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46章 这里总是灯火辉煌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46章 这里总是灯火辉煌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就在这个时候,周延儒站了出来,面向亡国说道:“陛下,微臣愿捐出一千两银子,略表心意,以助灾民。”

果然,此言一出,所有官员都愤怒地盯着周延儒。

他开了个头,就意味着其他人也得跟着出钱。

好在数目不大,只要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就行。

朱慈烺看着周延儒,周延儒也望向太子。

周延儒觉得自己可能引起了太子的注意,但他不清楚朱慈烺此刻心中所想,否则恐怕早已羞愧而死。

“才捐一千两?真是糊弄人啊。”

朱慈烺虽心里腹诽,却依旧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等着。

在周延儒的带领下,其他人也开始参与所谓的捐款活动。

周延儒身为内阁成员,位列三公,是一品亡国。

他捐了一千两,那么其他人自然不能超出这个数额。

同属内阁的张四知和范复粹也只能硬着头皮捐出一千两。

随着官职等级逐渐降低,捐款金额也越来越少。

户部侍郎仅捐了五百两。

几十名大小官员合计下来,总共募集到了八千两银子。

如果朱慈烺的记忆没错,在开封时,随便一位府尹就能筹到十几万两银子。

作为最繁华的京城,若说这些官员手里没有积蓄,他是绝对不信的。

这些人必定还有余财。

不过,他们有钱也不敢拿出来。

否则要是超出正常俸禄范围,捐得多岂不是自曝其短?

更何况,这些人爱财如命,即便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也不会拿出太多。

亡国对此颇为满意,因为这次所谓的捐款仪式让他看清了大臣的态度。

但是,八千两再加上户部现有的资金,远远不够。

受灾群众有数万人,而且还不知道后面是否会继续增加。

“诸位真的就拿不出更多了吗?户部真的就只有这么一点钱?”亡国开口询问。

这句话吓得户部尚书连忙跪倒在地:“陛下明察,户部确实再无余钱。”

“可这点钱还不够,诸位可有其他办法?”

众人面面相觑,气氛沉寂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在此之前,各种提议早已被抛出,却无人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此刻,亡国的目光缓缓落在朱慈烺身上。

“慈烺,你有何妙计?”

朱慈烺这才回过神来,眸中重新闪过一丝清明。

“我选二!”

此言一出,亡国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恨不得抬手敲打这孩子。眼下他们正为灾民安置绞尽脑汁,这小子却心不在焉。

“无妨,父皇。缺钱不是问题,只需提高商税即可。”

寥寥数语,却让在场诸人齐齐屏息。

“殿下此举万万不可!”

【系统提示:请选择以下行动之一】

【方案一:建言献策平息灾情,获皇帝认可,奖励掌握高中数学知识】

【方案二:肃清官场亡国,奖励改良版高产小麦种子】

【方案三:保持沉默,奖励沉默是金荣誉】

正如朱慈烺所料,前一项任务已圆满达成,如今新的任务悄然降临。

这一次的奖励格外诱人。

首先提及的竟然是高中数学。古语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惜朱慈烺上辈子并未学精这些科目,否则凭借它们,或许能让大明提前迈入工业亡国的大门。

这项奖励大概意在为大明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有了高中数学,也可借此机会打破儒家独大的局面,向世人证明世间学问并非仅限于此。

尽管朱慈烺对高中数学的具体内容记忆模糊,但大明不乏优秀的数学家,将此传授给他们便是。

正当朱慈烺几乎动心之时,第二项奖励映入眼帘——改良版高产小麦种子。

大明最急需什么?

粮食!

原本大明还有一种神奇作物——番薯。

如今的红薯尚未改良,入口苦涩且带毒,吃了还会腹泻。因此,如今很少有人喜爱这东西,后世的红薯经过一代代改良,才变得甘甜可口。

而这些灾民之所以沦为灾民,是因为他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也没有种植的机会。

即便给了他们红薯又能怎样?

但如果给予灾民足够的土地,并提供高产的小麦种子,解决他们的困境不过是时间问题。

至于第三个选择任务……那所谓的称号究竟是什么?

总之,朱慈烺一眼便相中了第二个任务。

高产小麦,势在必得,不论任务具体要求是什么。

就在他准备做出选择时,突然被人问了一个问题。

走神之际被当场抓住,但朱慈烺并未感到一丝尴尬,反而顺着对方的问题继续说下去。

然而,当他提到征收商税时,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人公然反对。

朱慈烺转过头,看向那位干瘦的老者。

虽没什么深刻印象,但他似乎是户部的。

“太子殿下,我国商税已经很高了,不能再加了。”

只这一句话,朱慈烺便清楚对方站在哪一边了。

出来反对的,定然是家中涉及经商之人。

大明一直有商税,但商税体系始终不完善。

加之世家贵族也参与经商,他们自然千方百计地规避税负。

海禁放开后,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少交一份税,就能多赚一份利,何乐不为?

但眼下问题是,他们不愿缴税。

如今有多少豪门富商,其财富甚至超过国库。

若能将这些财富充分利用,大明的困境或许很快就能缓解。

对方沉思片刻,显然也在考虑朱慈烺提出的方法是否可行。

但可行性极低,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得罪整个大明的世家阶层。

他注视着朱慈烺,而朱慈烺也在看他。

整个朝廷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官员都在关注他们两人。

朝廷之中,无人与商业毫无瓜葛。

一旦真正提高商税,每个人都将蒙受巨大损失。

朱慈烺笑了笑,望向自己选定的第二个任务。

“难怪会给我这个任务,看来朝局确实需要整顿了。”

心中虽有不满,朱慈烺依旧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父皇,提高商税,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

“为何?”亡国问。

此刻,朱慈烺已不再顾忌宗室的颜面。

“父皇,我国各地商路上,有许多亲王与宗室参与其中,他们利用特权手段逃税漏税。我认为,增加商税并完善相关法律,让每个人都承担应有的税负,这样大明的困境便能得到缓解。”

“臣赞同此观点。”

周延儒忽然站出,向亡国进言。

亡国盯着周延儒,又看了看朱慈烺与其他大臣。

其他大臣脸色凝重,有些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寒光。

显然,若这项决定真的通过,他们所拥有的利益必定受到冲击。

然而,若他们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百姓的利益乃至整个大明的利益都将受损。

此前亡国就有这样的考量,但他一直担忧此事会引起巨大反弹,因此迟迟未敢行动。

听到朱慈烺这般肯定的话,亡国咬紧牙关。

他豁然开朗:若是灾民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有新的李自成或张献忠出现。

到那时,大明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

针对亲王勋贵下手,虽然他们会反抗,但未必会对大明造成致命打击。

既如此,又何必犹豫呢?

“好,朱慈烺,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推行新商税政策!”

亡国还另有所思,并不想一直让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毕竟打仗实在太危险了。

朱慈烺上前应道:“遵旨。”

这场朝会的核心目标便是筹措资金,如今资金有了着落,赚钱的方法也找到了。

那么,朝会自然可以结束了。

就在亡国准备起身离开之际,范复粹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奏疏需宣读。”

亡国有些惊讶,这年头居然有人在大朝会上宣读奏疏。

“宣吧。”对方毕竟是内阁首辅,这点面子还是得给的。

范复粹上前,缓缓展开奏疏,用沉稳的语调说道:“陛下,太子朱慈烺屡次违背圣意,两次公然顶撞,其麾下将领亦多次违抗命令。太子毫无悔过之心,反而愈发嚣张,凭借天雄军横行霸道,臣恳请陛下收回太子的兵权!”

原本愁眉苦脸的大臣们此刻却精神焕发。

范复粹当众对太子发难了吗?

他能成功吗?

亡国同样面无表情地看着范复粹。

朱慈烺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偏过头去,对范复粹视若无睹。

此情此景,让本就忐忑的范复粹内心更加不安。

——

朝廷之上一片寂静,许久后亡国方开口道:“太子之事,功过相抵,此事暂且搁置,退朝。”

这件事就这样被轻巧地带过。

范复粹满心疑惑。

这不符合他的认知。

在范复粹的记忆中,亡国是一个极难取悦之人。

不论是朝臣还是普通官员,都曾因小事被他责罚。

像当初的孙传庭,便是因此而失势。

范复粹原以为太子也会步孙传庭的后尘,可如今看来,亡国并未深究此事。

一时间,范复粹心中百感交集,似乎明白了什么。

“臣遵旨。”他躬身退下。

大朝会就此结束。

朱慈烺率先离开太和殿。

刚出殿门,曹彰便追了上来。

曹彰虽无资格入内,却始终在外守候。

见朱慈烺出来,他立刻迎上去问:“殿下,可有不适?”

此刻局势紧张,曹彰早已料到今日大朝会恐生波澜。

朱慈烺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道:“走,回东宫。”

不久,一道圣旨颁布下来。

商税由太子朱慈烺主持,周延儒辅佐,户部尚书刘传启负责具体事务。

此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震动的,多是那些位高权重者。

商税虽与百姓关系不大,但对活跃于大明各地的商人而言,却是不小的打击。

这些商人在各地设有商行,有的甚至远至域外。

海禁解除后,大明与外界交流频繁,商人们从中获利颇丰。

而这些商行背后,站着的是权倾一时的家族或权贵。

比如某些士家亲王,又或是现任首辅。

依据大明律例,他们理应缴纳赋税。

然而,由于与户部尚书关系密切,他们总能找到办法,将这些税负降低,甚至完全免除。

如今,朱慈烺旧事重提,过去那些偷漏税的行为,必然会被彻查。

当下大明国库空虚,粮食短缺,流民四散。

若他们的行为被揭露,后果不堪设想。

率先处理此事的是范复粹。

他经营着一家商行,涉足各行各业。例如,大明最大的酒楼便是他的产业。

齐明楼,是大明数一数二的高楼。

足足五层高,每到夜晚,无宵禁时分,这里总是灯火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