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黑衣沙门 > 第44章 幽冥殿内生死簿 转轮台前功德碑

定场诗:“幽冥殿外雾漫漫,生死簿开血字寒。帝子泣描无字迹,阎罗惊悟轮回端。胎息化得人间善,业火凝为镜里丹。莫道皇权分胜负,须知天道重仁宽。”

一、生死簿裂惊幽冥

且说幽冥血海深处,阎罗王手持生死簿浑身颤抖 —— 但见第三千六百页上,“朱允炆” 三字周围爬满蛛网状裂痕,裂痕所过之处,“应天府” 辖下百姓阳寿竟在飞速缩减,分明是当年朱允炆投靠修罗族时,以 “人皇血” 篡改生死簿留下的反噬。

“大王,转轮台功德碑在冒黑烟!” 判官崔珏抱着算盘冲进来,“人间金陵城近日多有暴毙,怨气直冲天庭,怕是截教‘摄魂幡’残咒与生死簿裂痕共鸣了!”

阎罗王望向血海方向,见无数鬼族正顺着裂痕攀爬,每只鬼爪都沾着朱允炆当年滴落的 “帝王胎息血”。忽有青光自人间来,道衍和尚踏定海珠而至,身后竟跟着面色苍白的朱允炆 —— 正是当年从南京皇宫消失的建文帝。

“道衍!你竟敢带凡人闯幽冥?” 阎罗王拍案,手中生死笔化作毒蛇扑来。道衍不慌不忙,定海珠放出六道光轮,竟将毒蛇映出原形 —— 原是截教 “勾魂索” 所化,“王爷莫急,贫僧带故主来,正是为了修补这生死簿裂痕。”

二、转轮台前现因果

朱允炆望着生死簿上自己名字周围的裂痕,忽觉胸口发紧 —— 那里曾被修罗族种下灭世核碎片,此刻正与裂痕隐隐作痛。道衍引他至转轮台,只见功德碑上密密麻麻刻着人间善恶,却在 “朱允炆” 一栏下,赫然写着 “因篡天命,损德三千”,但下方又有小字:“永乐元年,应天百姓捐粮助修河,隐有代偿之象。”

“看清楚了,陛下。” 道衍指着碑上流动的画面,应天府百姓正将建文帝当年未完成的 “惠民粮仓” 扩建完毕,“您虽退位,百姓却念您在位时轻徭薄赋,这些功德,正一点点修补您与叔父的因果裂痕。”

朱允炆抚着碑上 “代偿” 二字,忽忆起城破那日,他本欲纵火焚宫,却被一老妇拉住:“陛下跑吧,留得青山在,百姓才有盼头。” 当时只道是修罗族幻术,此刻在功德碑前,却见老妇真容 —— 竟是当年在凤阳救济过的农妇之女。

三、血书 “无” 字破邪咒

阎罗王突然盯着朱允炆胸口:“你的帝王胎息…… 竟化作功德金光了?” 原来朱允炆投靠修罗族时,体内 “人皇之气” 本应被血河咒污染,却因人间百姓的善念反哺,胎息竟凝成米粒大小的金色光点,正缓缓吞噬灭世核碎片。

道衍合十道:“王爷可记得,当年燃灯古佛说‘生死簿上无真名,轮回镜里见真心’?这裂痕非笔墨可补,需以‘无’字破之。”

“无?” 朱允炆望着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忽然想起在金鳌岛见过的通天残魂偈语 “有教无类贵心谋”,又忆起普陀岩观音大士说的 “法宝随念转”,心下豁然 —— 所谓 “无”,非是抹杀存在,而是放下执念。

他咬破指尖,以帝王血在裂痕处写下一个狂草 “无” 字,笔画竟如流水般渗入生死簿。奇异的是,“无” 字写完后,他的名字并未消失,反而在裂痕周围生出金色纹路,正是人间百姓功德的具现。

四、阎罗族悟轮回心

生死簿突然发出钟鸣,第三千六百页上的 “朱允炆” 三字化作青烟,却在页脚多出一行小字:“帝位虽失,德泽犹存,待轮回劫满,再入人皇殿。” 阎罗王手中的生死笔 “当啷” 落地:“原来帝王之劫,不在龙椅,而在民心!”

崔珏翻查旧账,惊道:“大王看!建文帝名下的‘损德’正在减少,反倒是修罗族的‘血河咒’功德值在暴跌 —— 他们用帝王血炼灭世核,竟成了‘借功德行邪术’!”

血海方向突然传来惨叫,无数鬼族被功德金光灼成飞灰,金灵圣母的声音恨恨传来:“朱允炆!你竟敢用‘无’字断了灭世核与人间的因果链?” 朱允炆望着功德碑上百姓焚香祈福的画面,忽然转身对阎罗王拱手:“朕终于明白,为何叔父能坐稳皇位 —— 不是靠兵权,而是靠这人间烟火里的‘无言之德’。”

五、胎息化尽血河咒

道衍趁机取出 “截佛同源印”,印面与生死簿 “无” 字共鸣,竟在转轮台显化出 “帝王胎息” 的真正形态:原是一团由百姓愿力凝成的光茧,当年朱允炆跳入火中时,光茧并未破碎,反而带着他的一丝灵魄遁入截教。

“看清楚了,阎罗王。” 道衍指着光茧中若隐若现的《皇极经世书》虚影,“人皇之气本就该与百姓功德相连,修罗族强行割裂,才导致生死簿裂痕。如今建文帝以‘无执’之心补全,反让胎息回归正道。”

阎罗王忽然想起封神大战时,十殿阎罗因助阐教伐截被天罚,直到今日才明白:所谓轮回,不是定数,而是众生心念的流转。他摘下头上 “判死冠”,对朱允炆深深一拜:“老臣执迷‘生死有命’,却忘了‘因果随心’,险些助纣为虐。”

六、功德碑现太平象

转轮台功德碑突然大放光明,原本 “朱允炆” 一栏的 “损德三千” 竟化作 “积善八百”,且数字仍在缓缓增加 —— 原来南京百姓得知疫病平息,纷纷将建文帝当年的惠民政策刻成石碑,供在城隍庙中。

朱允炆摸着碑上百姓手书的 “允炆元年,减田租三成”,泪水夺眶而出:“朕当年总想着‘奉天承运’,却不知‘天命’就在这一字一句的民生里。” 他转身对道衍说:“大师,帮朕带句话给叔父:玄武湖的法相倒影,该换‘太平’二字了。”

道衍点头,定海珠突然映出慧明在花果山的场景:五金灵根共鸣处,金箍棒虚影正与 “截佛同源印” 融合,而金鳌岛送来的玉碟,此刻正悬浮在灵根顶端,映出 “有教无类,功德为基” 八字。

尾 声

是夜,幽冥殿外的血河突然清澈三分,转轮台开始显化新的轮回 —— 有战死的靖难将领托生为永乐朝的河工,有当年被误杀的宫人成为应天府的接生婆。阎罗王命崔珏重刻生死簿,在 “帝王篇” 首句加了批注:“皇者,煌也,非龙袍加身,乃民心所煌。”

朱允炆离开幽冥前,在功德碑上留下一枚指印,竟化作莲花印记,从此人间帝王更替时,若有百姓焚香祷祝,莲花便会绽放。道衍望着这印记,忽然想起燃灯古佛的话:“最厉害的法宝,从来不是玉净瓶或金箍棒,而是让众生愿意焚香的那一点善念。”

金陵皇宫内,朱棣忽得一梦,见玄武湖中心升起一座功德碑,碑上 “朱允炆” 三字与自己的名字并列,周围环绕着百姓笑脸。醒后他命人在玄武湖修建 “太平阁”,阁中不供神像,只刻满天下百姓的姓名 —— 这正是人间帝王对 “轮回心” 的最好回应。

正是:一纸血书消业障,半壶功德洗铅华。帝王若解民心重,何须灵山问法华?

欲知慧明能否借功德之力彻底摧毁灭世核,朱允炆与朱棣的因果又将如何了却,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