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 > 第16章 稷宫焚书

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 第16章 稷宫焚书

作者:剧漫街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12:45:49 来源:小说旗

第二卷:九鼎迷踪(春秋战国)

第十六章:稷宫焚书

稷下学宫的青铜灯树在暮色中摇曳,将竹简堆叠的阴影投在荀子深青色的袍袖上。他拾起一卷《申子》,指尖触到简牍边缘的焦痕——那是三日前从商鞅车裂刑场飘来的灰烬,混着咸阳宫焚烧法家典籍的刺鼻烟味。

“祭酒,齐王有令,凡非儒门典籍,皆需焚毁。”黑衣学士垂首禀报,手中的火把映得他眉骨下的阴影如刀刻。

荀子未应声,目光扫过庭院中央的青铜焚书炉。炉身蟠螭纹的缝隙间渗出暗红锈迹,像是干涸的血渍。三日前那场暴雨冲刷刑场时,他亲眼见过类似的锈色——商鞅被五牛撕裂的残躯下,青铜绞盘底座渗出的锈水,与此刻焚书炉的纹路如出一辙。

“点火。”荀子袍袖轻挥,火把坠入炉中。

火焰腾起的刹那,一卷捆扎松散的《韩非子》突然爆开,竹简散落一地。黑衣学士慌忙俯身去拾,指尖却触到简牍夹层间滑出的素帛——帛面朱砂绘制的星图,正与炉内火光共振,在青石板上投出扭曲的归墟裂隙!

“祭酒…这简中有诡物!”黑衣学士踉跄后退,手中素帛遇风即燃。火苗窜起的瞬间,荀子瞳孔骤缩——火焰舔舐的帛面竟未焦黑,反而浮现蝌蚪状密文,文末一枚“吕”字印鉴泛着青铜冷光。

“取水!”荀子疾步上前,袖中滑出半截玉圭抵住火舌。

一桶井水泼下,火焰却愈发炽烈。素帛在火中舒展如活物,帛面密文突然离体浮空,拼出半幅九州地脉图——图中“洛邑”方位被朱砂圈注,旁书小篆:“九鼎真位,藏于《山诲》”。

“《山诲》…莫不是《山海经》上古注本?”荀子喃喃自语,玉圭猛然刺入火中。

青铜焚书炉突然嗡鸣,炉盖被气浪掀飞。一卷裹着犀角的竹简从火中跃出,简牍表面的“山海经”三字竟以金丝嵌成,火光下流转如活物。荀子伸手欲抓,竹简却凌空翻转,露出背面暗刻的锁蛟镜纹——纹路与商鞅车裂刑场的青铜鼎耳分毫不差!

子奚的蓑衣掠过稷宫檐角时,暴雨正倾盆而下。他左胸的符纹在湿衣下灼痛如烙,那是三日前咸阳刑场崩裂的长生符残痕。雨幕中,焚书炉的青烟凝成商鞅残躯的虚影,虚影手中捏着的半枚卦签,正指向《山海经》注本浮空的方向。

“荀卿,火中取栗的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子奚凌空翻身,符纹锁链绞住竹简。

竹简突然暴长青铜倒刺,刺尖泛着相柳毒液的幽蓝。子奚旋身避让,锁链擦过焚书炉壁,刮下的铜锈竟在空中凝成“始皇廿六年”的蝌蚪文!

“守史人来得正好。”荀子玉圭点地,震散雨幕,“这注本在火中烧了半个时辰,连简绳都未焦枯。”

子奚的指尖抚过竹简金丝,触感冰凉如尸骨:“金丝里掺了骊山铜粉…这是吕不韦的手笔。”他猛然扯断简绳,散落的竹片在空中拼出洛邑王城的地窖剖面图——地窖穹顶的归墟星轨,正与荀子玉圭上的裂痕重合!

黑衣学士突然暴起,手中火把捅向子奚后心。

“小心!”荀子玉圭横挡,火把撞在圭身迸出火星。

火星溅到《山海经》注本的瞬间,竹简突然活化,简片如利刃射向四周。子奚的锁链绞碎三枚竹片,却发现断口处钻出青铜菌丝——菌丝末端卷着的,赫然是商鞅车裂时崩碎的绞盘齿轮!

“荀卿,你这学士有问题。”子奚的锁链缠住黑衣学士脚踝,扯下他半幅面罩——面具下竟是一张青铜化的脸,瞳孔处嵌着微型浑天仪!

“吕不韦的机关人!”荀子玉圭刺入傀儡眉心,迸出的不是脑浆,而是裹着卦签碎片的青铜砂。砂粒落地即凝成“九鼎噬齐”的篆文,字缝间渗出柏举之战的腥气。

焚书炉突然炸裂,炉中未燃尽的典籍四散纷飞。一册《管子》残卷撞上雨檐,帛页间滑出半幅素绢——绢上绘制的稷宫地窖图,竟用墨家密语标注着“九鼎移位处”!

子奚的符纹锁链刺入青石板,地底传来齿轮咬合的闷响。荀子玉圭挑开《山海经》注本最后一枚竹简,简背浮出完整的洛邑星图——星轨交汇处,正是稷宫藏书窖的方位!

“开窖!”子奚暴喝,锁链扯碎地面。

窖门开启的刹那,三百枚青铜卦签破空袭来。子奚旋身以蓑衣为盾,卦签刺入粗麻的声响混着雨声,竟与商鞅车裂时铁链绷紧的吱嘎声同频!

“荀卿,举火!”子奚的锁链绞住窖内机关兽。

荀子将玉圭掷入卦签阵中,圭身撞上青铜兽首迸出火光。火光映亮地窖四壁——墙上密密麻麻的星象图,竟是用晋阳血战的怨气精魄绘制!

“这才是真正的《甘石星经》…”荀子指尖抚过壁面,血迹突然活化,蝌蚪文顺着他指腹爬上小臂,“石申观测的荧惑守心…是九鼎移位的征兆!”

机关兽胸腔突然裂开,滚出一尊巴掌大的青铜鼎模。子奚的符纹锁链缠住鼎耳,耳廓内侧的“吕不韦监造”铭文突然渗血——血珠坠地凝成商鞅面容,口中吐出的却是荀子的声音:“祭酒可知…焚书本就是九鼎棋局的一步?”

荀子玉圭劈碎虚影,圭锋抵住子奚咽喉:“守史人,你身上的符纹…也在往鼎纹转化吧?”

子奚扯开衣襟,左胸的符纹已蔓延成鼎身纹路:“从牧野之战开始,我这身子…就是周室熔铸的活鼎。”

地窖突然地动山摇,壁面星象图化作锁链缠住二人。子奚的锁链绞碎星图,碎屑在空中凝成《山海经》注本缺失的最后一页——页角一行小字:“九鼎真位,藏于守史人骨血”。

暴雨拍打窖顶的声响忽然停滞。荀子望着满地卦签碎屑,忽然轻笑:“吕不韦想烧的从来不是书…而是读懂了书的人。”

晨雾裹着焚书炉的残灰,在稷宫青石板路上铺开铁锈色的纹路。荀子独坐在东廊檐下,湿冷的袍袖垂在残简堆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焦黑的竹简。简牍边缘的炭化物粗糙如砂砾,刮过他指腹的老茧时,带起一阵细微的刺痛——这痛感与三日前触碰商鞅车裂刑场的青铜绞盘如出一辙。他的目光落在简面若隐若现的“子奚”二字上,金丝嵌纹在潮湿的晨雾中泛着阴冷的幽光,像极了吕不韦伪鼎上蛰伏的蛇瞳。

“祭酒,炉灰已清干净了。”

仆从的禀告声惊起檐角寒鸦。荀子抬头时,瞥见那仆从靴底碾过水洼,溅起的泥点沾湿了自己袍角。深青色绸缎上晕开的污渍,逐渐勾勒出洛邑王城的轮廓——正是昨夜地窖中《山海经》注本缺失的最后一页地图。他猛然攥紧竹简,焦痕边缘刺入掌心,一滴血珠渗出,顺着金丝纹路蜿蜒,竟在“奚”字的勾捺处凝成指甲盖大小的鼎纹。

“退下。”荀子的嗓音带着久未饮水的沙哑。

仆从躬身退后三步,踩碎了石板缝里一截未燃尽的竹简。爆裂的脆响惊得荀子肩头微颤,他这才察觉自己的小指正不受控地抽搐——那是三日前用玉圭格挡机关人时,被卦签震伤的旧患。

槐树梢头的露水坠下,打在子奚的蓑衣上。他屈起右膝抵住树干,湿透的粗麻紧贴着胸前蔓延的鼎纹。符纹边缘新裂的细缝中渗出蓝血,血珠顺着树皮沟壑滑落,与昨夜焚书炉的残灰相遇时,发出细碎的“滋滋”声。几只早起的蚂蚁爬上树根,触须刚碰到那蓝紫色的毒液,便抽搐着蜷成焦黑的颗粒。

“连血都带铜臭味了…”子奚扯开衣襟,晨光刺入裂缝,照见符纹下蠕动的青铜脉络。那些昨夜被地窖锁链勒出的伤痕,此刻正随着心跳明灭起伏,像是皮下埋着活物。他伸手去抠,指甲“咔”地崩断半截,断甲处渗出的不是血,而是黏稠如柏油的相柳毒液。

东墙根下,一名洒扫仆役突然僵住。竹帚“啪嗒”落地,脖颈诡异地扭转一百八十度,露出后脑嵌着的青铜浑天仪——仪盘指针正指向槐树,齿轮间卡着半片墨家机关兽的残爪。

“阴魂不散。”子奚冷笑,腕间锁链无声滑出。

那浑天仪“咔咔”转动,迸出三枚青铜卦签。子奚侧头避让,签头“噬”字擦过耳际,钉入树干的瞬间,树皮裂缝中渗出蓝血,竟将卦签上的朱砂字迹蚀成骊山地宫的门楣纹样。

荀子的脚步声突兀响起。

子奚的锁链倏然回缩,蓑衣一抖便隐入树冠。枝叶缝隙间,他见荀子立在槐树下,玉圭尖端抵住仆役后脑的浑天仪。仪盘表面的刀痕泛着晋阳血战的铁锈色,一根断裂的机关兽残爪从齿轮间支棱出来,爪尖还凝着马陵道伏弩的相柳毒光。

“回去告诉吕不韦——”荀子的声音像淬过冰的剑,“稷下学宫不是他的棋盘。”

玉圭刺入仪盘的刹那,齿轮爆裂声混着仆役喉间的“咯咯”怪响,在晨雾中炸开。崩飞的青铜碎片擦过荀子眉心,在他苍老的皮肤上拖出一道血线。那血珠坠入脚边水洼,涟漪荡开时,竟映出半张浮动的青铜面甲——甲面裂痕处钻出菌丝,末端卷着一枚竹简残片,朱砂书就:“九鼎噬人,始于一简”。

子奚的蓑衣掠过西墙时,一滴蓝血从树梢坠落。血珠砸在水洼边缘,将水中的青铜面甲虚影冲散。荀子蹲下身,手指探入冰凉的水中,涟漪扭曲了倒影,却清晰映出自己袍角那片洛邑地图——图中“守藏室”的方位,正渗出与子奚毒血同源的幽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