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302章 小平津大胜带来的影响

忽然,小平津北岸烟尘漫天而起,一面绣着“上党太守张”字大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穆顺眼尖,一眼瞧见,顿时大喜过望。

他扯着嗓子高声喝道:“主公来了!咱们的援军到啦,杀呀!”

上党和太原的兵马们听了,纷纷回头张望。

只见远处黑压压正疾驰而来的援军,果真是上党张扬亲自率领的大军。

他们顿时兴奋得嗷嗷直叫,扯着喉咙大喊:“援军来了!”

“援军来了!”

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战场,极大地振奋了己方士气。

刘昆看得真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会心的微笑。

张扬大军来得正是时候,犹如一场及时雨。

再看牛辅,原本还心存着一丝扭转战局的幻想,此刻犹如泡沫般瞬间破灭。

他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援军,长叹一声,满脸的不甘与无奈。

而陷入苦战的西凉军士兵们,见敌方又来了援军,原本就低迷的士气彻底崩溃。

他们吓得肝胆俱裂,纷纷丢盔弃甲,开始成群结队地四处逃窜。

原本整齐的阵型早已不复存在,战场上只剩下一片混乱与恐慌。

牛辅满心痛苦地望着自己那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的军队,心中犹如被刀割一般。

他再瞅瞅对面士气高昂、越战越勇的敌军,以及正快速逼近、即将抵达战场的敌人援军,只觉得满心的无奈与绝望。

他紧握佩剑,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眼中闪过一丝不甘。

但大势已去,继续打下去,西凉军必将被全歼。

万般无奈之下,牛辅只能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兵败将,灰溜溜地且战且退。

最终,他带着少数心腹西凉军,狼狈不堪地爬上渡船,缓缓撤向了洛阳南岸。

张扬来到这如修罗场般的小平津北岸渡口,眼前的一切让他对刘昆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深知,今天要不是刘昆慧眼识破了牛辅的诡计,巧妙设伏,大败西凉军,后果不堪设想。

倘若今天不是刘昆,他们这五万联军被这三万精锐西凉军从背后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之下,只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而如今,两万太原、上党联军竟然一举击败了牛辅率领的三万精锐西凉军。

自身损失不过四五千,这显然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啊!

随后赶到的王匡,有些羞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今天要不是刘昆,他河内郡恐怕就要遭殃了!

虽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面对现实,他也不得不拉下脸面,向刘昆抱拳道:“某错怪了孟光贤弟,险些误了大事呀!”

刘昆微微一笑,抬手轻轻一摆道:“无妨!公节兄不必放在心上,如今还是赶紧差人向盟主报捷吧!”

王匡点了点头,北线战场的这一场大胜,势必要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对于久攻不下虎牢关的关东联军来说,这也是一场来之不易的大胜。

果然,收到河内北线联军大胜的消息之后,虎牢关下连日攻打失利、士气低迷的关东联军,顿时军心大振,无不精神振奋。

袁绍高坐盟主宝座,放眼看向帐中众多的关东诸侯,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这场大胜来得实在及时,犹如久旱逢甘霖。

虎牢关久攻不下,联军士卒死伤惨重,士气低落。

而南线的袁术在轩辕关同样进展艰难,不得寸进,竟还厚颜无耻地来请援兵。

虽说关东群雄表面上不说,但脸上对他这个盟主隐隐流露出的质疑,袁绍心中一清二楚。

倘若再没有丝毫起色,只怕他这个盟主的位置也坐不稳了。

恰好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平津渡口大捷的消息送到众人手中。

所以,袁绍满脸的得意再也掩饰不住,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关东群雄更是议论纷纷,不住口地赞叹这场大胜。

唯有曹操在看完报捷之后,唤过使者,详细询问起了大战的每一个细节。

当他听到王匡中了牛辅的调虎离山之计,一意孤行地要将全部兵力赶往平阴渡口时,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而后听说刘昆极力主张在小平津设伏,反被王匡拿出主将的身份强行压制时,曹操不禁眉头紧蹙。

最后,听闻刘昆率部留在了小平津,张扬也留下一万人马。

趁着西凉军渡河时,采用“半渡而击”的战术,一举大败西凉军,曹操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赞许之色。

“半渡而击”的战术,最早在《孙子·行军篇》中就被提及。

其精髓在于,当敌人有一部分已上岸,另一部分还在渡河时。

此刻敌方首尾难以相顾,队伍混乱不堪,正是我方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

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在敌军航渡、换乘之际,或在其进到距岸较近时,给予对方猛烈打击。

将敌军歼灭于近岸或者水中,就能成功破坏其进攻企图。

一旦让敌军全部渡河站稳脚跟,再想取胜就困难重重了。

历史上着名的泓水之战,便是“半渡而击”的一个典型案例。

当时,宋军已经排成阵势,严阵以待楚军的到来。

楚军进到泓水南岸,开始渡河发动攻击。

在此关键时刻,宋国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敌众我寡的局势,向宋襄公建议趁楚军半渡之时发动攻击。

然而,宋襄公自命为仁义之师,秉持着所谓的“仁义”原则,不肯乘人之危。

拒绝采纳公孙固的建议,眼睁睁看着楚军从容渡河。

等到楚军列阵时,宋公子目夷又劝宋襄公趁楚军列阵未成发起攻击。

宋襄公依旧固执己见,没有同意。

直至楚军布阵完成,宋襄公方才下令进攻。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身负重伤,最终不治而亡。

当然,“半渡而击”这一战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奏效,也存在风险。

在楚汉争霸的潍水之战中,韩信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战术,同时还设下了巧妙陷阱。

韩信先主动渡河进攻,吸引对方采用“半渡而击”的策略。

他暗中命令部队在夜色掩护下,悄悄用上万个沙包壅塞潍水上游。

第二天,“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装作不敌撤退的假象。

龙且果然中计,亲自率领大军渡河追击汉军。

韩信见时机成熟,“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

龙且的军队被大水阻拦,大部分士兵无法及时渡河。

韩信见对方阵势已乱,当机立断,率兵攻打对方已上岸的先头部队。

一举斩杀了楚军大将龙且,致使齐楚联军大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