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道门,封神之战! > 第1章 清正道

道门,封神之战! 第1章 清正道

作者:天下1988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9 10:22:01 来源:小说旗

西南边陲,群山环抱,碧波无数,人杰地灵,其中以会龙山尤为更甚。

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之孙朱允炆兵败至此,看见会龙山一山崖上刻有“晚朝”二字,心灰意冷,便在会龙山的一座寺庙削发为僧,隐姓埋名,后将这座寺庙改名为“栖霞”。

在会龙山的东南方向有一支脉,唤名清正山,清正山上有一座道观因山得名“清正观”。创观人便是朱允炆身边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于渊。

于渊本是灵山派知音道长的大弟子,因朋友相求才让于渊去朱允炆身边做了一位护城大将军。

知音道长本意想让于渊有个好前程,不想风云突变,不到一年朱允炆便兵败至此,于渊虽有通天本领但终难挽回败局,便使用瞒天过海之计将朱允炆偷偷送出城逃到了会龙山,本想坐船逃到海外,但“晚朝”二字终将命数定在了此地。

此后,于渊为了不拖累师傅,改名换姓在清正山创立了清正道,道号“无忧”。从此于渊一心修道,反而大成,虽最终也未能羽化飞升,但已达人仙境,离神仙境也只有一步之遥。

至此清正道便将“渊”字定为法名的第一个字,往下依次为 仁,德,和,太,礼,鼎。。。传到今天已是第六十二代,也就是现在的长须真人。

清正道大体上是传承了灵山派的一些主要功法,包括礼法,手印,符箓,内功和奇门遁甲。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添加了些新的功法进去,传到长须真人手里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现如今,由于长须真人不屑于将道观进行旅游开发,也是想为现在唯一的弟子安泽提供一个安静的修炼环境。所以现在的清正道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一个还看的过去的正殿,两个不大的偏殿,一个漆面斑驳的门楼和倒了一半的围墙,这就是现在清正道全部的家底。

虽说现在的清正道不如一些主流门派发展的壮大,名头响亮。但清正道也有一个其他门派无法比拟的地方,那就是清正道六百多年来从未断了传承,这样一些真正正统的功法典籍才得以保存下来。

而现在清正道的观主长须真人,年幼时也是个苦命之人。在那个易子而食的年代流落到了会龙山一带,后被上一代观主无为真人下山修行时相中,带回清正山修行,成为无为真人的唯一弟子。

二十五岁时被无为真人送去道教研修班学习,也就是后来的上清道家学院。毕业后没多久,长须真人便炼精化气进入到“初关”境也就是山居境。

进入山居境后,由于各种原因,长须真人的境界一直没有精进,直到五十岁时才练气化神,进入“中关”境,也被称为幽逸境。

五十五岁时,无为真人羽化,长须真人紫袍加身接管清正道。

当了观主后长须真人陆陆续续收了几个弟子,但可惜都未能坚持到最后,直到六十五岁时捡到了被人丢弃在道观门口的安泽。

此后长须真人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培养安泽的身上,这也是长须真人为何不愿意将道观作为旅游景点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安泽已经十岁,长须真人依然没有到达化神为虚的“上关”境,也就是人仙境。

虽说在境界上没有大的提升,但已经七十多岁的长须真人看上去依然身强体健,精神矍铄,非一般人可比。

翌日,随着一声嘹亮的鸡鸣声,师徒两人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早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