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梧桐街记事 > 第2章 豆灯照夜

梧桐街记事 第2章 豆灯照夜

作者:梧桐茶馆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8 17:24:25 来源:小说旗

第一幕:豆渣疑云

寒露后的清晨,刘建军蹲在包子铺门口,盯着竹簸箕里发霉的豆渣发愣。昨夜掺了豆渣的老面没按惯例膨胀,反而在面缸底结成硬壳,敲起来“梆梆”作响,像块风化的青砖。对街「三更豆坊」的柳青正往石磨上泼水,水流顺着磨纹淌成银线,映得她眉间朱砂痣愈发鲜红。

“刘叔,这霉豆渣能给我养花不?”周晓梅抱着非洲菊凑过来,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刘建军还没搭腔,豆渣突然“噗”地裂开,窜出一簇雪白的菌丝,吓得周晓梅倒退半步,花盆撞上钟伯的拐杖。老人扶了扶老花镜,拐杖尖挑起菌丝细看:“《齐民要术》里记过,这叫‘雪龙须’,入药能治咳喘。”

第二幕:星磨暗语

社区棋牌室的麻将声比往日稀疏许多。马大姐捏着直播杆溜达到豆坊后院,镜头对准枣木门板上的刻痕:“家人们看这个古董星图!双击666!”柳青的铜勺“当啷”敲在瓷缸沿上:“那是磨豆浆时辰的刻度,不是什么星图。”

深夜,刘建军鬼使神差摸到豆坊后院。月光淋在停转的石磨上,磨盘纹路竟与面缸里的霉豆渣纹路暗合。他掏出手机拍照,闪光灯惊起梁间宿燕,翅膀掠过门板刻痕时,投下的影子正巧拼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刘师傅也信这个?”柳青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惊得刘建军手机坠地。屏幕裂痕间,北斗第七星的刻痕里,隐约露出“癸卯年藏”的朱砂小字。

第三幕:菌灯初上

少年宫手工课的材料筐见了底。孩子们把霉豆渣捏成灯笼胚,菌丝在棉纸里生长,夜里竟泛出月光似的冷辉。裴秀娘的金线牡丹帕子裹着灯架,绣针引着菌丝走线,灯面上渐渐浮出石磨的花纹。

“这灯芯得用卤水泡!”柳青递来青瓷小瓶,菌丝触到卤水的刹那,冷光转成暖黄。马大姐的直播间标题改成“古法新灯”,镜头里菌丝灯笼飘过老梧桐树梢,惊得巡夜保安差点摔了手电筒。

刘建军蹲在面缸前,豆渣菌丝正顺着缸壁攀爬。他舀了勺卤水泼上去,菌丝猛地蜷缩成球状,滚到墙角竟发出轻微的嗡鸣——像极了钟伯旧书店那台老座钟的走针声。

第四幕:卤水迷踪

霜降前夜,豆坊的五口卤水缸少了一尊。柳青攥着铜勺站在空荡荡的墙角,青砖地上留着拖拽的水痕,蜿蜒到刘建军的包子铺后巷。半缸卤水泼在面案上,菌丝老面突然疯狂膨胀,顶开蒸笼盖糊住了抽油烟机。

“这卤水不简单啊。”苏叶的分子检测仪对准残留水渍,“ph值呈周期性波动,像被什么程序编码过。”钟伯的《天工开物》摊在豆渣灯笼下,“煮海为盐”的篇章里夹着张泛黄的字条:“卤中有金,非北斗不可得。”

争执爆发在社区调解室。刘建军的面粉袋还沾着卤水渍,柳青的铜勺柄刻着北斗凹痕。调解员老李的茶杯突然炸裂,菌丝从裂缝钻出,沿着水渍爬成“癸卯”字样。

第五幕:磨心辉光

冬至点灯夜,梧桐街的电路集体跳闸。柳青的石磨却自主转动,磨纹间渗出的豆浆凝成荧光溪流。刘建军的面缸倒扣在地,菌丝老面在冷风中硬化成灯罩,笼住少年宫孩子折的纸船。钟伯的煤油灯搁在磨盘中央,火苗舔过北斗刻痕时,整条街的菌丝灯笼骤然亮起。

暴雨突至,卤水混着雨水漫过青石板。菌丝在积水中疯长成光网,将每户窗棂勾连成星图。柳青的铜勺划过水面,涟漪荡开处,北斗第七星的位置正对刘建军糊满面痂的抽油烟机。晨光初现时,石磨缝里钻出一茎嫩芽,两片豆瓣似的子叶上凝着未干的卤水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