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 第66章 杨雄挨打:这棉花能当饭吃吗

“放心,让你们去,就是当厂长而已!”

武大郎说道:“这动手的事情,自有工人去做。”

这一次,武大郎将吕方、郭盛这两个送财童子都派出去开酒厂,也是下了决心的。

两人武艺都不错,而且忠心耿耿,但自己暂时不需要他们当保镖。

这两人都做过生意,基础还是有的,又跟了自己这么久,看也看会了。

是骡子是马,必须拉出去遛一遛,看看到底有没有培养的价值!

要想撑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必须得有自己的班底!

光靠内宅那几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生意场上的很多事情——

女流之辈也做不了,还得靠男子汉!

临行前,武大郎交待让他们:

放开手去做,亏了全算他的!

他让两人顺便去一趟东平府,要柳开源也照着生产售卖。

东平府前门街九十六铺,怎能没有自己的酒行?

随后,他带着几坛好酒、一封银子去县衙,请李达天写了一幅字: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达天乃科班出身,写得一手好苏体,在阳谷县中乃是一绝。

他要将李达天的字制成匾额,挂在酒坊门口作招牌。

回来后,武大郎开始拉着四妾对账。

对了大半天,他终于将目前的生意都理清楚了。

一句话:规模太小,赚钱太少,远远达不到他的预期。

这些钱,还不足以支撑起那颗疯狂想要进部的雄心!

商业不进步,他怎么进部?

前一世没进部,这一世说什么也要进部!

进部只是一个中期目标!

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大宋的天遮不住他的眼!

晚饭后,武大郎有些疲惫,与众妾在花园中喝茶闲谈,享受人生之乐。

这时,武松带着玉箫过来,正好凑一起打双陆,输了的在脸上贴胡须。

武大郎对武松,高小琴对潘金莲,庞春梅对玉箫,扈三娘对小金,小莲在一边端茶倒水。

不到一个时辰,武松脸上就贴了七八条胡须,看上去就像一个黑无常!

潘金莲完全不是高小琴的对手,脸上也贴了五六条。

她吹了吹脸上的纸条,大声说道:

“哎呀,高姐姐,你看我又输了,真是一孕傻三年!”

庞春梅和玉箫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一人脸上只贴了一条。

庞春梅笑道:“玉箫,哦,不对,武夫人!

真没想到,你做了主母,棋艺就见长了!”

玉箫也不甘示弱:“春梅,哦,不对,武如夫人,你也没退步太多!”

“小蹄子,我撕烂你的嘴!”

庞春梅笑着,抓向玉箫。

玉箫起身就跑:“快看呐!如夫人下不赢棋就打人!”

高小琴笑骂道:“你们两个小蹄子,能不能安分点,待会官人要是输了,有你们好看!”

庞春梅对玉箫说道:“小姐,你放心吧!

要输也是她家官人输,我家官人可不会输!”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潘金莲正好一脚拱翻棋盘,扯掉胡须,捧着胸口笑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来报:“祝家庄出大事了!”

武大郎急忙问道:“出了什么事?”

“报信的人来说,杨头领被老百姓打伤了!”

听到这话,众人脸色大变,纷纷放下手中的棋子。

“怎么回事?”

“老百姓都不愿意种棉花,聚在一起闹事。

杨头领带着几个人去劝,就被打伤了!”

“伤得怎么样?”武大郎关切地问。

得知只是皮外伤,武大郎总算放心了下来。

在北宋,棉花还没有得到推广,仅福建和岭南种植。

南宋时期,才推广到蜀地和江淮地区。

在没有棉花的时代,过冬是一个大问题。

富贵人家在家可以烧炭取暖,出门可以穿皮袄,倒也不怕。

但普通人家一身麻布,一床麻被,取暖只能靠抖!

这一点,武大郎刚穿越过来时就体验到了,是真冷!

大晚上的,抱着潘金莲抖个不停,只能靠运动取暖。

若能推广棉花种植,生产棉衣和棉被,一定可以大赚一笔!

更为要紧的是,这是真正的积善行德!

刚打下祝家庄时,武大郎便让高小琴派人去福建购买棉花种子。

他盘算好了,独龙岗三庄,大几万亩地,可以拿出八成来种棉花。

现在水库水渠都已经建好,亩产六七十斤应该不成问题。

在明朝,江南地区亩产可以达到八十斤以上。

不过,这是第一年种植,自己也没经验,只能在独龙岗三庄试点。

如果独龙岗三庄种植的效果好,就可以往其他地方推广。

如此,独龙岗三庄,只要拿出两成的地来种棉花就足够了!

民以食为天!

不让老百姓种粮食,改种棉花,大家肯定不答应。

武大郎让杨雄告诉大家,按照上田、中田、下田的标准——

种几亩地的棉花,就到建安堂换几亩地的粮食。

建安堂,就是扈家庄原来的议事厅,现在已经改叫建安堂。

而且,该交的田赋和丁税,一应由建安堂承担!

如果种得好,还有额外的奖励!

这就是合作社的方式!

此种方案,老百姓其实是占了便宜的。

但是,大家竟然不答应,还发展到聚众闹事的地步!

武大郎深知,无论是哪个朝代,老百姓对土地和粮食的偏爱!

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刻到基因里面去了!

这件事,还是自己托大了,不能怪老百姓,也不能怪杨雄。

现在,他必须亲自去跟老百姓解释清楚。

第二天,武大郎带着扈三娘回到祝家庄,将三庄几千户主都召集到祝家庄校场。

武大郎站在高台上,看着脚下乌压压的老百姓,深吸了一口气,大声喊道:

“乡亲们,最近大家帮着修水库,建水渠,都辛苦了!

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已经跟建安堂账房说好了,一定要给大家发工钱。

钱不多,小工一日三十文,工匠五十文,带班六十文。

稍后,各家各户可去账房领取!”

武大郎话音刚落,台下议论纷纷。

“武大人,你出钱给我们修水库,还倒给我们工钱,我们怎么好意思拿?”

“对呀!武大人,你又管吃,又管喝,还给钱!

放到哪个皇帝手上,这说不过去啊!”

“武大人,这钱我们真不能要!”

听到这些,武大郎很欣慰。

虽说修水库可以造福百姓,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他自己。

所以,这工钱他必须得给!

武大郎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乡亲们,这钱也不多,少的不到两贯,多的也不过五贯。

你们若是不拿,岂不是要陷我于不义?

这件事情,我已定下主意,就不要多说了!”

杨雄站在远处,他的头上被打了几道口子。

要不是武大郎说过,对老百姓要打不还手,他真想打回去!

他杨雄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亏!

当然,那次被扈成绑了,是一个意外!

此时,看着武大郎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处,百姓们对他顶礼膜拜的样子——

顿时感觉他无比高大!

他真没想到,武大郎已经给老百姓分了钱,分了地,还会给大伙发工钱!

这样的大哥,恐怕大宋国大辽国也仅此一个!

幸亏被自己遇到了!

怎能不好好珍惜!

过了一会,武大郎继续说道:

“今天将大家叫来,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发工钱的事。”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老头,头发花白,胡子稀疏,大声说道:

“武大人,老汉知道,你要说种棉花的事情。

武大人,老汉就问一句:这棉花能当饭吃吗?”

“是呀,武大人!

俺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的,不种粮食,哪有饭吃?”

见大伙群情激愤,扈三娘为武大郎捏了把汗。

她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谁敢对官人动手,她就冲过去,杀无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