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眸中万象:灵魂的隐秘侧写 > 第2章 千年追光与执念成锚

眸中万象:灵魂的隐秘侧写 第2章 千年追光与执念成锚

作者:玲儿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7 21:22:14 来源:小说旗

裴寂:枪尖星芒与血契之约

千年后的边塞城墙上,裴寂的枪尖在月光下泛起星芒。他望着掌心永不愈合的伤口——那是与沈临渊的“血契”,每次流血都会唤醒一片星光残片。

“将军,又有星芒异动!”副将递来染着星尘的箭头,“这次在敦煌!”

裴寂握紧长枪,面具下的星芒胎记发出微光。他想起沈临渊曾说:“敦煌的壁画,是凡人对永恒最浪漫的想象。”枪尖划破掌心,血珠落地瞬间,竟在沙地上映出飞天壁画的残像,其中一尊飞天的衣袂,分明是沈临渊的银发。

“走。”他翻身上马,“去把我的‘永恒’,从时光里抢回来。”

顾承欢:戏幕星尘与执念成茧

戏班的《星渊传》唱到第一千场时,顾承欢的鎏金泪痣突然发烫。他望着台下满座的凡人,发现他们眼中竟映出星芒残片——那是千万人对“沈临渊”的模糊记忆,在时光中凝成的执念。

“阿渊,你看。”他轻抚戏幕上的星尘,“人间从未忘记你。”

幕布突然无风自动,星尘汇聚成沈临渊的轮廓,却在管理局的追兵到来时骤然散裂。顾承欢咬破舌尖,将血珠融入泪痣,戏幕竟化作牢笼,困住了追兵的“时光枷锁”:“想带走他的星光?先过了我这关!”

戏幕上的金粉簌簌而落,每一粒都刻着凡人对“神明救赎”的祈愿,如同一把把小剑,划破了时空法则的虚伪面具。

谢砚秋:墨痕星轨与古籍密卷

书院的藏经阁顶,谢砚秋的竹笔正在破译《临渊本纪》。他望着书页间跳动的星芒,忽然发现每段记载旁的批注,竟都是沈临渊的“时光日记”:“今日见顾郎演《长恨歌》,人间情爱,比时空更动人。”“裴将军的枪花,可破时空乱流。”“谢山长的墨香,能镇神魂。”

“原来你早就……”书生低语,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将我们刻进了你的时光里。”

竹笔突然爆发出强光,在墙上画出完整的星轨图。谢砚秋看见星轨的终点是“归墟”——传说中时光的尽头,也是沈临渊神魂的碎片之源。他握紧袖口的沙漏残片,墨痕自动凝成飞毯,载着他向归墟飞去:“等我,临渊。这次,换我们来接你回家。”

归墟之战:执念的重量与时光的答案

时空长河的尽头,裴寂的枪、顾承欢的戏幕、谢砚秋的墨毯同时抵达归墟。他们望着漂浮的星光残片,每一片都映着沈临渊的万千回眸——有悲悯,有眷恋,更有对人间的不舍。

“管理局的人来了!”顾承欢的戏幕迎向时光洪流,“阿渊的星光,一片都不能少!”

裴寂的血契共鸣整片星群,枪尖的星芒化作锁链,将残片捆成光茧;谢砚秋的墨笔书写凡人的千年执念,“沈临渊”三字在时光洪流中化作高山,挡住了管理局的“因果洪水”;顾承欢则站在光茧中央,用《星渊传》的唱词,为残片织就心之壁垒。

“你们不过是凡人,竟敢对抗时空法则?”管理局使者的声音带着不屑,却在触及光茧时骤然变色,“这是……”

“这是千万凡人的‘不愿忘记’。”谢砚秋的墨笔滴下血泪,在光茧上写下最后一笔,“是比时空更强大的、人心的锚点。”

星茧化蝶:神明的重生与人间的情书

光茧破碎的瞬间,沈临渊的身影终于凝实。他望着裴寂染血的枪、顾承欢褪色的戏幕、谢砚秋苍白的脸,星眸中溢出的不再是时光的冰冷,而是温热的泪。

“为什么……要做到这种地步?”他的声音颤抖,“我不过是个……”

“你是我们的‘人间灯火’。”裴寂摘下面具,露出历经千年未改的星芒胎记,“是顾郎戏幕里的主角,是我枪尖的星光,是谢山长墨痕里的执念。”

顾承欢轻笑,鎏金泪痣重新亮起:“阿渊,你看——”他指向时空长河,那里漂浮着无数凡人的许愿灯,每一盏都写着“盼星归”,“人间从来没有忘记你,从来没有。”

沈临渊抬手接住一盏灯,灯油竟化作他曾偷藏的人间光阴:裴寂的第一滴血、顾承欢的第一滴泪、谢砚秋的第一滴墨。他终于露出千年未见的笑容,星眸中流转的,是比银河更璀璨的、人间的光。

(第二章完)

终章预告:

沈临渊重生后,三人在人间为其建造“星渊阁”,作为时空修补的中转站。裴寂成为阁中武卫,顾承欢编排新戏《时光情书》,谢砚秋则编纂《凡人时光志》。某天,时空长河出现罕见的“时光潮汐”,将千年后的凡人送来阁中,其中一人竟拿着沈临渊当年散落的星光,说要“还给神明”。而沈临渊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个凡人能与时光共舞的盛世里,每一次相遇,都是时光最温柔的馈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