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1章 储君?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第1章 储君?

作者:兰兰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8 21:42:13 来源:小说旗

十四年的初春,北直隶的大雪纷飞,漫天飘洒。

朱慈烺静静伫立于钟粹宫中。

“曹公公,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站在一旁的小太监抬头望向天空。

“殿下,天快要亮了,估摸着皇上一会儿便会召见您。”

小太监上前将朱慈烺肩上的虎皮大氅向上提了提。

尽管如此,周围的冷气依旧往他的脖颈里灌,让他忍不住开始跺脚。

“古人的衣服真不好穿,将来若有机会,我定要发明羽绒服。”

曹彰在一旁静默站立,一言不发。

殿下自会说话起便异常聪颖,四书五经过目不忘。

如今已十二岁,学识渊博,深受当今圣上喜爱。

可偶尔他还是会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好想念火锅的味道啊!”

“为何这里没有wiFi!”

“为何我是朱慈烺,为何系统迟迟不来,大明就要亡国了……呜呜呜~”

后面的话被曹彰及时捂住嘴巴。

“殿下,慎言……”

曹彰至今仍记得自己当时差点吓得尿裤子的情景。

这话若是传出去,殿下是否安好他不清楚,但他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曹彰心中所思,朱慈烺并不知晓,也不在意。

他在想着即将进行的大朝会之事。

朱慈烺并非这个时代的人,而是来自未来。

他生前的职业是一名作家,正准备着手撰写一本关于历史的小说时,意外猝死。

再次醒来时,他已成为一名三岁幼童。

虽说是幼童,但从其穿戴来看,似乎是皇家血脉,至少衣食无忧。

然而,当他得知当今天子为朱由检,且身处的时代乃明朝末年时,顿时慌了神。

朱由检是谁?那个亡国之人,那个自缢而亡的皇帝。

大明将倾,这是朱慈烺每日都在思索的问题。

因此,从六岁起,朱慈烺便努力在亡国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慧。

如此,或许自己便能在亡国面前开口说话,说不定还能扭转大明的命运。

遗憾的是,因年纪尚幼,无论朱慈烺说出什么建议,亡国总是付之一笑。

随着年岁渐长,朱慈烺愈发焦虑。

别的穿越者都有系统相助,自己活了十二载,却连系统的影子都没见到。

要知道,明末的大明,若无外力相帮,实在难以挽救。

历史上,亡国的评价虽褒贬不一,但有一事人尽皆知:亡国勤勉努力,真心想拯救大明。

然而,其能力却令人担忧。

这些年,大明内外交困,贼寇蜂起,后金伺机而动。

亡国却犹豫不决,放任朝廷腐朽,士绅豪强肆意妄为,欺凌百姓。

尽管除掉了魏忠贤,但东林党再度崛起,掌控朝局。

不过明末的亡国,不仅是朝政亡国的缩影,更是个人刚愎自用的表现。

这个时代,恰逢历史上着名的“小冰河期”,旱涝频仍。

再加上士绅豪强的剥削,百姓食不果腹,自然要亡国。

可亡国却不敢触碰士绅豪强的利益,毕竟这牵涉到整个朝廷的势力格局。

但在朱慈烺看来,这根本不必如此复杂。

败坏朝纲、欺压民众,杀掉便是。

不敢动手,只因实力不足。

这也是亡国的一大弊病——多疑。

大明不乏忠义之士,后世记载,明朝殉国的大小官员数量冠绝历代。

若这些人联合起来,岂非轻易便可解决问题?

朱慈烺深知此点,但身为太子,他并无实权,无从下手。

……

今日乃一年数次的大朝会,在皇极殿召开。

亡国心想儿子年纪已成,遂决定让他列席旁听。

“殿下,时候到了。”曹彰对朱慈烺说道。

“嗯,那就去吧。”

朱慈烺站起身,轻轻跳跃几下。

“殿下,请注意仪态。”

朱慈烺:“……”

待朱慈烺抵达皇极殿时,文武百官已在殿外等候。

步入殿内,龙椅上的那人面容刚毅,身姿挺拔,年仅三十出头,却已鬓发微白。

“父皇陛下。”朱慈烺上前行礼。

他抬头瞥了朱慈烺一眼,微微颔首。

朱慈烺退到一侧,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三呼亡国之后,众人准备开始议事。

这样的大朝会一年难得几次,仅限于新年的祭天仪式或者重大节庆之时。

但今日并无特别的日子,朱慈烺却将众臣召集至此。

朱慈烺略一思索,已猜出几分端倪。

前世身为一名冷门历史小说作者,虽然笔力亡国,却浏览过诸多史料。

那一年,原本尚能维系平衡的大明突然崩塌。

起因不过是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揭竿而起。

果然,不一会儿,内阁首辅范复粹面容凝重、神情哀伤地走出队列,禀告道:“陛下,逆贼李自成再度纠集兵马,攻入洛阳,福王遇害。”

整个本就纷扰不堪的朝廷顿时鸦雀无声。

朱慈烺呼吸沉重地追问:“那么,你们有何对策?”

范复粹续道:“陛下,建州的皇太极屡次入关,威胁我大明安全。如今我方兵力多用于抵御建州,无暇分兵对付李贼。臣建议与皇太极议和,稳住外患,先解决内乱。”

“议和?怎么议?”朱慈烺神色平淡地询问。

“和亲!皇太极不过是要财物,我们可以给他,顺便联姻,先平息内乱,让我朝休养生息两年后再做打算。”

“臣同意!”

“臣亦赞同!”

很快,以范复粹为首的东林党便纷纷表示附议。

然而朱慈烺注意到,他的父亲暗暗攥紧了拳头。和亲,多么屈辱的提议啊。

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大明从未向蛮夷低头求和,唯有对方进贡的份。

朱慈烺明白,这位皇帝必定不会接受这个方案。

正当他静静观察时,脑海中忽然传来一阵低语。

【恭喜宿主,触发神级抉择机制。】

【依据当前局势,现提供三项抉择,供宿主挑选。】

【抉择一:附议和亲,奖励神秘秘术!】

【抉择二:反对和亲,获得圣眷加成!】

【抉择三:拒绝和亲,并斥责范复粹,奖励两千戚家军及霸王之勇!】

大臣们纷纷赞同与敌议和,东林党独揽大权。

即使不是他们的同党,为了在朝廷立足,也只得随波逐流。

感到满心悲凉,堂堂大明竟连叛军都对付不了。

“自从灾祸蔓延,朕率先裁减开销,府库所剩无几,所有赋税尽数用于救助灾民,为何李自成还能纠集数十万之众亡国?

原先不是有人声称,李自成被打得只剩区区十八人?

为何年年拨款数百万两银子救灾,却似石沉大海?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何?”皇帝拍案而起,高声质问。

亡国激怒之下,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答。

最终范复粹战战兢兢地出列说道:“陛下,眼下最紧要的是剿灭李逆,北方的敌人只能暂时议和!”

亡国默默注视着这个掌控权柄至深的范复粹,陷入沉思。

待许久,方开口问:“诸位可有别法?”

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就在亡国准备发怒之际,目光不经意扫到身旁的朱慈烺,不知怎的心头一动,问道:“皇儿,你可有话要说?”

刹那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朱慈烺身上。

朱慈烺沉浸在新系统的降临中,听到此言不禁一怔,随后神情坚定地说:“父皇,儿臣坚决反对议和!”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疑地望向朱慈烺。

范复粹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太子首次上朝,因年纪尚小,范复粹并未放在心上。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朝廷里,太子竟敢公然违抗他的主张!

范复粹冷笑一声:“哼,莫非太子殿下有什么妙计不成?”

百官窃窃私语,认为太子不懂察言观色。

他还不曾登基,此时应当取悦权臣,而非唱反调。

可朱慈烺毫不在意旁人眼光,正气凛然地道:“父皇,我大明自洪武皇帝起,从未有过与外敌和亲的先例!况且建虏入侵我国土,遇城即屠!

妇女遭亡国,男子被斩首,老幼无一幸免!这种禽兽不如的恶徒,如今却要与他们讲和联姻!简直是我大明奇耻大辱!”

一句句言辞掷地有声,仿若铁锤敲击,重重落在亡国心间,也深深印入朝堂群臣脑海。

范复粹勃然变色:“如今我大明内外交困,建虏自北而来,流寇自内而起,此等危急关头,殿下能否指点一二?”

“战!我大明兵甲百万,建虏不过数十万,流寇更仅有十余万,其中精锐寥寥无几,有何不可战?”

“殿下说得容易,国库空虚,百姓饥寒交迫,贸然开战,不知他们是否还能承受?建虏不过掠夺些许,为保民生,断不可轻举妄动!”范复粹镇定自若地道。

“为民?”朱慈烺不禁冷笑,为民?这老儿倒是说得出口。

看着眼前堪称大明朝堂毒瘤的范复粹,朱慈烺不再迟疑,心中默念:“系统,我选第三条。”

随即,朱慈烺站于范复粹面前,冷喝道:“为民?你有何资格提这两个字?”

范复粹大吃一惊,急喊:“殿下!朝议之地岂容失礼!”

朱慈烺充耳不闻,接着说道:“敌人即将攻入京师,你们在干什么?整日除了拍马奉承,便是上奏折!偌大疆域,何止万顷沃野,为何赋税少得可怜?

那些豪强与你们有何牵连,各自心知肚明!侵占农田,亡国受贿,手段无所不用,个个养得肥头大耳,每日却只会上奏折、联姻、招抚!你们就是一群废物,奸佞误国啊!”

“陛下!殿下胡言乱语,怕是中了妖邪蛊惑,请陛下将殿下逐出!”

顿时,整个朝堂如沸水翻腾,一片混乱。

范复粹手忙脚乱地撇清自己,众人或惊恐,或畏惧,或嗤之以鼻。

朱慈烺长吐一口气,畅快至极。

他早就有意痛斥这些人,可惜多年无机可乘。

从亡国元年至亡国十七年大明亡国。

短短数年间更换了五十多位首辅,不是奸佞,便是庸才!

其中东林党尤为可恨!

待朱慈烺将胸中愤懑尽数倾泻后,系统的声音再度浮现于脑海。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拒绝和亲,怒斥范复粹,获两千戚家军,得项羽之勇!】

与此同时,朱慈烺感到体内涌起一阵暖流,脑海中浮现出一块蓝屏。

屏幕上展示着一张卡片,上面列有两千名戚家军的名单。

戚家军,历史上的传奇之师。

在戚继光的带领下,这支由农民与矿工组建的队伍,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全胜记录。

区区四千人,竟歼敌十万。

这归功于戚家军铁一般的纪律与专业化的训练,其战术让倭寇闻风丧胆。

要知道,当时的倭寇战斗力远超如今的李自成。

有了这两千戚家军,对付他们易如反掌。

朱慈烺顿时信心倍增。

朝堂依旧喧嚣,忽然,一声巨吼传来:“都给朕住口!”

“朝堂之上,怎如此无序!”亡国站在上方,看着这般情景,心中倒是舒坦。

这些文武百官亡国的心思,他岂会不知?

他也想约束,只是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人,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国库空虚,大明缺乏商税收入。

亡国提议增收商税,结果群臣震惊,诏令无法下达。

皇帝也无奈,表面尊贵,实则诸多掣肘。

如今听闻朱慈烺斥责范复粹,亡国心中甚慰。

但他不能显露自己的情绪。

“皇儿,莫要乱说,先退下吧!”

亡国想将朱慈烺遣离,这家伙闹得也够呛,初登朝堂便闹出这么大动静。

“父皇,儿臣愿赴战场平定李贼!”朱慈烺忽然向亡国说道。

原本平静的朝堂因这句话再度*动。

范复粹嘴角微扬随即收敛。

在他看来,太子还是太年轻。

谁不清楚李自成势力庞大,此举风险极大,太子却主动请缨。

“既然你执意如此,休怪我不念父子之情。”范复粹暗自腹诽。

“陛下,臣赞同!太子亲征,必能激励士气,李贼定可被击溃!”

还没等亡国开口拒绝,范复粹已经表态支持。

朝堂上的东林党纷纷效仿。

朱慈烺冷冷地扫视了一圈附议之人,这些人,皆难逃一死。

满朝文武一致赞同,亡国亦觉为难。

他定是不愿让爱子前往前线,这般凶险之地,若发生不测,如何是好?

正当亡国犹豫之际,终有人出声反对。

内阁大臣周延儒言道:“殿下尚且年少,壮志可嘉,然贵胄之躯,若有闪失,实乃国之大患,臣不敢苟同。”

闻此言,亡国心中稍安。

但范复粹岂会善罢甘休,续道:“陛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十二岁便能统兵作战,周大人之意,难道我大明太子还不如蛮夷小儿?”

范复粹素来阴险,曾害得明朝名将孙传庭身陷囹圄。彼时高迎祥虽称“闯王”,却非李自成,仅为其下属。面对众多叛匪,孙传庭不但将其击溃,更生擒首领。

去年赴京勤王,力阻清军入关,颇得亡国欢心。

后因耳疾辞官归乡,范复粹早与其有过节,如今趁机向亡国进谗,称孙传庭拥兵自重,并非真心退隐。

尽管言语含糊,亡国多疑之性已足够认定其罪。于是孙传庭入狱,至今未释。

历史上孙传庭出狱后屡立战功,晚年因年迈病逝,留下了“传庭死而明亡”的悲叹。

若非范复粹从中作梗,若非亡国多疑,有孙传庭坐镇,大明或许还能支撑些时日。

因此,当范复粹在朝中发表此等言论时,朱慈烺并无惊讶。

令他意外的是,内阁同僚周延儒竟站在了自己一边。

由此观之,内阁并非铁板一块。

“罢了,朕以为周爱卿所言甚是,太子年幼,此事就此打住……”

“父皇,此事万不可轻放!”朱慈烺突然说道。

开什么玩笑,如今的大明绝非循规蹈矩便能挽救。即便满朝文武皆尽忠职守,也不过延缓亡国罢了。

破而后立,反贼要除,蛮夷要灭,这朝廷同样需要革新。

昔日无体系,朱慈烺无力施展,如今体系在握,更有新赐的两千戚家军与项羽般的体魄加持!若仍困于东宫一隅,岂非将锦绣山河拱手让人?朱慈烺断难接受。

“儿臣愿以性命担保,此次出征,必将在洛阳平定李贼之乱!”朱慈烺掷地有声。

“甚好,太子抱此雄心,吾辈自当鼎力相助,陛下,吾国幸有太子,实乃苍生之福,臣以为,太子应速赴前线剿灭逆贼!”

范复粹再次表意明确,东林党群情激昂,纷纷随声附和。

“此局难以应对,太子既已立下誓言,即便他不愿去,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皇儿,此事你可曾深思熟虑?”

朱慈烺目光笃定道:“儿臣已然决定。”

“传朕旨意,太子组建亲兵,带领神机营五千将士,前往洛阳督战,持尚方宝剑!”

“儿臣领旨!”

朱慈烺回眸看向志得意满的范复粹。

他深知,要在朝堂立足,唯有把握这次契机。

错失良机,大明或将万劫不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