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跨越世俗的恋曲:从协约到释怀 > 第42章 母恩难忘 悲痛永铭 初心的丧母之痛

小黄爱恋周小宇所闹出的风波才刚平息,生活似要重回正轨,命运却再次无情地向初心伸出了魔掌。初心接到那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母亲突发心梗,骤然离世。

初心的心瞬间被无尽的悲痛吞噬,心急如焚地匆匆赶回房山老家。一路上,她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痛意蔓延至全身。当她终于赶到家中,看到母亲那身体已然僵硬、双手冰凉的模样时,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她缓缓俯下身,将脸轻轻贴在母亲脸上,然而,曾经那熟悉的温暖却再也感受不到了。这一刻,所有悲伤如决堤洪水般倾泻而出,她放声大哭,哭声在寂静房间里回荡,倾诉着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悲痛。

母亲,对初心而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了初心三次生命,每一次都饱含着深沉的爱与无尽的艰辛。

第一次生命,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初心呱呱坠地。那时,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叔叔们,一大家子九口人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外地工作,挣的钱全寄给奶奶掌管。家中大小事务,吃喝拉撒,全由母亲一人操持。母亲每一分钱都得小心翼翼向奶奶讨要,至于能拿到多少,全凭奶奶捉摸不定的心情。小初心和大伯母家的儿子几乎同时降生。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秉持母凭子贵观念,初心妈妈还没出月子,就得拖着虚弱身体,为一大家子人做饭。由于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母亲很难有机会吃好吃饱,伙食不好,奶水自然不足。每当这时,小初心就饿得嗷嗷大哭。在那个年代,根本没有奶粉,即便有,家里经济条件也根本买不起。无奈之下,母亲只能抱着初心,挨家挨户打听,看看村里谁家有刚出生且奶水充足的孩子,好匀一点奶水给初心吃。就这样,母亲一路艰辛地熬着,直到初心五个月大,能喝米汤了,又一点点给她增加辅食和糖水,才艰难地将初心慢慢喂大。

第二次生命,是在初心两岁那年。初心感冒发烧,病情愈发严重,最终转为急性肺炎。母亲心急如焚,带着初心赶到村里医务室。医生看了看,神色凝重地说:“赶快送县医院吧,这孩子需要吸氧,不吸氧恐怕不行了。”母亲听后,赶忙抱着初心去找奶奶要钱看病。然而,奶奶却一脸不屑地说:“这丫头片子,不是经常感冒发烧吗?这么大惊小怪的,家里没钱去医院,再说天都黑了,怎么去医院呀?”母亲的心瞬间沉入谷底,万念俱灰。这时,大伯母在一旁劝道:“你别哭了,眼泪掉孩子脸上不吉利。要不,去找村头王老爷子试试?”于是,在村里黑灯瞎火的夜里,母亲抱着初心,一路跌跌撞撞地小跑着来到王老爷子家门前。她焦急地敲门,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王老爷子。门都没开,王老爷子也是重男轻女,只问了一句:“是丫头,还是小子呀?”母亲赶忙回答:“是女孩。”“女孩怎么看呀,拿这个小丸药试试吧。”王老爷子说完,便从门缝里递出了药。母亲如获至宝,满心感激,回家把药丸用水调成药汤一点一点喂她,有时喂不进去,孩子不吞咽,母亲心急如焚。整整两天两夜她没敢合眼,一直紧紧抱着初心,生怕自己一合眼,孩子就没了呼吸,她目不转睛地观察每次喂药后的反应,在心里为女儿默默祈祷。也许是妈妈的爱感动了上苍,终于看到初心病情好转。

第三次生命,则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恐怖的夜晚。北京震感强烈。那天入夜后高温依旧肆虐,初心家那破旧不堪、东倒西歪的老房子里,整晚有耗子乱窜,初心妈妈打耗子从屋里打到院里,地震发生瞬间,人们纷纷惊慌失措地往外跑。哥哥反应快,自己跑出了屋,而初心还在昏昏沉沉地躺在炕上,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不顾自身安危,迅速跑回老屋,一把抱起初心。就在她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时候,房子轰然倒塌,妈妈腿脚受了重伤,抱在怀里的初心安然无恙,从那以后妈妈腿脚落下毛病。

母亲这一生,过得无比艰辛,满心都是不幸福,经常跟初心唠叨爸爸不顾家,对她的种种冷漠和不关心。有一次初心听着有些不耐烦,质问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离婚?”妈妈哭着说:“还不是为了你哥和你吗?”为此事初心愧疚很久,觉得自己不应这样对待妈妈。

初心回想起这些过往,心中悲痛愈发浓烈,她长跪在母亲遗体前,泪水不停地流淌,仿佛要将这些年母亲所遭受的苦难和自己内心的愧疚都随着泪水一并宣泄出来。

这时,嫂子搀扶起初心说:“别再哭了,歇歇吧,办丧事是个累活,还有很多环节,需要女儿哭呢。”这是农村办一场风光葬礼的讲究,女儿哭是重要任务之一,入殓、出殡、下葬时要哭得撕心裂肺、感天动地,方能彰显孝心,其他时间则可以休息调整,不然身体吃不消。

“去穿孝服,二婶已经为你做好了。”嫂子拿过孝服,帮初心穿好。穿上素白的孝服,初心才真切感受到母亲已然离去的事实。她满心觉得对不起妈妈,顿时热泪再次涌出。妈妈不仅给予她生命,还一路助推她,让她拥有了美好的前程。

初心上学后,兄弟们便分家各自生活,母亲带着她与哥哥,三人相依为命。父亲在外挣钱,却依旧全数寄给奶奶。母亲身体欠佳,无法承担重活,在那个靠工分分粮食的年代,每次分得的粮食,对于一家三口而言,实在难以果腹。

初中时,懂事的初心便想着为母亲分忧,主动跑去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只盼着能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到了初三,这份急切想要帮衬家庭的心情,让她一度无心向学,执意找到生产队长,一心扑在挣工分养家上。

母亲见此,痛心疾首,生平第一次动手打了她。那重重落下的一巴掌,饱含着母亲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痛心,却也如一声惊雷,瞬间敲醒了初心。脸上的刺痛,仿佛在她耳边不断回响,提醒着她母亲这些年的艰难困苦。母亲的付出,又怎会仅仅是为了让她有口饭吃?母亲真正期盼的,是她能凭借知识改变命运,去拥抱一个美好的前程。

这一巴掌,如同一束光照进混沌世界,彻底打醒了初心。从那以后,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初中毕业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初心毅然选择报考中专。她心里明白,三年中专毕业后便能挣钱,还能实现农转非,拥有城镇户口。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母亲卸下沉重的生活负担,也为自己寻得了一份稳定的保障。中专毕业后,初心一路奋进,自学高考,拿到本科学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社招进入体制内,获得铁饭碗。

那些年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初心的脑海中不断放映。她永远不会忘记,每个静谧的夜晚,母亲总是默默地陪伴在旁,看着她写作业;每个清晨,母亲都会精心为她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亦或是一碗香甜的粥,而汤面和粥里,总会放上一个鸡蛋。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一个鸡蛋虽只值八分钱,却能换来一瓶酱油,或是一些家里日常所需的小用品。但母亲知道,身体瘦弱的初心更需要这份营养。

此刻,初心哭着缓缓捧起双手,她的目光凝视着掌心,仿佛手里正捧着那碗饱含母爱的汤面。那熟悉的温度,那浓郁的香气,仿佛还萦绕在身边,可她却再也品尝不到那熟悉的味道。曾经的温暖与关爱,如今已化作心底最深的思念与无尽的悲痛。

“亲朋好友入席了。”外面临时搭建大棚里管事的正在招呼大家吃席。初心毫无反应,嫂子挑了几道爱吃的菜,端给初心:“多少得吃点,要不体力跟不上。”初心仿佛失去了味觉,放进嘴里的食物没有任何味道,撂下了碗筷。

“要不吃点小点心。”嫂子又拿几块糕点。初心看着糕点,恍惚间觉得它像极了小时候每年中秋妈妈给打的月饼,那般精致。每次吃到月饼,她都会跟小伙伴炫耀:“这是我妈妈打的月饼,可好吃啦!”故意馋小伙伴。“让我尝尝好吃吗?”“不,我妈妈给我做的。”其实,那月饼就是糖饼,哪有什么豆沙、五仁或蛋黄。只是妈妈手巧,做的跟买的一样。初心拿起糕点,用心品味,试图寻找妈妈的味道。可她吃了一口,却依旧难以下咽,那股深深的悲痛如影随形,哽在喉间,让她无法从这糕点中寻得往昔的温暖与甜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