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7章 三不原则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第7章 三不原则

作者:一只颓废的大肥焦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7 19:59:52 来源:小说旗

县木材厂的锯齿声刺破晨雾时,沈默诚正蹲在车间门口啃馒头。新领的蓝色工装洗得发白,胸前的“沈默诚”木牌磨出毛边,兜里装着小妹沈明珠用灵泉面粉烙的葱花饼——比厂里发的麸子馒头重两钱,咬开能看见金黄的油花。

“老诚,厂长叫你!”工友老李拍着他的肩膀,眼里闪过羡慕,“听说你带来的松木让省林业局的专家都惊了,说比大兴安岭的红松还耐腐!”

沈默诚跟着老李走进办公室,樟木香扑面而来——这是空间松木独有的气息。厂长王建国正在看报表,抬头时镜片上蒙着层雾气:“沈默诚,省木材公司要调你去试样组,专门研究你说的‘后山松木’。不过——”他敲了敲桌上的政审表,“得补份‘三代贫农证明’,你兄弟在公社开的那纸不够详细。”

沈默诚心里一紧,面上却憨厚地笑:“厂长,俺爹给地主扛了一辈子活,连坟头都是借的荒地,哪来的成分问题?”他从怀里掏出用空间桑皮纸包的灵泉蜜枣,“您尝尝,后山的野枣子,甜得粘牙。”

王建国咬了口蜜枣,喉间的痰鸣突然消失,眼睛一亮:“行了,证明我帮你打,月底前把松木样品再送两根来——要直径一尺以上的,省厅的人要带去北京参展。”

与此同时,镇供销社里,沈秀兰正在给县百货大楼的采购员张女士量布。靛蓝色的土布在阳光下发着微光,比柜台里的机织布多出三分厚度:“张姐,这布用后山的野棉纺的,经洗耐穿,您看这纹路,像不像麦穗?”

张女士摸着布面,忽然压低声音:“秀兰妹子,实话跟你说,百货大楼要收‘工农兵牌’特色布,你这布要是能绣上领袖像,一匹能换二十尺布票,还能给你家记‘特殊贡献’。”

沈秀兰心头一跳,想起弟弟说的“三不原则”——不暴露空间、不单独行动、不超额使用。她笑道:“绣像得用细丝线,俺家后山的野蚕茧倒能抽丝,就是量少,每月只能供两匹。”

张女士眼睛发亮:“野蚕茧?拿来看看!”

后山深处,沈默轩正在教三姑辨认空间药材。新扩出的药田里,人参幼苗顶着三朵红芽,比《农正秘典》记载的“五年生”还粗壮。三姑突然指着远处的桃树惊呼:“小轩,桃花开了!腊月才栽的树,咋比春天还早?”

沈默轩望去,只见空间里的桃树开满粉白花朵,花瓣上凝着灵泉水珠,在雾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他忽然想起玉简上的“四时篇”:“泉润者,春可冬收,秋能夏熟,然不可过恃,违时者必遭天谴。”

“三姑,这桃树就让它按正常时节结果,每月只摘两筐,多的分给村里的孩子。”他将灵泉人参小心移栽到陶罐里,“等大哥在木材厂站稳脚跟,咱就去县城开个‘山货铺’,把这些药材当‘野山参’卖。”

话音未落,地窖方向传来瓦片碎裂声。沈默轩心头一紧,摸出随身携带的槐木短棍——这是用空间松木芯做的,敲在石头上能冒火星。

“二哥!赵铁柱翻咱家院墙了!”巧儿从玉米地窜出来,头发上沾着刺藤,“他手里拿着个玻璃瓶,往灶膛里照!”

沈默轩绕道后山,从秘密入口进入空间,再从地窖钻出。厨房内,赵铁柱正趴在灶灰里扒拉,玻璃瓶里装着半块烤红薯——正是空间产出的,表皮带着独特的金斑。

“铁柱叔找啥呢?”沈默轩突然出声。

赵铁柱惊得摔了玻璃瓶,转身看见沈默轩手里的短棍,喉结滚动:“我、我找你借锄头!”

沈默轩盯着地上的红薯皮,忽然笑道:“叔,您是不是饿了?”他从缸里舀了碗灵泉水,“喝口吧,后山的野泉,治饿痨最管用。”

赵铁柱警惕地看着水碗,却抵不住香气,咕咚咚灌了半碗。瞬间,饥肠辘辘的感觉消失,浑身暖洋洋的:“你……你家到底有啥宝贝?”

沈默轩凑近,压低声音:“叔,您还记得去年冬天,您婆娘咳血,是谁送的药?”他指向赵铁柱腰间的供销社特供粮票,“您每月拿我的鸡蛋换粮票,这事要是让公社知道——”

赵铁柱脸色青白交加,突然跪下:“大侄子,我错了!我就是看你家日子过得比公社干部还好,眼馋……”

沈默轩搀起他,塞了两块灵泉烤的玉米饼:“叔,咱都是穷乡亲,以后你帮我盯着公社的风声,我每月送你家两斤粮票,咋样?”

等赵铁柱离去,沈秀兰从地窖出来,手里攥着半匹染坏的布:“小轩,张女士非要见野蚕茧,我只好给了她两枚金茧,她说要送去省轻工业厅化验。”

沈默轩皱眉,金茧是空间里的极品,蚕蛹经灵泉浸泡后,茧丝能入药。他忽然想起《农正秘典》里的“蚕病篇”,取出空间里的病蚕尸体,故意弄破茧壳,让汁液染成黑色:“二姐,明天告诉张女士,金茧有毒,碰了要烂手,只有白茧能纺布。”

当晚,沈家三兄妹在地窖召开秘密会议。沈默诚从县城带回的工业票在油灯下泛着红光,沈秀兰的供销社工作证上盖着县革委会的大印,沈默轩的笔记本记满空间作物的生长周期。

“哥,你在木材厂尽量少提后山,就说松木是偶然发现的。”沈默轩用炭笔在地面画着空间布局,“二姐,供销社的布票换回来后,先给姑姑们做棉袄,剩下的换化肥,咱要把后山的试验田做成‘公社样板田’。”

沈默诚点头,忽然从怀里掏出个铁皮盒:“县医院的张大夫托我带的,说用野蚕茧治好了三个伤员,给咱换了瓶磺胺粉和两包消炎片。”

沈秀兰摸着药瓶,想起去年冬天三姑咳血的场景:“小轩,咱是不是该给村里的老人送些‘野药’?赵铁柱虽然讨厌,可他娘上次喝了灵泉水,腿不疼了,见人就夸咱沈家。”

沈默轩沉吟片刻,点头同意:“但必须以公社的名义,就说卫生院的‘新药’,由小妹负责发放。这样既能积德,又能把恩情记在集体头上。”

更深露重时,沈默轩独自进入空间,发现灵泉井旁多出一丛蒲公英,每片绒毛上都凝着金点——这是空间在提示新功能。他摘下一朵,绒毛竟在掌心聚成水滴,比普通灵泉水更清澈。

“或许,这就是《农正秘典》里说的‘甘露’,能解百毒。”他喃喃自语,将蒲公英移栽到药田,忽然听见玉佩发出轻响,麦穗纹路与谷穗纹路首次重合,形成完整的农耕图腾。

七月初七,小妹沈明珠在学校办了件轰动的事。她用灵泉泡过的黄豆,教孩子们发豆芽,三天就能收成。公社文教干事来视察时,看见教室里的陶盆里,豆芽长得比筷子还粗,顶端泛着淡淡的金芽。

“沈明珠同志,这是重大发现!”干事握着她的手,“我们要在全县推广‘沈家豆芽法’,你明天去公社开经验分享会!”

沈默轩得知消息,连夜让沈秀兰煮了锅灵泉豆浆,让明珠带去分给干部:“记住,就说用后山的‘金豆子’,泡豆的水是野泉水,千万别提空间。”

分享会上,明珠看着台下狼吞虎咽的干部,忽然想起二哥说的“三不原则”——不贪功、不冒进、不独行。她举起装着豆芽的玻璃瓶,笑道:“这都是公社的土地养的,我只是个传话的,真正的功劳,属于后山的每一寸土。”

散会后,文教干事塞给她两本《农业基础知识》,封面上盖着“内部资料”的红章。明珠摸着崭新的书皮,忽然明白,沈家的秘密,就藏在这一句句“后山的野”、“公社的土”里,藏在灵泉与黑土的默契中,藏在兄妹三人日复一日的谨慎与耕耘里。

深夜,沈默轩站在空间的新桑田旁,看着蚕宝宝正在新吐的金茧上爬行。远处的桃树已结出拳头大的果实,青中透红,散发着蜂蜜般的香气。他知道,沈家的路还长,饥荒尚未过去,政治运动随时可能到来,但只要玉佩在身,家人在侧,每一粒播进黑土的种子,都会成为对抗命运的武器。

赵铁柱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后山小径,却在看见新栽的荆棘丛时骂骂咧咧地转身。沈默轩冷笑,摸了摸胸前的玉佩——三不原则,是沈家的护身符,也是他对这个时代的无声对抗。在这片土地上,秘密如同灵泉,必须深藏地下,却又能源源不断地滋养生命,让沈家在绝境中,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