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26章 等水开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26章 等水开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他只是坐在地上,拿出一张麻纸,开始折叠,最终折出一个纸风车,用小棍固定好。

然后静静等待水开。

此时。

朱标注意到异常,夏白将水壶盖封死,上面压着一块石头,仅留一个小孔透气。

夏白手不停。

他从身上取出一根铜管,插入壶口,另一端连接着一个装有风车的齿轮。

朱元璋与朱标相视,眼神充满迷惑,不知夏白意图何为,但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水尚未沸腾。

铜管之中升起了一缕白烟。

渐渐地。

朱元璋与朱标注意到,在这白烟的带动下,齿轮开始运转,速度不急不缓,随后上方的纸风车也随之旋转。

随着水温持续上升。

齿轮转动的速度竟然加快了,纸风车的旋转频率也逐渐提高,最后竟发出了哗啦啦的风声。

“这才是我希望您能看到的。”夏白转身说道,唇角挂着笑意:“这也是煮开一壶水在未来天下的用途。”

朱元璋疑惑地端详了几眼:“为何我没发现有何特别之处,只是靠煮开水来让这个纸风车动起来而已?”

“这有什么难的。”

“只要我们愿意,可以让宫中的仆人、太监提着这纸风车奔跑,那转动的速度比你这个还要快。”

“这样未免太过麻烦。”

“也是对柴火的浪费。”

朱元璋的神情恢复了平常,带着些许轻松和轻蔑,先前夏白带给他的压迫感此刻已经消散了不少。

夏白指向转动的风车,对朱元璋说:“倘若这不是纸风车,而是轮子呢?”

“假如不止是一个轮子。”

“而是四个呢。”

“如果烧的不是木柴,而是煤炭呢,如果烧的不只是这一壶水,而是许多壶水呢。”

“如果这些齿轮连接的不是风车,而是工匠用来锻造兵器的铁锤,是船只前进的桨叶,是农夫手中的犁呢?”

“陛下能否想象那幅景象?”

朱元璋的脸色骤然变化,脸上首次显露出惊讶之色,如果按照夏白所说的,这‘煮开水’的场景可真令人震惊。

可是这么个简单的‘煮开水’,真的能转化成这么多可怕的东西吗?而且这需要耗费多少水、木柴和煤炭呢?

再者。

真的能够取代人力吗?

朱元璋内心充满质疑。

并且,如果真的有了这些东西,大明的百姓岂不是要整天无所事事,这对天下的安定也是巨大的威胁。

朱元璋冷哼一声,“即便你描述得天花乱坠,也无法证明这些事物确实能够实现。”

“而且我大明根本不需要它们。”

“要是我真有这样的东西,直接分给百姓岂不是更好?何必如此复杂?你的想法虽好。”

“但我并不需要。”

朱元璋的态度十分坚定。

夏白神色平静,他对眼前的局势早已心中有数。“烧开水”的实际用途,对君王而言,带来的变数太多。

他们心底会本能地排斥和抵触。

他们不愿意接受改变。

但夏白毫不介意,也不着急。他此行的目的只是向朱元璋表明,世间即将出现这些新奇之物。

他再次来到牛车旁。

从上面抱下一个圆筒形的东西,放置在朱元璋面前。

随后拿出一个火折子。

------------

看到眼前的圆筒形物件,朱元璋瞳孔微微一缩。他若没闻错,空气里确实弥漫着*的气息,再结合它的外形,这极可能是一尊火炮!

朱元璋眉头一扬,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火炮的厉害,而且现今的火炮还有炸膛的风险。

他急忙拉着朱标向后退了几步。

不敢过于靠近。

而且夏白的想法,他始终捉摸不透,更不敢冒险。

他输不起。

周围的侍卫也纷纷靠拢过来,将父子二人护在*,不过朱元璋倒并未太过惊慌。

因为这火炮是朝天的。

滋!

夏白点燃了一根引线,只见一道火光划破夜空,迅速钻入圆筒*,最终消失不见。

轰!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黄光直冲九霄,在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见此情景。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不过是烟花罢了。

然而,夏白燃放的烟花比他以往见过的更加耀眼夺目,显得尤为震撼。

接连不断的轰鸣声回荡。

整个夜空被烟花装点得如梦似幻。

美不胜收。

令人赏心悦目。

朱元璋笑着说道:“你的烟花看似可怕,稍微改动一下,就真成了火炮,威力也相当惊人,甚至不逊于我大明的火炮。”

夏白注视着朱元璋,说道:“这就是火炮!”

朱元璋皱眉思索。

他又瞥了一眼不断“砰砰”作响的烟花,眼中闪过一丝沉重。

夏白道:“这是烟花,但也是火炮。”

“盛世烟花,乱世火炮!”

“陛下觉得我展示的这门火炮威力如何?”

朱元璋眉头微皱,细细审视着眼前的物件,语气低沉地说:“外观虽不及大明现有火器精致,但似乎更便于携带,且装填迅速*。”

“只是具体的性能尚未可知。”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他客观评价一番后,心中满是疑惑。夏白是如何研制出这些东西的?要知道,这些都是朝廷严禁之物。

夏白又是从哪里搞来的?

难道有人胆敢违抗圣旨,私自制造并售卖?

想到此处,朱元璋眼中掠过一丝寒光。他对火器的威力了解越多,就越不允许这类致命武器流入民间。

夏白察觉到皇帝的愤怒与杀机,缓缓说道:“倘若此炮日后威力更强、射程更远且更加精准,那么它是否足以摧毁应天府城门,甚至撼动*根基?”

朱元璋脸色骤变,眉宇间充满阴霾,冷冷质问:“你这是何意?”

“你是想谋反不成?!”

夏白双手背负,仰望天际绽放的绚丽焰火,平静地道:“陛下看来只看到了它对朱氏江山的潜在威胁。”

“可在我看来,它关乎的是这片土地上的铁与血,是山河破碎、家国离散,更是华夏疆土的日渐萎缩。”

“未来世上一切,皆需以铁与血铸就。”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中。”

“只有火器所及之处,才是真正的疆域;未被火器触及之地,则注定成为华夏丧失的土地。”

“当别国凭借高产稻米养育更多人口,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工具革新,解放劳动力,并进而发展出更为*强劲、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那时,今日呈献给陛下的不过是雏形,日后定会化作直击大明的炮弹。”

“落后必然挨打。”

“宋朝的历史已无数次昭示这一点。”

“若不自强,昔日宋朝割地赔款的悲剧终将重现于今时。”

“而如今陛下坚持保守的态度,将来必将成为加诸朱家子孙的刀剑,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

朱元璋双眼如冰霜般冰冷刺骨。

夏白收回视线,环顾四周金碧辉煌的宫殿,轻声说道:“陛下当年称霸天下之时,定是何等意气风发。”

“若有一天屠刀架在你朱家后代的脖子上,落在百姓的肩头时,你有何感受?你是否真的想保护他们?又该如何去保护?”

“你心中那永固的江山,在铁蹄与火器的冲击下,究竟能支撑多久?那些被你试图控制的子民,又能反抗多久?”

“尊严仅存于刀尖之上,真理也只存在于炮口的射程内。”

“治理国家恰似逆流而行,不进则退。”

“然而,当你停下脚步时,别处未必会停滞不前。”

“蒙古军队西征之际,早已将你禁止流传出去的东西传播开来,也早已让外界知晓。”

“经历过蒙古人的入侵之后,许多人因此警醒,并努力提升自身。”

“为的是避免再遭此劫。”

“大明如今确实强大。”

“但这还不够。”

“更难以守住这片江山。”

“而且陛下,这么多年以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明鼎盛之时,与汉唐极盛时期相比,究竟如何?”

“秦汉曾经的强大,后来被隋唐所超越。如今大明初建,励精图治之下,天下长期发展下去,本应在盛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敢问陛下,现今的大明,当今的陛下,是否仍有超越汉唐的决心与信心?”

朱元璋陷入沉默。

超越汉唐,甚至超越更远,他曾有所思考,但觉得并无太大必要,守住现有的天下就已足够,过多的追求只会耗费民力,徒增虚名而已。

“我对子孙的要求不高,只需守护先人留下的土地即可,至于开拓疆域之类的事,我没考虑过。”朱元璋说道。

夏白点头道:“陛下的想法,我基本理解,天下刚刚安定,百废待兴,的确应该休养生息,与民同乐。”

“但这种想法也不能如此僵化地固定下来,有些事情你可以那样做,却不能公开宣扬。”

“更不能将其作为祖宗之法固定下来。”

“这是授人以柄。”

“军国大事尚且不该与外人商议。”

“更何况国政?”

“而且陛下,你对天下的长远认识太过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幼稚。”

“华夏历史中,已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等朝代。”

\"陛下心中可有打算,如何称呼这大明?\"

------------

\"称呼?\"

朱元璋冷笑一声:\"我大明无需这些虚名,那是衰败王朝才会去琢磨的东西。\"

\"我开创的大明定能万世长存,千秋不朽。\"

朱元璋重拾信心。

他对大明的期待,不是成为那些*的朝代,而是成为千古一统,甚至万古一统。

夏白微微一笑:\"陛下身为开国之主,自是对新立的大明满怀信心。但若想让大明长久屹立,仅靠君王的信心还不够,还需对天下施行妥善治理。\"

\"陛下最厌恶的孟子曾言:'内无法度之臣,外无敌国外患,则国必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以陛下如今治国之道,对天下的要求,以及对日后大明的规划,草民斗胆为大明拟定一个称呼。\"

朱元璋皱眉。

但他并未阻止,只是十分好奇,夏白会给大明赋予什么样的称号。

是美称,还是恶名?

朱标也望过来,满脸疑惑。

夏白今日的话比起之前更加尖锐,甚至带有一丝反叛之意。

他也很想知道,夏白心中的大明会是什么样的称号。

\"刚!\"

听到这个字,朱元璋眼神微动,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表情。

他抚着下巴的灰白胡须,咂了咂嘴,低声念了一遍\"刚\",思索片刻,竟也不反感。

刚,即坚。

刚,亦强。

这算是个美称。

朱元璋点头,语气平淡:\"此字我不太喜欢,但大明确实符合这个刚字。我凭一身铁骨驱逐蒙古人,对*污吏向来不屈不挠。\"

\"若我的子孙都能如此刚正、刚硬、刚毅,那大明的江山就稳固了,再无隐患。\"

夏白笑了笑:\"如此陛下可以安心,在您的这套制度下,您的子孙们想不刚直都难。\"

朱元璋皱眉,没完全明白夏白这话的意思。

夏白直言不讳:\"陛下视家如国,只愿子孙后代守业安家,这般境况下,又怎能不刚正?\"

“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你也没给他们留下别的路。”

“自秦始皇起,每个盛世王朝都会有些豪言壮语。”

“周朝说过:普天之下,尽属王土;四海之内,皆为臣民。”

“秦国宣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不流干热血,绝不罢休。”

“汉朝则说: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疆,谁敢冒犯强汉,虽远必讨。”

“晋朝云:安抚万邦,安定四方,开启九州蒙昧,奠定千载基业,让昔日未归顺之王臣服。”

“隋朝称:四方异族,胆敢来犯,必灭其国,绝其后。”

“唐朝更是霸气十足:内外敌寇,凡敢动武,格杀勿论!”

“即便宋朝,也有过‘纵使灭族,也绝不妥协,他人休想染指我的疆域’这样的话。”

“那么,大明呢?”

夏白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朱元璋。

朱元璋一言未发。

夏白接着说道:“在陛下规划的体制内,在陛下细致的部署中,甚至是在陛下确立的祖制之下。”

“我为大明拟几句话。”

“一句是:日月山河永固,大明江山长存。”

“另一句是:不议和,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镇守国门,君主为社稷而殉。”

“与历代王朝的宣言相比,大明的这些口号显然逊色不少,缺乏震慑力,还透着些许弱势。”

“陛下的大明,真是刚毅正直吗?”

“抑或只是迫不得已的强硬?”

夏白轻笑一声,嘴角挂着一丝不屑与冰冷,继续说道:“这便是陛下为大明奠定的长久根基。”

“实在憋闷。”

“要是大明能像其他朝代那样积极扩张,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到时进可攻城略地,退可保家卫国,岂不是比一味退缩更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