泉蜜,终于哼了声:“算你们自觉,要是再让我听见烟囱冒白气——”他的话被沈秀兰递来的搪瓷缸打断,里面是灵泉泡的槐叶茶,苦味盖过了泉水的清甜。

等赵铁柱离开,沈秀兰立刻从灶膛深处扒出完好无损的灵泉红薯,薯皮上的焦痕自动剥落,露出底下的浅褐色:“小轩,铁柱的鞋底沾了灶灰,我在里面掺了野漆树粉,他回家洗鞋时准得骂街。”她忽然轻笑,“刚才他掀开瓦罐时,我故意让霉渣掉进他领口,够他痒三天。”

沈默轩点头,翻开从老陈那里换的《救荒指南》,目光落在“灶灰藏粮法”章节:“二姐,咱在灶底挖个暗格,用空间松木做隔板,灵泉红薯埋最下层,上面铺三层焦灰,”他指向墙角的破风箱,“再把风箱的缝隙用槐叶堵住,气味散不出去。”

更深露重时,沈家三兄妹在地窖里复盘,沈默诚摸着新挖的灶底暗格,松木上的麦穗纹被焦灰盖住:“小轩,铁柱刚才踢坏的薯皮,我看他捡起来闻了闻,”他压低声音,“莫不是怀疑?”

“放心,”沈默轩从空间取出片金斑银杏叶,表面用槐树皮蹭得粗糙,“那是普通红薯,我提前用烂菜叶捂了两天,霉味比公社的酱菜缸还浓。”他望向二姐,“明早您去镇上,给铁柱婆娘送双‘灶灰布鞋’,鞋底缝着灵泉艾草,治她的老寒腿,比骂街管用。”

沈秀兰轻笑,举起片染成褐色的甘草叶:“我在鞋底绣了极小的麦穗纹,铁柱婆娘穿上,准以为是‘公社发的福利’。”她指向空间入口,那里的藤蔓又长出新叶,叶片脉络与灶灰的纹路相似,“空间在帮咱呢,连藤蔓都往灶台方向长。”

五更天,沈默轩蹲在灶台前,看着灶灰下的暗格轻轻发烫——那是灵泉红薯在吸收灶膛余温,表皮的金斑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他知道,这场灶灰藏粮的戏码,不过是沈家与时代的又一次交锋。当真正的粮食藏进焦黑的灶灰,当发霉的假象摆在最显眼处,秘密,便在这一真一假的转换中,悄然躲过了所有猜忌的目光。

赵铁柱的咳嗽声从村口传来,伴随着他婆娘的叫骂:“死鬼!把沈家的槐叶茶泼了干啥?苦得能咽死牛——”沈默轩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麦穗纹在掌心发烫,想起《农正秘典》的“火篇”:“火生土,土藏粮,粮隐于灰,灰掩于光,光天化日之下,方得永生。”

灶膛的余火终于熄灭,沈秀兰掀开锅盖,野菜糊糊的苦味漫溢全屋,却在蒸汽的掩护下,没人看见她悄悄将一块灵泉红薯埋进孩子的碗底。那里,金黄的薯肉正与槐叶碎交织,像极了这个时代最隐秘的希望——在焦黑的灶灰里,在发霉的假象下,在每个沈家兄妹默契的眼神中,静静生长,从未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