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120章 强势崛起的种花部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光和六年九月。

种花部落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崛起,成为了并州最大的势力。

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作为最早开发的区域,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已经初步展现出了秦始皇时期的繁荣景象。

西套平原被南部战区徐荣和黄叙成功攻占,整个河南地也被纳入了种花部落的版图。

刘昆将总部设在九原城,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指的就是黄河巨大“几”字上方的“一”字及两个角(前套平原即今天的土默川平原,后套平原即今天的巴彦淖尔平原),以及“丿”字的中下部(西套平原即今天的银川平原)。

再加上河南地(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此时的毛乌素沙漠还不是沙漠,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等黄河两岸平原的统称。

河套平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始皇曾派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精锐秦军驻守此地。

黄河虽然常常带来灾害,因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这个“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

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也就是说,只要河套平原在中原王朝手中,游牧民族便难以南下。

此外,河套平原还是着名的产马地,占领此地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原王朝凡是占据河套平原的时期,无一不是军事力量最为强盛的阶段。

九原县已成为种花部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府。

而九原县正位于前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为种花部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种花部落的不断壮大,刘昆开始着手巩固对河套平原的控制。

他下令在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修建更多的水利工程,以促进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

同时,河南地(鄂尔多斯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也被开发为重要的牧马基地,为部落的骑兵部队提供优质战马。

刘昆命令西部战区的程普把防区搬到了西套平原的廉县,负责西部防线,堵住了贺兰山胡人南下的道路。

贺兰山是什么地方?相信诸位读者大大一定不陌生岳飞的《满江红》吧?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令昆哥不解的是,此时的贺兰山在西夏人的控制下,西夏首府兴庆府就在西套平原。

从这首震撼心灵的词中,相信您就能理解贺兰山了。

同时,徐荣则驻守离石,牢牢钉在并州最南端,震慑着并州的张懿。

为了加强边防,刘昆还在河套平原的各个战略要地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和了望塔,确保一旦有外敌入侵,能够迅速反应。

关羽率领北方战区三万人驻扎在云中县,这可是昔日西汉名将李广的驻防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虽然李广至死没有封侯(时运不济,大军迷路,错失良机),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广担任云中太守期间,前套平原确实稳如泰山。

也就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着名的《出塞》诗中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阴山下。

同时,这里也是塔塔拉的塔塔族原先的祖地——刺勒川。他跟随主将关羽终于如愿以偿地打到了他的老家。

那首斛律金的《敕勒歌》,说的就是这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东方战区的高顺和他三万人马的防区则迁移到了雁门郡的强阴,负责整个种花部落东部的防线。

中部战区的张辽也逐渐成长了起来,他是五个战区中最年轻的主将。

虽然才十九岁,但他展现出来的地方治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已经无愧于当代名将了。

中部战区的美稷城,已经成为了种花部落的大后方中心地带。

张辽虽然不直接面对胡人,但身上的担子同样不轻。

毕竟他身处种花部落的腹心之地,随时准备支援四方战区的战事。

张辽出身最底层士卒,深谙练兵治军之道。

九原士官学校在美稷城办了分校,有现成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教材,张辽兼任分校校长。

对于刘昆如此破格提拔他做了中部战区主将,张辽也是感恩戴德。

关羽、高顺、徐荣、程普无一不是跟随刘昆的元老级主将,只有他是刘昆从雁门关一个小小军侯提拔上来的。

他也知道自己年轻,资历和阅历与其他四位主将相差太远。

所以,他远比其他四方的主将更拼命。

刘昆则率领直属战区驻守在九原县,重建了石门障要塞,这也是胡人南下的一个重要通道。

后套平原他老丈人吉里彻驻守的临戎,就派兵进驻高阙塞和鸡鹿塞,牢牢掐住了胡人南下的咽喉。

同时,他也能随时支援前套平原的关羽北方战区和后套平原的吉里彻。

在文化方面,九原县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

刘昆鼓励学者和文人前来定居,设立了书院和图书馆,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九原县的商业也日益繁荣,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商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光和六年的秋天,整个河套平原迎来了一场丰收。

种花部落的粮仓堆满了粮食,战马在草原上奔腾,九原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刘昆在九原城的城楼上,眺望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他知道,种花部落的崛起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

入夜,九原城的城主府内灯火通明,刘昆设下盛宴,款待戏志才、贾诩、典韦等一众心腹。

酒香四溢,笑语盈盈,府中气氛热烈而欢快。

赛罕身姿婀娜,容颜如画,宛若天仙下凡。

她不仅武道修为高深,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与谦和。

戏志才、贾诩等种花部落的高层深知她是刘昆的爱妾,对她也是格外敬重。

而赛罕在治军方面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成为刘昆身边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相比之下,黄蝶舞和茹雅虽各有千秋,但在赛罕面前却稍显逊色。

黄蝶舞性格豪爽泼辣,统领一万女营,治军有方,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茹雅则出身勾头羌,是吉里彻的掌上明珠,武道修为已达炼脏境初期。

此女容貌美艳动人,尤其擅长歌舞。

此刻,她正带领城主府的一群歌姬为众人献舞,舞姿翩跹,宛若仙子临凡。

然而,就在众人沉醉于歌舞之际,刘昆忽然站起身来,抬手示意歌姬停下。

众人一时愕然,唯有赛罕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刘昆双目炯炯有神,望向大厅外,朗声道:“何方高人,这风寒露重的,不如进来喝杯酒,暖暖身子?”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纷纷望向厅外。

典韦见状,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

他一把抽出从不离身的一对大铁戟,瞪着一对牛眼,警惕地看着四周,全身戒备着。

然而,除了呼啸的寒风,似乎并无异样。

但在刘昆的示意下,赛罕已悄然移至戏志才、贾诩身旁。

她神色平静,但玉手却已紧握腰间那把精致腰刀,青筋隐现,显然已做好了随时出手的准备。

戏志才与贾诩皆是心思缜密之人,虽未察觉异样,但从刘昆和赛罕的举动中已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了然。

有赛罕这样的高手贴身保护,他们自然无所畏惧。

但对刘昆的这份维护之情,却是深感温暖与感激。

厅内气氛骤然紧张,寒风似乎也变得更加刺骨。

刘昆负手而立,目光如电,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赛罕则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雌豹,随时准备迎接未知的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