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 > 第37章 成为太师,共工之难

回到有夏氏之后,迎接竖亥的,除了姒女华香香软软的拥抱之外,还有无尽的繁忙事务。

闭关三天后,竖亥将一张巨大的鹿皮展开在众人面前,这是他的所做的城市规划图。

“原有的按照家族聚居的格局将会被打乱。”

“我们的都邑将以新的宫殿和祭坛为中心,向四周展开。”

“最外圈我们会挖掘护城河,而后是两层城墙。”

“这里靠近河床,将会作为制陶区,善于制陶的家族将会居住在这里。”

“这里靠近山林,猎户和武士们住在这里。”

“这里靠近大路,我们的食品工坊和接待来宾的驿站会建造在这里。”

“这里,最中心的区域,是我们铸造青铜器的地方,还有学堂、医馆。”

姒女华疑惑道:“学堂是什么,医馆是什么。”

禹也有些皱眉:“为何不沿着河道分布,住在中心的族人们取水就要跑半天。”

竖亥点点头:“学堂就是传授小孩子们技艺的地方。”

“我们有粪肥和曲辕犁,能节省许多人力在种田上,那些孩子们不必再去田间帮忙除草驱鸟,而是由专人传授技艺。”

“我有夏氏人才缺乏,各类官职都空在那里,让孩子们一齐学习,也好补充。”

“至于取水,我有一种新的东西,能让水从地下冒出来。”

在场的族长和长老们都有些吃惊:“竟有此等神物。”

竖亥指着山间的泉水,说道:“水之无形而有万形,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的。”

此时又有族长提出疑问:“你设计的这都邑恐怕能容纳数万人,我们如今不过千人......”

竖亥大手一挥:“迟早会有万人的。”

在禹的背书下,这份设计图通过验收。

随后有夏氏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先是将四周的树林砍伐烧毁,再由竖亥带领着打出一口口水井,围绕着水井再开始居民区的建设。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竖亥给出的工期在五年以上。

如今姒有方跟着竖亥学了不少东西,他也接任了竖亥的司空一职。

竖亥则是成为了有夏氏的太师。当然,这是竖亥自创的官职,职能是百官之首,竖亥对古代官职的了解仅限于高中教科书上的知识。

何况上古时期的官职记载寥寥。

但是《封神榜》里的“闻太师”还是很有名的,竖亥直接将其拿过来用了。

如今华夏地区的官职体系十分复杂。

传说中的炎黄先祖以龙为官名,黄帝则是以云为官名。

与华夏比邻的东夷,则是延续了少昊氏对鸟类的崇拜,以鸟为官名。

凤鸟氏,主管历法,下属四官:玄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启;丹鸟氏,为司闭。

这些官职分别主管着各个节气的农耕指导和星象观测。

祝鸠氏,主管教育;鸱鸠氏,主管法制;鸿鸠氏,主管土地管理;爽鸠氏,主管刑侦、缉捕等。

帝颛顼和帝喾则是将这些抽象的官职具象化,融合了华夏东夷的特色,创立了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等官,

分别掌管天象、树木、火、土地、刑罚、雨水等事务。

到如今帝尧时期,官职的划分更加具体复杂,已经形成了后世官职的雏形,有夏氏也是沿用的尧颁布的官职。

现在有夏氏算上奴隶人口已经破千,斟鄩附近还有一些小型聚落陆陆续续的搬迁过来。

有夏氏的发展总算走上了正轨。

半个月后。

距离尧的使者到来还有半个月,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竖亥将最后一点石灰刷在了宫殿的墙面上,至此,他穿越来的第一个项目正式完工。

众人依次走进这高大恢弘的宫殿中,虽然它的结构和装饰并不华丽,但内部空间极大,没有一根柱子的殿内可以容下上百人。

两丈高的拱形大门上开了一扇圆窗,第一缕朝阳会透过它照亮最前方的首领王座。

上方高大的屋顶覆盖着灰色的瓦片,下方的巨木上也被石灰染成了霜色。

宫殿四周树立着巨大的飞扶臂,以支撑屋顶的重量,增强宫殿的稳定性。

在众人看不见的角落,宫殿底部的一条条排水渠,正是竖亥为了应对大洪水所作的防水措施。

众人又一齐来到宫殿旁的祭坛,十米高的方尖碑完全由原始水泥浇筑,上面刻着有夏氏的由来和禹重振有夏氏的贡献,底座的四方还正对着天空中的四象星斗。

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众人就像孩童一般,在四处指指点点,惊叹着竖亥的奇思妙想。

“接下来,只要等待四岳和尧的使者一起来访,我就要离开有夏氏一段时间了。”竖亥已经将自己将要去拜访共工的事情告诉了禹。

禹颔首道:“原本我是不相信共工的预言,只是你如此笃定,如今我心中也有些忐忑。”

竖亥一直以来没有和禹提过大洪水的事情,只是因为实在没有证据,装神弄鬼也不是他的风格。

竖亥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去共工那里找寻一些线索,搜寻到大洪水的证据,以此来劝说各个邦国未雨绸缪。

“如果能提前告知,华夏可能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尧时期洪水就来临,鲧治水九年,禹治水十多年,实在难以想象,华夏先祖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什么程度。”

竖亥还将一份规划图交给了曹子安,那里是他们的工业基地,规划起来也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就在有夏氏热火朝天的建设都邑,以及做好准备迎接尧的使者时,共工氏派人送来了不好的消息。

“在下共工氏浮游,四岳派我前来拜会有夏氏。”这个干瘦的男子披散着头发,身体罩在宽大的袍子中,头发也披散着,看起来有些阴森。

禹回礼后问道:“四岳过几日便要同尧的使者一同前来,怎么提前让你来了。”

浮游灰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说道:“四岳无法前来,尧的使者恐怕也来不了了。”

在座的有夏氏众人都有些吃惊。

华夏共主这个概念自炎黄二帝抗击蚩尤以来便一直存在,但是除了黄帝炎帝、帝颛顼、帝喾、和如今的文尧这五个特定的人之外,其余的共主基本只是个摆设。

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华夏共主的这五人,都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让中原大地所有邦国服气的存在。

尧便是这样一个人,有夏氏如果要提高声望,吸引一些小型聚落,以及和周边邦国外交时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得到尧的正式册封。

禹站起身,走到浮游面前,问道:“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浮游回道:“高阳氏的颛顼对共工氏宣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