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54章 实罪不至死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54章 实罪不至死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草民唤作栓子,大名常福。”

“常福,你可愿从军?”朱慈烺问道。

常福看似瘦弱,但身姿挺拔,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出头。

御医也说,常福的伤势并无大碍。

虽看起来吓人,但运气极佳,未伤及要害。

若妥善医治调养,恢复并非难事。

这样的壮汉,朱慈烺很想将他收为亲兵。

听闻此言,常福激动不已,“自当效力,谢太子抬爱。”

“好了,安心养伤吧。”

慰问几句后,朱慈烺便离开了太医院。

他对许褚说道:“这个常福就交给你了,好好照料他的家人,待他伤愈,招入我的亲兵队中。”

“遵命,太子殿下。”

接着,朱慈烺前往外城。

自从朱慈烺掌握一定权柄后,便可随心所欲出入皇宫。

既无人干涉,也无官员闲来无事上奏折。

如今的朱慈烺,在京城里可谓自由自在。

当他到达外城时,发现短短数日,这里已焕然一新。

各种结实的木屋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不远处原本荒芜的草地也被开垦殆尽。

朱慈烺带着疑问问道:“范复粹那些人是不是还没被处决?”

许诸在一旁回答说:“依照惯例,明天将在街头行刑。”

朱慈烺注视着脑海中未有反应的系统,心中思索。他自认为已对朝廷进行了一些整治,并且应当处置的人也都处理了。然而任务仍未完成,这表明或许还有该处置之人未被触及。

比如那几个老奸巨猾之辈。

“嗯,明日得赶紧把这事办了。”朱慈烺叮嘱道。

早些解决这些老狐狸,自己也能早日获取奖励。

有了高产的小麦种子,大明还会惧怕亡国吗?

“叩见太子殿下!”

忽然,前方一群受灾的百姓跪倒在地,在不远处齐声高呼。

朱慈烺吃了一惊,自己离得这么远居然还能被认出身份?

“曹彰,让大家都起身吧,各自归家吧。”

朱慈烺无奈叹息。这些百姓不过是被利用罢了,每次受难的总是他们。

既然身居此位,拥有这般权势,那么救助百姓便成了他的职责。

巡视完城外灾民后,朱慈烺继续前往军营。

尽管天雄军现仅剩五千人,但在戚大的指挥下,他们依然每日严格训练。

“太原那边的后备力量如何?”朱慈烺饶有兴趣地询问。

“目前后备兵力已增至两万。”许诸答道。

“全部调集过来吧。”

朱慈烺隐隐感到即将北上。若能在出发前使天雄军人数翻倍,胜算便会更大。

京城原先的火器局如今已被朱慈烺完全掌控。

他对太原府的火器局并未动用,那是他的根基所在。

但京城这边的火器局也仿效太原的方式运作起来。

火器数量增加后,武器自然增多,手中有枪,心中才不会慌。

在距锦州约三十里的地方,遍地营帐。

多尔衮坐于营帐之中,听着属下汇报战况。

“我们已攻打锦州数十次,却始终无法突破城门。”

“明朝大将洪承畴占据松山,将松山团团围住,与锦州形成互为掎角之势。”

“贝勒,我军粮草将尽,是否向皇上求援?”

下属们的请求汇聚在一起,让多尔衮不由皱眉轻抚额头。

片刻后,他恢复了镇定。

属下将领们见此情景,也都闭口不言。

许久,多尔衮开口:“强攻锦州损失惨重,还是以招降为宜。不过松山的洪承畴,他麾下有多少兵力?”

“约有十余万。”有人答道。

“松山地形如何?”

“同样固若金汤,只是没有锦州那样的天然屏障。”

“走一趟吧。”多尔衮站起身,对众人说道。

手下将领领命而去,各自召集部属准备出发。

清军此时并无固定阵型,仍是按部落作战。

作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能调度的仅限于本旗之人。

其余各旗是否听从号令,取决于其旗主的态度。

早年诸旗间常有摩擦,但在皇太极登基后,这种情况已大大减少。

尽管如此,多尔衮依旧决定亲征,既是统帅自己的部众,也是为了监督其他旗主。

松山与锦州相距不远,却位于锦州前方。

攻打锦州时,多尔衮只需一路挺进即可。

如今,必须先拿下松山,方能顺利推进。

洪承畴并非庸才,深知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松山,他随时可令祖大寿派兵增援。

然而,祖大寿未必肯相助……

……

洪承畴已知晓杨国柱之事,当消息传来,他怒不可遏,竟将头上的官帽掷得远远的。

杨国柱勇猛且善谋略,虽性子急躁,但这份急躁有时反倒能激发士卒的斗志。

无疑,他是难得的猛将。

万余人马,皆为同乡子弟兵。

古人乡土观念极重,将领往往只带本乡兵丁。

对于融合可能存在隐患,但地方军队有着一个显着的优点。

他们的战斗能力极为强大。

因为在这样的队伍中,身旁或许就是自家的三舅四叔,或是同一个村子的人。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信赖,配合得十分默契。

在战场上,这样的一支队伍是非常令人畏惧的。

然而此刻,整整一万名宣华军就在锦州城外全军覆没。

洪承畴攻克松山后,第一件事便是前往锦州找祖大寿的麻烦。

不知是否祖大寿心中有所顾虑,还是其他原因,始终紧闭城门。

这让洪承畴气得直跳脚。

不过,当他们在松山安顿下来后,祖大寿送来了一封信,说明为何不开城门。

看完信后,洪承畴直接将信撕得粉碎。

“这是在胡说什么?”

“总督大人,这信里写了什么?”大同总兵王朴疑惑地询问道。

洪承畴拍案而起,愤怒地说:“他说清亡国了诱敌之计,故意将杨国柱往城门方向引,若此时开门,清军便会乘机攻入。可为何当初杨国柱刚赶到时他不开门?他们里应外合,击败多尔衮绝非难事!”

王朴听完这个理由,也是火冒三丈。

他与杨国柱关系密切,自从跟随洪承畴以来,两人经常一同饮酒吃肉,因志趣相投,几乎情同手足。

这种借口,他根本无法接受。

“杨兄死得太冤枉了,总督,不如我们撤兵吧。”

洪承畴尚未开口,密云总兵唐通便站出来反对。

“荒谬至极!撤兵?别忘了,我们是奉皇命前来支援锦州的,你想撤就撤?”

一时间,营帐内陷入一片寂静。

他们对祖大寿见死不救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其缺乏血性。

但又不能置之不理,因为锦州是山海关的重要门户,一旦失守,整个北方的防线将形同虚设,任由建虏轻易侵入内地。

所以,他们绝不会轻率撤兵。

就在此时,斥候来报:

“诸位将军,建虏有动静了。他们正在集结大军,向我方靠近。”

“向我们而来?真是胆大包天啊,是多尔衮亲自率领吗?”洪承畴起身,语气中透着几分怒意问道。

“正是多尔衮亲自领军!”

“很好,让他们来吧,我倒要瞧瞧这些鞑靼人究竟有多厉害!”

松山城的居民寥寥无几,这座城本就荒凉。

每次清军经过此地,总会洗劫一番。

城中的资源与百姓早已被掳掠殆尽,因此这里成了无人问津的废墟。

然而,这片荒地却成了洪承畴占据的一处据点。

同时,它也切断了清军北上的唯一通道。

所有将士跨上战马,装备了火铳与火炮。

但因物资匮乏,朱慈烺改进的火铳尚未发放给这些人。

所以,他们的火铳仍不敢轻易使用,担心会炸膛。

远距离作战依赖于大炮。

近距离则靠小型火炮,像佛郎机那样的武器。

再近一些,便是肉搏阶段。

“大炮部署好了吗?”

“火铳准备妥当了吗?”

“弓箭手隐蔽起来,骑兵藏到那边山谷中,听候号令。”

各路总兵开始调度部下,洪承畴在一旁静观,未发一言。

他是统帅,此刻最需冷静的是他。

这些将领皆久经沙场,清楚如何作战,就让他们放手施展吧。

正当所有人等待多尔衮发起进攻时,忽然,斥候急报,清军停止前进。

“停下啦?”洪承畴满腹疑窦,不知何故。

---

多尔衮率领的全军,在离松山不远处驻扎下来。

“贝勒爷,为何要停在这里呢?”

有人靠近多尔衮,不解地询问。

“现在攻打松山有何意义?这儿什么也没有,只会白白损失我军将士性命,即便攻破了,前面还有固若金汤的锦州。”

多尔衮轻轻按了按太阳穴。

“那怎么办呢?”

“我们的补给不足,向皇上申请也需要时间,好像很久没回京城了。”

“您的意思是……”

“没错,咱们去京城看看吧。”

锦州虽是战略要塞,可挡不住清军直取京城。

或许要绕点弯路,但对于精通骑射的清军而言,那根本算不上难题。

多尔衮权衡利弊后,意识到进攻松山的成本过高,而袭击京畿地区则更为划算,便迅速调整了计划。

“出发,改道,瞧瞧那个大明皇帝在忙些什么。”

于是,他们掉转方向,朝京城进发。

洪承畴却按兵不动,他不敢轻举妄动。

即便多尔衮释放出即将攻打京城的消息,他依然犹豫不前。

谁也无法确定这是否又是多尔衮的声东击西之计,两人已有过两次交锋,深知对方的狡猾。

夜不收一直密切留意着他们的行踪,一天、两天、三天过去。

当多尔衮的大军逐渐逼近京城时,洪承畴的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不安。

但很快,他又恢复了镇定。

若此时撤退,万一多尔衮率军反击,该如何应对?

思虑再三,他决定留在原地。

……

京城悄然发生变化。

半月前,繁荣仅限于内城。

如今,外城也开始焕发生机。

过去的商贸活动集中在内城,现在也向外城扩展。

这显然是太子朱慈烺推动的结果,作为大明的中心,这样的都市怎能只有一处繁华?

可惜,城外的难民尚未积累足够财富,否则这些商机或许早已延伸出去。

朱慈烺欲北上,却被阻拦。

而且,某种迹象表明,有人有意引导朱慈烺更多地参与国家大事。

比如,让他审阅奏疏,与他一同商讨政策。

内城带动外城发展的理念正是出自朱慈烺之手。

商税已全面推行,反对者甚众。

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楚王,自从张琦朝率五千人教训了他之后,他便收敛许多。

如今龟缩于城中,静候张琦朝攻破其防线。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慈烺将目光投向国子监。

因为他的系统任务还未完成。

范复粹、张四处及两位尚书已被处决。

还有谁能逃脱?

朱慈烺与司马图秘密调查了半个多月,发现未被捕获的人确实罪不至死。

然而,他们都受到了相应的惩处,有的被削减俸禄,有的则被禁升数年。

这些惩罚都算比较严重了,但在系统给出的信息里,只是要求整顿朝廷,惩治亡国,并未提及具体的惩处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