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港片:洪兴最怂,只能送大嫂回家 > 第153章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从三圣宫回港岛,唐俊与包爵士来到希尔顿酒店。

会议室内,唐俊、包爵士、沈弼、黄大文、包爵士的律师及两位股票经纪人在座。

确认合同无误后,唐俊与包爵士签署九龙仓股权转让协议,包爵士随即安排汇丰付款。

这笔金额达24.675亿港元的交易顺利完成。

“唐先生!”

“包爵士!”

面对台下记者,两人握手致意。

“多谢你。”包爵士终于松了口气。

“无需客气,这只是笔交易。”

闪光灯闪烁,记者频频按下快门,已默默拟定标题,准备次日见报。

詹培忠是唐俊在九龙仓股票收购案中的核心人物,他对此深感自豪。

通过这次交易,詹培忠相信唐俊将成为整个香江最具影响力的经纪人之一。

这一切成就,离不开站在眼前的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青年。

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唐俊最初的资本不过四千五百万港币。

在佳宁集团的收购案中,陈松青耗资四亿购入这部分股票。

随后,唐俊将资金投入九龙仓,而包玉刚以二十五亿的价格接手了这些股票。

短短半年间,那笔四千五百万的资金增值至二十四亿五千七百六十万港币,增长了近五十倍。

电视屏幕前。

小结巴和关家慧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画面,唐俊、包玉刚与沈弼谈笑自如,从容自信,没有一丝紧张。

这样的气场让两位女性对唐俊愈发倾慕。

这一刻,深深触动了她们的心弦。

她们的男人无懈可击,在各个方面都堪称完美。

唯一的遗憾是,唐俊的魅力似乎太强,不仅事业成功,还兼具出众的外貌和雄厚的财富。

……

“唐先生,您此刻有何感受?”

“唐先生,您或许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吧,能否接受我们的采访?”

“唐先生,耽误您两分钟……”

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会议室围得密不透风。

明智者都选择低调隐匿。

于是,唐俊将焦点转向包玉刚:“包先生,稍后再聊。”

随后,他露出温暖的笑容对媒体说:“抱歉,今天是包先生的主场,我还有其他安排。”

天养七子和阿祖等人迅速组成人墙护送唐俊离开。

詹培忠也随之一同退出会议室,正欲告别时,唐俊忽然看向他:“阿忠,有兴趣帮我工作吗?”

“啊?”

詹培忠大吃一惊,随即连连点头表示愿意效命:“当然!非常愿意跟您共事。”

\"稍后我还要与沈弼和包爵士商讨一件事,关于收购和记黄埔,你可以旁听。

明天去获多利公司办理离职手续,我会尽快为你成立一家证券公司。”

唐俊拍拍他的肩。

“是,老板!”詹培忠的称呼也改了。

这两桩交易,唐俊不仅收获了财富,更赢得了这位“潮州怒汉”未来的忠诚。

收购九龙仓被认为是华资与英资的首次大规模对抗,在港澳台地区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开埠以来最经典的一次商战。

包爵士通过这次收购获得了大量地皮,其中尖沙咀海港城后来成为香江最大、最成功的购物中心,年租金收入高达百亿。

然而,唐俊对此并不眼红,他认为包爵士买入九龙仓的价格偏高,而怡和系正是利用这一机会套现离场。

实际上,这并非包爵士首次收购洋行,张家早前已成功操作过类似案例。

唐俊认为,最适合投资的还是和记黄埔。

李超人当年靠四个屋邨项目起家,其中一个便是茶果岭的丽港城,该项目由和记黄埔以船厂用地换得。

其二,鸭脷洲的海逸半岛,原港灯大型发电厂所在地,以及蚬客公司油库的位置。

其三,黄埔花园,在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后,拆除了旧船坞,建成了知名的黄埔花园住宅区。

其四,元朗的天水围项目。

这四大住宅区均有一个共性:建设前皆不被业内看好,地处偏远。

然而李嘉诚在他人狂热时保持冷静,他人冷静时果断行动,通过这四个项目赚取巨额利润,奠定了其首富地位。

其中三大项目与和记黄埔密切相关,彰显了这家洋行的巨大价值。

此次,唐俊决心效仿李嘉诚,令后者无路可退。

希尔顿酒店顶层总统套房内,唐俊立于落地窗前,手夹粗大高希霸bEhIKE雪茄,另一手持高脚杯,凝视窗外夜景陷入沉思。

“哒,哒,哒。”

门外传来脚步声,有人轻叩房门。

阿祖上前开门,包爵士、吴广正及沈弼随后入内。”大哥,包先生和沈先生已到。”

距新闻发布会过去整整一小时,包爵士依旧神采奕奕,显见内心激动难掩。

“包爵士,沈先生,吴先生,请坐。”

唐俊嘴角带笑示意落座。

“我特地准备了1961年产的拉图红酒,为包爵士庆贺,已醒酒半小时,此刻正是品鉴良机。”

言毕,他为三人斟酒。

“恭喜。”

“哈哈,同喜同喜。”

几人举杯畅饮。

包爵士咂嘴,唐俊问:“口感如何?”

“阿俊,实话告诉你,我不太能分辨红酒优劣。”包爵士坦言。

唐俊点头道:“我也是附庸风雅罢了。”

包爵士接过雪茄点燃,笑道:“感觉如何?你如今已是全港最富有的年轻人。”

\"这件事我不瞒各位,这二十四亿并非我一人所有,而是整个洪兴的资产。”唐俊笑着说道,收购九龙仓股票的5.8亿元本金中,仅有5亿属于他个人。

众人用餐后,包爵士转向沈弼:\"现在到了我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沈先生,关于汇丰打算以什么价格转让和记黄埔,我想无需我在下周一的董事会上再提吧?\"

在整个汇丰银行,沈弼几乎是一言定乾坤。

虽然沈弼只是个职业经理人。

然而,他却是汇丰的精神支柱。

因为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汇丰超越了怡和集团。

汇丰与怡和之间有着深仇大恨,这种仇恨延续了百年之久。

追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那时香江尚未开埠。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