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30章 别退!炮火不准停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30章 别退!炮火不准停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实际上,无需提醒,孙传庭早已转身疾驰。

只见城头上突然冒出一队士兵,端着火铳齐射向孙传庭。

幸好孙传庭的坐骑速度极快,对方的火铳射程与亡国力有限,这才让他侥幸逃脱。

朱慈烺看了看表,又瞥了眼不远处的小丘,觉得时机成熟,便下令:“攻城!”

刹那间,整支天雄军开始行动。

他们并未前行,而是由十位参将各自统率千人,形成整齐的十方阵。

每个千人方阵又按照每位把总的指挥,被划分为更小的百人阵列,总计十个小方阵。

面对敌人的火炮威胁,天雄军需拉开间距以降低伤亡。

唯有如此,敌方火炮的亡国范围才能缩小。

之后,这些方阵才缓缓向敌营靠近。

当前尚无必要加快速度,因还未进入对方的有效射程。

盾牌手率先向前推进,而火铳手早已端起各自的火铳待命。

负责拖拽攻城器械的队伍则留在最后,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敌方的城门。

随着距离城墙越来越近,天雄军的步伐逐渐加快,当判断时机成熟时,他们突然提速,开始疾奔。

孙传庭回到朱慈烺身旁,瞥了眼张琦朝,带着几分得意。

张琦朝不敢直视,轻咳一声未作回应。

“殿下,这还有个方阵?”孙传庭盯着身后最后一支百人方阵,疑惑地问。

“他们是压阵的精锐。”朱慈烺笑着解释。

这支百人方阵由戚大带领,成员皆曾是他麾下的旧部。

朱慈烺想看看,戚家军聚在一起是否更为强劲。

孙传庭注视着目不斜视、静候号令的戚大,心中莫名生出寒意。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所有人默默无语,只等主将的最终指令。

只是,他们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仍是个谜。

天雄军并无骑兵,孙传庭起初不解,得知每位士兵都有火铳且不易炸膛后,便释然了。

然而,戚大带来的这一百人没有火铳,仅持马刀,跨马而立,静静等待。

轰!

庆阳府墙头的第一声火炮响彻云霄,紧接着便是密集的火铳射击声。

胡思明知道,他的猎物已现。

……

此时的京城,暗流汹涌。

原本三天传递一次的前线消息,如今一日一次。

驿站的马匹累死数匹。

这些消息大多送入皇宫,但也有一些流传至别处。

例如范复粹,例如周延儒。

范复粹瞧着眼前的讯息,冷笑一声:“看来太子的传奇该终结了。”

张四知一直紧随其后,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离左右。

“为何这样说?”张四知追问。

范复粹大笑:“庆阳府的叛军拥有八门大炮与若干火铳,城墙厚达两尺,即便太子亦有火炮,但他此番是攻城,不论成败,损失必巨,如此一来,他的传说也必将破灭。

也该让世人见识一下,太子并非如他们所想那般无懈可击。”

对范复粹来说,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缘由。

一旦太子失去那份近乎神迹的战绩,他就只是个普通的储君,对付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得多。

今日亡国并未处理奏折,而是陪着亡国和周皇后赏花。

三人谈及初次相逢、大婚及一路走来的艰辛,周皇后说着说着便落下泪来。

“慈烺出生那日雷雨交加,但雨后天晴。”周皇后回忆道。

提及朱慈烺,亡国也不禁陷入追忆。

不过他的记忆不是关于朱慈烺刚出生时的景象,而是两三岁时的模样。

他始终不解,一个三岁的孩童怎会有如此成熟的神情。

并且甫一接触书本,就能迅速掌握启蒙读物的内容。

到了五岁,更主动提出要博览百家之学。

那时,亡国内心十分欣喜。

他认为将来大明有一位足以担当重任的继承者已然成形。

百年之后,或许朱慈烺能超越自己,将大明推向又一个鼎盛时期。

然而,当十二岁的朱慈烺展现出非凡才能时,带给他的不是宽慰,而是恐惧,尤其当周围人都在谈论朱慈烺时更是如此。

但朱慈烺毕竟是他的亲生子,既然他表现得越来越好,身为父亲至少要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满意的样子。

因此,他的担忧都被深深埋藏在心底。

就在此刻,锦衣卫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曹正淳在耳畔低语几句,亡国随即向周皇后告退,朝乾清宫而去。

仿佛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

尽管他明知大明的危机所在,却始终不敢触及根本。

这也是为何他对朱慈烺心生畏惧的原因,因为朱慈烺敢于出手,并且果断地解决了棘手的问题。

瞧瞧开封,昔日福王的地盘,福王死后,如今的开封已成百姓心中向往之地之一。

再看看太原府,晋王亡故后,太原如今也成了百姓们的理想之所。

没了那些亲王宗室,整座城市的土地便得到了释放。

自然而然的,百姓们也能找到可以耕作的土地,能种植粮食,不至于挨饿,这对他们而言便是最大的奢求。

自始至终,大明最大的困扰,都源于那些宗室。

可亡国始终不敢动宗室,因宗室势力太过强大,稍有不慎便会反噬。

但朱慈烺似乎全然没有这样的顾虑,晋王说杀就杀,毫不在意。

现今朱慈烺身边不乏贤才,他岂会不知杀宗室的后果?可他依然如此行事。

这也是亡国害怕他的第二层原因,朱慈烺为何能如此肆无忌惮?

若仅仅因为朱慈烺是个莽撞之人,将来把大明托付给这样的人,还能有所指望吗?

若朱慈烺真有能力对付宗室,那他未免也太过惊人了,他才十二岁啊?

这些问题亡国搁置不解,身为朱慈烺之父,他本应最了解自己的儿子。

然而,他看不透。

“何事?”离开后宫后,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亡国向锦衣卫询问。

“陛下,太子准备攻打庆阳府了。”

“战况如何?”亡国又问。

“目前尚未明朗,不过庆阳府有八门火炮,火铳若干,太子此次出征风险极高。”锦衣卫答。

听到此言,亡国内心仍不免震动。

无论他多么多疑,多么冷酷,得知朱慈烺身处险境时,作为父亲,内心终究难掩担忧。

“继续侦查,不可停歇!”

与此同时,亡国开始思索,是否该再为朱慈烺增派兵力。

不论庆阳府能否攻下,朱慈烺的兵力必然会被大幅消耗。

于是,亡国将周延儒召来,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此刻,他能商议的大臣,在朝廷中似乎仅剩周延儒一人。

但当周延儒得知亡国欲将神机营外调时,急忙劝阻对方。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有何不妥之处?”

“陛下,结果如何并不重要,他们并非关键,我们的重心始终在外头的敌军。神机营设立之初便是为了守护京城,若贸然离开,京城又该如何自保?”

这一句话令亡国暗暗思索。

无论如何,京城绝不能出事。

神机营一旦离开京城,哪怕只是少部分兵力,一旦建奴来袭,京城都有可能守不住。

若是京城失守,建奴便会长驱直入,南下直逼江南,到时候整个大明都将成为他们的猎物。

不仅如此,若皇太极另有图谋呢?

想到这里,亡国心生惧意。

“拟一道诏书,命太子在平定庆阳后返回京城。”

此诏旨在保护朱慈烺。

这一战结束,无论如何,天雄军的实力都会有所削弱。

即便没有削弱,打完庆阳后,面对张李二人率领的十几万大军,朱慈烺仅带一万疲惫不堪的天雄军,又怎能抵挡得住?

所以,还是稳扎稳打为妙。

朱慈烺已经做得足够多,从开封一路奋战至陕西庆阳,已让叛军见识到大明的力量,这就足够了。

...

此刻的庆阳城外,战斗已然打响。

叛军的第一轮炮火便击中了天雄军。

那巨大的炮弹落在人身上的威力,堪称毁亡国地。

几乎无人能够抵御这样的攻击。

一声亡国,就有四五人丧失作战能力。

八门大炮齐发,顿时数十人失去行动能力。

朱慈烺看得心痛不已,这些天雄军皆是他亲手训练出来。

他还亲自传授阵法,教导他们如何协作。

其中一些士兵的名字,他或许还能脱口而出。

那些被炮弹击中的士兵中,或许就有他熟识之人。

但战争就是如此,总有人要牺牲。

或许是前几次战役太过顺利,让朱慈烺忽略了战争的冷酷。

他紧握方天画戟,跃跃欲试。

若非曹彰和孙传庭在一旁劝阻,他恐怕早已冲上前去。

“殿下,现在冲过去毫无意义,等城门破了再出击如何?”

看着焦急的曹彰,朱慈烺点头同意。

\"该行动了,为何还不动手?\"朱慈烺仰头望向高处,低声自语,带着些许不解。

就在此刻,敌人中的一门火炮突然哑了火。

\"开炮,给我狠狠地轰击!\"

城头上,叛军统帅挥舞着手臂,狂吼着命令他的部下。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压制住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身后的士兵们紧张地往八门大炮里装填亡国,随着齐射的号令响起,威力惊人。

看着被炮火摧毁得七零八落的队伍,敌军统帅得意地笑着,准备再次下令开炮。

然而,远方忽然传来一阵枪声。

只见城头上的一个身影瞬间倒地,脑壳上多了个血洞。

开始的时候,统帅并未察觉。

当第二、第三个人相继倒在面前时,大家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暗处显然藏匿着火铳手,且不止一人,距离也很远。

部下们惊恐地往后撤退,紧接着又是一声枪响。

不过这一回亡国击中了炮筒,火星四溅。

显然,对方不仅仅瞄准了士兵,还有那些端着火铳的射手以及敌方将领。

看着身旁的一个士官倒下,叛军首领赶紧趴在地上,但依旧大喊:\"别退!炮火不准停!\"

因为火炮的存在,天雄军才推进得这么慢,一旦火炮停止,天雄军便会迅速逼近城墙。

那时,庆阳府就危险了。

然而,人皆知趋利避害的道理,谁愿意冒死探头?

况且,朱慈烺的劝降之声早已传遍庆阳,只要没欺负过百姓的人,不但不会受罚,还能分到田地粮食。

若只是一个人这样说,或许不会有人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