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土夫子自传 > 第49章 青铜之约

土夫子自传 第49章 青铜之约

作者:涧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8 03:38:20 来源:小说旗

第一节 血色图纸

1987年9月19日凌晨4点23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警报声划破天际。

陆文渊撞开消防通道的铁门,怀里紧裹着那张染血的图纸。他的左腕伤口还在渗血,血珠滴在图纸上竟被纸张吸收,在\"中国馆主梁结构\"的标注旁洇出一串青铜色的数字:。身后实验室的紫外线灯管正接连爆炸,飞溅的玻璃渣像冰雹般砸在他的背上。

\"老陆!这边!\"

张教授的白大褂下摆沾满了黑色黏液,手里攥着的玉琮不断滴落淡青色液体。那些液体在地上腐蚀出的痕迹,竟然与图纸上的建筑轮廓完全吻合。两人翻过围墙时,陆文渊的机械义肢突然卡住——液压管里残留的液体正在结晶,形成细小的青铜树枝。

\"这不是建筑图......\"

晨雾中的公交站台前,张教授颤抖的手指划过图纸。那些标注为\"主梁\"的粗线呈现诡异的树根状分叉,而\"地基加固区\"的网格分明是血管脉络的显微结构。更可怕的是,在图纸背面用显影药水处理后,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战国金文:

\"......以神树根系为骨,以三十七场战血为媒......\"

陆文渊的伤口突然刺痛。他扯开纱布,发现腕间的血痕变成了淡青色,皮肤下隐约可见细小的青铜丝在游动。图纸上的\"景观水池\"位置突然浮凸起来,形成个立体的小型祭坛模型——正是昨晚保险柜里那个的放大版,只是悬挂的育儿瓶换成了微型导弹头。

\"文渊你看!\"

张教授突然指向马路对面。早班公交车缓缓进站,车身上喷涂的世博会宣传画正在褪色,露出底下原始的图案:青铜神树上挂着的不是果实,而是七个不同年代的陆远形象,从婴儿到青年。车窗里乘客的脸在晨光中模糊不清,唯有最后排坐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脖子上闪着青铜吊坠的反光。

研究所方向突然传来巨响。两人回头时,只见三楼实验室的窗户喷出淡青色火焰,火舌组成了清晰的良渚神徽。一辆救护车尖叫着驶过,车身上的红十字标志不知何时变成了青铜婴儿头像。

\"先去火车站。\"陆文渊把图纸塞进内衬口袋,布料立刻被血浸透,\"王援朝昨晚说的三十七个时空节点......\"

他的话音戛然而止。公交站牌上新贴的世博宣传单正在融化,露出底下1985年的《少年科学画报》残页。那页\"dNA双螺旋结构\"插图上,被人用红笔画了个箭头指向碱基对,旁边是儿子歪扭的字迹:

\"爸爸的密码藏在血液里\"

张教授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的唾沫里带着青铜碎屑。他摊开掌心,里面是从玉琮内部抠出的微型金杖——只有牙签大小,但杖身的鸟纹与陆文渊包里那三截完全一致。当晨光照在微型金杖上时,投射出的影子竟是2010年世博会工地的俯瞰图,每个打桩机的位置都对应人体要穴。

\"这不是建筑......\"张教授的声音突然变得年轻了许多,\"是具准备苏醒的青铜躯体......\"

远处传来警笛声。陆文渊最后望了一眼燃烧的实验室窗口,恍惚看见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正举起个发光的婴儿。晨风吹动图纸的一角,露出背面用血新添的一行小字:

\"5月1日浇铸灵魂\"

第二节 金杖共鸣

1987年9月19日上午8点15分,开往成都的K283次列车喷着蒸汽驶离上海站。

陆文渊靠窗坐着,机械义肢搭在茶几上,关节处不时发出\"咔嗒\"的异响。张教授坐在对面,正用沾着碘酒的棉签清理老花镜片上的青铜锈迹。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时,铁皮餐盘里的不锈钢勺突然全部直立起来,在晨曦中投下细长的阴影,正好组成三星堆金杖上的鸟纹图案。

\"你的手......\"张教授压低声音。

陆文渊低头看向缠着纱布的左腕。渗出的血珠不是常见的暗红色,而是带着金属光泽的墨黑,将纱布纤维染成了青铜器出土时的锈绿色。更诡异的是,这些血珠正顺着茶几纹理流动,在木质表面蚀刻出微缩的世博会场馆平面图。

军绿色挎包突然剧烈震动起来。

三截金杖隔着布料发出编钟般的共鸣,引得邻座旅客纷纷侧目。陆文渊刚拉开背包拉链,金杖就自动拼接成完整形态,杖身的鸟纹在晨光中游动重组——原本静态的纹路此刻活了过来,细小的青铜鸟喙开合间,竟将车窗上的水蒸气凝成新的图案: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剖面图,但混凝土结构中分明包裹着个蜷缩的青铜婴儿轮廓,脐带连接着地基深处储存的发光液体。

\"它要醒了......\"

稚嫩的童音从后排传来。陆文渊转头看去,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正用蜡笔在车窗上涂画。孩子的手指间夹着三支蜡笔——朱红、铬黄、钴蓝,正是儿子陆远最喜欢的颜色组合。画面上扭曲的青铜面具眼睛部位,孩子特意用指甲刻出瞳孔的纹路,与三星堆出土文物完全一致。

\"小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张教授试探着问。

孩子转过脸的瞬间,陆文渊的义肢突然痉挛。男孩的瞳孔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青铜光泽,眼白里游动着细小的淡青色血丝。他举起左手,腕间戴着个粗糙的铜手镯,上面刻着\"LY实验室1985\"的字样。

\"妈妈说要画太阳公公。\"孩子的语调平板得不似人类,\"但是太阳里住着青铜弟弟。\"

餐车再次经过时,所有直立的不锈钢勺突然转向,齐刷刷指向男孩。孩子咧嘴一笑,露出满口细小的牙齿——每颗牙面上都刻着微缩的《考工记》铭文。他伸手蘸了蘸陆文渊腕间渗出的黑血,在车窗上添了轮歪斜的太阳,血绘的光芒中隐约可见七个日期:

......

最后一个日期被特意描粗,旁边画了个保温箱的简笔画。

列车驶入隧道,黑暗笼罩车厢的刹那,拼接完整的金杖突然迸发蓝光。杖身的鸟纹脱离金属表面,在空气中组成立体投影:三十七根发光脐带从三星堆延伸而出,最终汇聚到上海浦东的芦苇荡。每根脐带中都流动着不同年代的报纸碎片,最近的正是今天出版的《文汇报》,头版刊登着世博会筹备组进驻工地的消息。

\"叔叔。\"男孩冰凉的手突然抓住陆文渊的义肢,\"青铜弟弟说,你的血是最后的钥匙。\"

隧道尽头的光亮越来越近。在阳光重新照入车窗的前一秒,陆文渊清晰看见男孩的瞳孔变成了完全的青铜质地,虹膜上刻着与金杖完全一致的鸟纹。当光明彻底驱散黑暗时,后排座位空空如也,只剩窗玻璃上用血画的太阳旁多了行小字:

\"5月1日浇铸灵魂时,记得带够血\"

张教授颤抖着从座位下捡起个物件——那是枚被踩变形的少先队徽章,背面用针刻着儿子陆远的名字,日期却是2010年5月2日。

第三节 骨瓷密码

1987年9月19日傍晚,成都军区医院的梧桐树在夕阳下呈现出不自然的枯黄色。

陆文渊的胶靴踩在树根周围的泥土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整棵树像是被抽干了生命力,树皮皲裂脱落,露出内层骨瓷般光滑的质地。张教授用考古铲轻轻刮擦树干,碎屑落进采样袋里,竟发出陶瓷碰撞的清脆声响。

\"这不可能......\"张教授的声音发颤,\"梧桐树的细胞结构完全瓷化了。\"

树根处露出半个陶罐的边缘。陆文渊的机械义肢刚碰到罐体,陶土就簌簌剥落,露出内层青铜材质的骨架。罐中整齐排列着七枚骨瓷烧制的少先队徽章,每枚徽章表面都浮凸着不同年代的陆远形象——从婴儿到少年,最新的一枚上,青年陆远穿着世博会志愿者制服,胸口别着同样的徽章。

\"背面有字。\"

张教授用镊子夹起徽章。骨瓷在夕阳下近乎透明,能清晰看见内部流动的淡青色液体。当七枚徽章背面文字拼在一起时,组成《考工记》失传的\"铸人\"篇片段:\"......以父血为引,以子骨为器,三十七战为火,非攻为模......\"

病房大楼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声。

两人冲进隔离病房时,王援朝青铜化的身体正悬浮在病床上方半米处。心电监护仪的导线全部绷直,像脐带般连接着他的穴位。更骇人的是,他青铜化的右半边身体正在融化,金属液体在空中重组为三星堆神树的形态,而完好的左半边身体则变得透明,能直接看见胸腔内跳动的心脏——那颗心脏表面布满了《墨子》竹简的刻痕。

\"文渊......\"

王援朝的嘴唇未动,声音却从病房每个角落传来。这语调温柔得可怕——分明是林悦的声音。悬浮的青铜液突然扑向陆文渊,在他面前凝成一面镜子。镜中映出的不是现在的他,而是2010年5月1日的场景:

世博会中国馆地基浇筑现场,成年的陆远站在混凝土搅拌车旁,手腕割开的伤口正往钢筋骨架里滴血。他的瞳孔是纯粹的青铜色,反射出远处观望的林悦——她白大褂下露出GRU制服的领章,手里捧着从三星堆出土的那个保温箱。

\"记住......\"王援朝的身体发出林悦的声音,\"5月1日浇铸地基时,必须让远儿在场。\"

悬浮的青铜液突然全部坠落。在接触地面的瞬间,液体凝固成七个编钟,每个钟体内都封存着一页燃烧的《少年科学画报》。最小编钟上刻着两行字:

\"血脉为钥,非攻为锁

2010年5月1日子时,上海浦东\"

病房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黑暗中,王援朝的身体重重摔回病床,青铜化的部分全部脱落,露出底下骨瓷般的新生皮肤。他的左手突然抬起,在床头柜上留下五个血字:

\"儿子是容器\"

当应急灯亮起时,陆文渊发现自己的机械义肢正不受控制地在病历本上描画——那是中国馆地基的钢筋分布图,但每根钢条都标注着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名称。图纸角落,义肢用血画了个歪斜的太阳,正是儿子陆远最爱的涂鸦样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