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73章 朱慈烺断然不会轻易作罢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73章 朱慈烺断然不会轻易作罢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就在这一刹那,他听到了两个字:

“开火!”

这是赵掌司的命令。

随即,火铳齐鸣。

豪格想也没想,拔腿便跑。

他懊悔为何父皇没赐他再多长两条腿。

有些清军也试图发起亡国,然而,真正敢于组织反击的仅寥寥数人。

还未接近府兵,这些人便已被乱箭射倒。

清军被烈焰吞噬后彻底丧失理智,完全忽略了眼前仅有五百名敌军的事实。

当然,城门狭窄,一次涌出的清军人数终究有限。

其后,还有更多人在火海中挣扎、哀嚎直至死去。

那些燃烧着的人拼命往出口挤,未燃者亦同样拥挤不堪。

一阵风过,火焰迅速蔓延开来。

一些不幸跌倒的人瞬间遭数千只脚践踏。

几乎一瞬之间,便化为泥土。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不顾一切,只求尽快逃离瓮城。

然而,一旦离开瓮城,等待他们的将是火铳的瞄准。

五百人,五百杆铳。

不远处,亡国储备充足。

他们的亡国足以将这数千人尽数射杀。

“一个不留,全部杀了!”孙鹏咆哮道。

他深受这些清军之苦,那段让他颜面尽失的记忆,不仅深植于他的脑海,也烙印在这些清军的心底。

若有可能,他渴望所有目睹他狼狈模样的人都在此刻丧命。

可惜,这种愿望难以实现。

人数实在太多,除了五百名府兵,另有两千五百名府兵在外围设防,以防清军逃脱。

但仍有部分清军突破重围,其中包括豪格。

这一役,与其说是战斗,不如称作一场亡国。

一场久违的明军对清军的大规模屠戮。

战火仍在持续,豪格在几名忠诚侍卫的护送下,终于脱离这场浩劫。

他们策马疾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太原。

至于先前的豪情壮志,早已随风而逝。

------------

这场屠戮,直至天亮才告一段落。

尽管数千人被围困在瓮城内,却总有几人侥幸逃出。

这些人不仅幸运地存活下来,还展现出一定的战斗力。

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伤亡。

赵掌司感到些许愧疚,若是朱慈烺或许诸张琦在此指挥,或许能够做到零伤亡。

但府兵毕竟缺乏经验,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战场,未见识过鲜血的洗礼。

然而,伤亡不过百,对太原府而言已是极大的喜讯。

直至此刻,孙鹏才终于带着好奇向赵掌司发问:“赵掌司,现在可以告诉我,你是如何察觉出我的异样的吗?”

赵掌司装作神秘兮兮地捋了捋胡须,实际上他的手却在微微发抖。

他笑着回答:“那时你的话就已经露出了端倪。你说到自己的失踪无需上报,这绝非府尹该说的话。你应该认真记录延迟返太原之事,并呈报给太子才是。再说,你不让上报皇上,尽管此话有些失敬,但太原府所有大小事务都是先告知太子再禀告皇上的。更何况,在晋王府设宴,死人之府设宴本就不符常理,你提到的商队人员也一直跟随着你,我当时便留意到了。”

周围之人听赵掌司如此详尽地解释当时的状况,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换做是他们,或许真会跟着孙鹏行动。

但赵掌司没有,他与王二以及几位工匠拿着火铳,直接将铳口顶在两名商人头上。

一队府兵也迅速包围了府衙,没有放过任何人。

那两个看守孙鹏的清兵毫无反应就被擒住。

他们本就豁出去了,被抓时仍试图对孙鹏下手。

但赵掌司和王二的动作更快,火铳还需一段亡国时间才能完成操作,显然来不及救孙鹏。

因此两人毫不犹豫地将亡国插入那两人的脖颈。

孙鹏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脱险了,他获救时也是一头雾水。

无论如何,结局是好的。

脱险后,他立即讲述了自身的经历。

得知可能有六千清军攻打太原府,所有人皆惊慌失措。

这并非叛军,而是清军。

一旦他们真的攻入,凭当前太原府的防御能力,根本无法抵挡。

于是,赵掌司想出了一个法子。

其实很简单,即修建一座瓮城。

瓮城的原理也很简单,利用城门,再单独打造一个亡国的空间。

这个亡国的空间不必太过牢固,但绝对不能轻易被攻破。

这项工程并不复杂,特别是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

赵掌司率领一千名府兵,在小城门处建造了一座不算太大却也容纳六千人的瓮城。这一举动向豪格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使其误以为战事按部就班地推进。果然,豪格中计,太原府的府兵借此机会取得了对清军的重大胜利。战斗结束后,士兵们一时难以置信,这场胜利驱散了他们对清军的畏惧心理。

孙鹏拍着赵掌司的肩膀感叹道:“你的能力远不止于此。”赵掌司谦逊地回应,而孙鹏则认为无论如何,赵掌司都值得称赞,并催促尽快将此事上报给太子。

太原府发生的大事自然瞒不过孙鹏,他在奏疏中不仅记录了自己的遭遇,也将赵掌司的功绩详细列出,甚至比自己的贡献更为突出。当朱慈烺收到这份奏疏时,反复确认此事的真实性后决定重用赵掌司。

朱慈烺命令赵掌司带领太原府的军队夺回延安府的煤矿,并通过驿站迅速传达指令。这一系列行动并未让某位高层得知,非因朱慈烺有意隐瞒,而是因为这位高层正身染疾病。自朱慈烺治理京城以来,这位高层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其本身体质虚弱且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去人们更关心国家大事,而非个人健康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叛逆、满洲以及百姓的生活上。

他始终紧绷着神经,从未松懈过。

直到某一天,他感到些许放松时,却突然病倒。

所幸,经御医诊断后确认只是因过度操劳所致。

预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于是,他理所当然地将所有事务托付给了朱慈烺。

这让朱慈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愚钝之人。

在民生事务上,朱慈烺直接交由周延儒负责,后者虽非善类,却懂得攀权附势。

然而,他也并非十恶不赦,在民生议题上曾多次提出有益于民众的建议。

例如恢复张居正时期的一条鞭法,但当时正值大明朝纲败坏、土地兼并严重的时期。

若此时重提一条鞭法,岂不是动了那些亡国污吏与宗室王爷的利益?

周延儒聪明地仅点到为止便作罢,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然而今日,那些亡国污吏已在朱慈烺的整治下所剩无几,而朱慈烺自始至终致力于将土地收归国有,并以类似一条鞭法的形式租赁给佃农,既减少了劳役赋税,也让未来的大明或许有望再现太平盛世。

------------

周延儒对此充满期待,若此事成,他或可名留青史。

看到他的热情,朱慈烺并未打击。

一条鞭法的推行注定会遇到阻碍。

毕竟还有诸多亲王未处置,让他们自愿交出土地谈何容易?

朱慈烺并未急于对他们下手,因为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朱慈烺的实力过于强大,强大到他们无力抵抗。

接下来,朱慈烺要做的是变得更强大,只要达到令他们绝望的地步,这些所谓的亲王就再无反抗之力。

到那时再去索要土地,他们岂敢不从?

若到那时仍不顺从,朱慈烺定不会顾忌情面。

至于民生,在朱慈烺眼中目前只能位列次席。

皇太极之子豪格都能率数千人逼近太原府,他们的当务之急实则是关外的清军。

民生固然重要,但军事实力更为关键。

这一瞬间,朱慈烺满心懊悔,怨自己当年为何不好好念书。

要是那时候用心多学点冶炼锻造、物理化学之类的知识,说不定现在就能引领大明步入科技的新纪元了。

迄今为止,他所做的不过是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稍有起色罢了。

可大明依旧危机四伏,背后虎视眈眈的清军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

太原送来的三万天雄军亟需磨练,他们的火铳也得尽快装备到位。

问题是,该怎么操练呢?

这几日,朱慈烺在军营中观察那些百总带兵随意施训,眉头紧锁。

每个百总从他这儿学到训练法子后,便按自己的理解去指导部下。

结果,教出的方式千差万别。

但他们在使用兵器时,又必须做到无缝衔接。

人数少时还好,张琦、戚大等人还能应付。如今增至数倍,两三人显然无法统训如此多士兵。

于是,朱慈烺陷入了沉思。

“曹彰!”他在书房里高声呼唤。

然而喊了半天,外头毫无反应。

过了好一阵子,白露才小心翼翼地迈进书房。

“太子殿下。”她恭敬地行礼。

“曹彰去哪儿了?”朱慈烺疑惑地问。

“曹总管去准备膳食了,说太子难得空闲,一定要做些美味补给您,这会儿正在御膳房呢。”

“那你过来,帮我研墨。”

白露出身贫寒,从未见过笔墨纸砚。

站到朱慈烺身旁,她一脸迷茫。

见状,朱慈烺叹了口气,亲自示范了一次。

“研墨很简单,加点水,就这样慢慢磨。”

随后,朱慈烺提起笔,依照记忆中的内容开始编写训练手册。

这对朱慈烺而言,也是全新的挑战。

真希望能在此刻,脑海中的系统能有所响应,赐他一本关于训练手册的奖励。

不过,前一个任务尚未完成,新任务或许不会降临吧。

就在朱慈烺这样想着的时候,脑海中忽然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叮,检测到宿主已改动历史,根据宿主现状,提供三种选项供选择!】

朱慈烺手握毛笔,墨迹悄然滑落,晕染开在洁白的宣纸上。

他怔怔地盯着脑海中的系统提示,苦笑道:“你这是逗我?”

上回的任务还未解决,这回的新任务就冒了出来。而且他还不过十三岁,十三岁就想找对象未免太早了吧。再说了,前阵子才吃过了长寿面呢。

周皇后近来一直在为他挑选太子妃,想到那些年纪与自己相仿的女孩,朱慈烺只觉得浑身不适。

作为一个沐浴党恩、紧跟政策的好青年,他对婚姻一事从未多加思虑。然而系统却抛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就在刚刚,他本想毫不犹豫地选第三个选项,但看到第一和第二选项附带的奖励后,又迟疑了。这两个奖励对眼下的天雄军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拥有,练兵便不成问题。

只是……到底该如何抉择?

第一个显然不行,要是听周皇后安排,搞不好会是个让人难以启齿的对象。

至于第二个嘛,身为太子,又处在封建环境下,他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同龄异性,这简直无从下手。

正当朱慈烺纠结时,白露轻声问:“殿下,要给您换张纸吗?”

原来不知不觉间,他的墨已将整张纸浸透。

他摇摇头,看着倒计时只剩五分钟,随手将笔掷下。

“别写了,收拾一下吧。”

白露不明所以,依言将桌上东西整理妥当,抬头时正好迎上朱慈烺深沉的目光。

\"殿下,可还有什么吩咐?\"

\"无事了,你且退下罢。\"

眼见对话即将结束,朱慈烺断然不会轻易作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