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黑衣沙门 > 第199章 阵法融入百姓家 扫帚锄头皆宝器

【定场诗】

闾阎自有大罗天,扫地锄禾法自然。

扫帚挥开千魔障,锄头种出万善田。

针头线脑藏星斗,米瓮茶瓯纳海川。

试看升斗小民力,能撼幽冥九地渊!

第一折 幽冥界散播魔种 北京城尽化妖器

却说宣德三年夏,幽冥界「万魔君主」残魂趁暑气熏蒸,将「魔种」撒入北京百姓家什。三日后,街头惊变:王寡妇的缝衣针突长三尺,针眼冒血绣「索命符」;李屠户的斩骨刀夜夜悲鸣,刀刃映出修罗战阵;更有孩童的拨浪鼓转出黑风,风里裹着「还我命来」的鬼号。

「此乃『器物成魔』之术!」青云仙急赴顺天府,见满城百姓家什皆泛黑气,菜刀、扫帚、扁担等日常器物竟成「妖器」,在街巷游走嘶鸣。魔主虚影踞正阳门大笑:「人间器物,尽染贪嗔,今番便让尔等自食其果!」言毕,挥袖放出「三百六十行魔兵」—— 剃头匠的剃刀化「割喉鬼」,货郎的拨浪鼓变「摄魂铃」,甚至连妇人的胭脂盒都成了「迷心盒」。

宣宗皇帝登午门望之,见长安街刀光剑影,百姓抱头鼠窜,被自家器物追砍。城中「因果循环」尽乱:书生的毛笔写血书诅咒,农人的犁耙耕人骨为田,匠人尺量人颈作器 —— 皆因魔种勾连器物主人的隐秘恶念。

第二折 老妪传法布民阵 百姓顿悟化宝器

危急时刻,居庸关慈云寺的「扫街老妪」金身忽现灵光,化作观音菩萨显像于市井,手持净瓶道:「器物本无善恶,善恶在人心。若以正念驱之,扫帚可扫魔,锄头能种善!」言毕,净瓶水洒向乱器,凡被点化者皆现原形:菜刀上锈迹成「忍」字,扁担裂痕显「担」纹,拨浪鼓空心处藏「和」音。

卖豆腐老妇顿悟,举起磨盘喝道:「我这磨盘,磨的是清白浆,压的是方正腐!」磨盘「丰」字纹大放光明,竟将追来的「割喉鬼」剃刀吸住,刀刃上「杀」字被磨盘转成「生」字。剃头匠见状,掷刀于地:「我这剃刀,本为剃去三千烦恼,岂容成魔!」刀身「剃」字化「悌」,竟斩落摄魂铃铃舌。

三万百姓随观音法相手势,以扫帚划「安」字于地,锄头画「宁」字于墙,针线绣「和」字于衣,甚至孩童以积木堆「平」字于街心。刹那间,全城器物皆冒金光,扫帚柄现「除尘」咒,锄头刃刻「护田」文,针线尾系「连亲」结 —— 合而成「众生护世万宝阵」。

第三折 万宝阵显威破魔 道衍法相点真机

魔主见阵成,狂吼着驱动「器物魔魂」反扑,却见百姓持宝器列成「三百六十行护世阵」:

农夫队:锄头化作「辟地金瓜」,锄刃金光所至,黑风退散,禾苗重生;

匠人队:墨斗弹出「经纬金线」,鲁班尺量出「天地正矩」,竟将魔阵空间修正;

妇人队:针线绣「百子千孙图」,胭脂盒开「万紫千红境」,化去迷心黑雾;

书生队:毛笔挥「忠孝节义」榜,砚台盛「礼义廉耻」墨,字成雷霆,墨化江海。

道衍法相忽现于文渊阁,掷出「阴阳鱼砚」化作太极图,罩住阵眼:「魔种借恶念而生,然人间善念更盛!看这市井之间,每行每业皆有护世真意!」图中映出永乐朝「郑和下西洋」「疏通运河」「编纂大典」等盛事,百姓器物金光与之共鸣,竟凝成「万宝护世钟」,钟声荡彻九重,震得魔主虚影七窍流血。

观音菩萨以杨柳枝蘸水写「善」字于天,字落处,所有妖器皆伏首在地,刀刃变钝,针头变圆,化作寻常家什。

第四折 器物归正天下宁 圣朝重赏市井贤

魔障既除,北京城中器物尽皆归附正道:菜刀只切菜蔬,扫帚专扫尘埃,扁担但挑民生,拨浪鼓唯逗孩童。宣宗皇帝步出午门,亲扶卖豆腐老妇上座,赐「护世一品夫人」封号,又诏:「凡参与破魔之百姓,皆免十年徭役,其器物准刻『圣朝护世』纹!」

顺天府尹在西长安街建「万宝祠」,供奉扫帚、锄头、针线等「护世宝器」,祠内楹联曰:「一帚扫开魔障路,千工筑就太平基」。青云仙测天象,见天市垣星官与人间灯火相映成辉,二十八宿各化身为三百六十行祖师,守护市井烟火。

是夜,道衍法相托梦百姓:「世人皆道神仙好,不知烟火即神仙。尔等手中器物,能养人、能护家、能成世,便是人间真宝器!」民间遂有俗谚:「扫帚锄头两把神,镇魔全靠百姓心」,流传千年不绝。

尾折 圣朝重民传佳话 宝器护世万代兴

此后,北京百姓皆以器物为「护世伙伴」,新制家什必开「净器礼」:以清水洗之,念「护世真言」(即「忠孝勤俭」四字)。至万历朝,利玛窦来华,见市井百姓对器物恭敬有加,惊叹道:「此邦民智,竟将日用之物化作道德之器,真东方神迹也!」

百年后,清兵入关,曾见北京百姓持扫帚、锄头登城,器物上「圣朝护世」纹皆放微光,竟令八旗兵弓马难进。民间传说,直至近代,尚有老匠人造物前焚香礼拜,谓「敬器物如敬神,神在人心不离心」。正是:

幽冥魔主弄妖邪,器物成魔乱帝家。

老妪点化明正道,百姓顿悟化灵芽。

扫帚挥开千重雾,锄头种出万朵花。

试看红尘烟火里,处处藏着护世侠!

终章余韵:

《封神榜后传?永乐护世》至此终篇,通篇以「民心为旗,民力为阵」为主旨,写成祖君臣借三教之力,却终以百姓日用器物破魔,暗合「天道在民」之理。后之读者,当知护世非仙佛独能,市井升斗皆有乾坤,此《后传》之真意也。正是:

魔高一尺民一丈,日用器物放毫光。

若问护世真口诀,不在云台在灶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