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39章 落幕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39章 落幕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世道确已转变。”

“士人独尊的时代即将落幕。”

“此后的天下将进入士农工商并重的时代。”

“士人高高在上的局面终会渐渐消退,技术与生产力不断提升,那些曾被轻视的‘工农商’对知识的理解也在日益加深,总有一天,他们会站到诸位面前,向你们说出自己的见解。”

“圣人最爱空谈理论。”

“也最不切实际。”

“回归根本,或许是未来的大道。”

“我亦承认,贸然抬升‘农工商’的地位确实显得突兀,且极易引发争议。”

“但自宋至元直至今日,百年间天下积聚诸多顽疾,若仍固守‘效法先王’的老路,幻想重现往昔盛世,显然不合时宜。”

“人心已然改变。”

“从陛下起事到宋朝商贾地位提升,无不表明其他阶层对自身地位的不满日益加剧。”

“他们始终在寻找新的方向。”

“因此,我夏白斗胆预言,世间即将迎来一场大的变革,农、工、商的地位必将节节攀升。”

“最终实现士、农、工、商的彻底融合。”

“地位平等!”

夏白再次俯身叩首。

然而,朱元璋早已怒火中烧。

治理国家,还要他夏白来指点吗?夏白有何资格?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抬高商人的地位吗?

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他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农夫、工匠这些人,本就该安于自己的位置,不该有那么多非分之想。

这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这种不该有的野心,正是天下*的根源,必须彻底清除。

朱元璋脸色阴沉。

他已经打算在全国再次掀起学习《大诰》的热潮,百姓只需安分守己即可。

其他的妄想,都不应存在。

“荒谬至极!”朱元璋瞪眼怒吼,“朕如何治国,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这更不是你应该操心的。”

“朕念你为大明贡献了不少珍稀之物,特意将你安排为会试第一名,朕认为你是个人才。”

“但大明从不缺少人才。”

“更不缺像你这样眼高手低、狂妄自大的人。你以为读了几本书,看了些世态,就以为懂天下之事了吗?”

“朕的大臣们,哪一个见闻不广于你,哪一个学问不高于你?他们对天下的了解难道不如你?”

“朕现在做的,正是正本清源。”

“元朝倒行逆施,祸乱中原,朕恢复中华,就是要洗刷元朝带来的耻辱。”

“我中华自古便是礼仪之邦,道德教化的发源地。”

“而你说的提升其他工、农、商的地位,不过是舍本逐末,实则是大逆不道。”

“其心可诛!”

“宋代仅因提升了商人的地位,便导致国力衰弱,受四方蛮夷欺凌,割地赔款不断。”

“你还让朕效仿?”

“还想走得更远?”

“你分明是见朕大明稳固江山,心生不满,想扰乱大明,朕不会上你的当。”

“更不会放松一丝一毫!”

“你不是问朕要给后世留下什么样的天下,朕就告诉你。”

“这大明江山,该是百姓乐业、百业有序、仁义兴盛的太平盛世。”

“不许妇人干政,也不容那些怀有异心的人兴风作浪。”

“我们要建的,是一个繁荣安定的国度!”朱元璋握紧拳头,豪情万丈地说道。

“圣上英明无双。”

“大明必会永续辉煌。”

“……”

朱元璋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一片奉承与阿谀之声。

夏白眉宇间透着几分复杂的情绪。

他静静注视着朱元璋,内心叹息。

历代*皆如此期望。

可惜最终都归于尘土。

他能够理解。

毕竟这江山是朱元璋亲手打下来的,他自然期盼它长久稳固。但若一味只信自己所信的,只会渐行渐远。

天下之势,如江河奔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下世界正朝着革新图强的方向迈进,若仍固执守旧、墨守成规,只会愈发陷入困境,终被时代碾压。

夏白开口道:“陛下希冀天下太平,又盼望长久安宁,草民甚是钦佩。”

“但身为臣子,草民不得不反复思索,这天下真的可以如愿吗?万事真的都能顺遂吗?”

“草民不敢苟同。”

“今日草民有三疑,请陛下为草民释惑。”

夏白深深一拜。

他俯身低头,静静等候朱元璋的回答。

朱元璋眯起眼睛,眼中寒光毕露,冷声说道:“夏白,咱对你最后的耐心已消磨殆尽。”

“咱劝你莫要自寻死路!”

“请陛下成全。”夏白毫无退缩之意,坚定地站在原地。

朱元璋死死盯着夏白,忽然冷笑,那笑声冰冷刺骨:“说吧。”

接下来两章正在撰写中……

------------

“多谢陛下。”

夏白恭敬地拱手,随后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所想缓缓道出。

他神情严肃,带着一种果决的力量,沉声问道:“第一问陛下,您要缔造的大明是什么样的?”

“是超越唐宋、胜过汉唐的大明,还是仅仅守护中华、偏居一隅的天下?”

朱标身子微微一震,终究按捺不住,沉声说道:“夏白,这话已经不该再提了。”

这根本不是疑问。

这分明是在催促父皇做出抉择。

身为储君,他怎能袖手旁观,任由夏白步步紧逼?

这对皇家尊严有损。

夏白神色严肃地回应:“禀殿下,尚未足够。这关系到大明长久的治国方略。”

“影响遍及整个天下。”

“若朝廷缺乏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决心,天下局势只会愈发向宋代靠近。若以汉唐为标杆,如今的大明显然还有差距。”

朱元璋背着手,伫立不动。

治世超越唐宋,远胜汉唐。

这不是夏白头一次提到这个观点。

然而朱元璋对此向来嗤之以鼻,汉唐又能怎样?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不过都是过往的失败者。

他所追求的是千秋万代的基业。

自然要远胜汉唐!

朱元璋缓缓说道:“我创立的大明,必将超越以往所有王朝。”

夏白颔首表示认同。

随后他又提出新的问题:“再请问陛下,您希望拥有的臣子是怎样的?”

“是那些一味阿谀奉承、毫无主见,只顾自身权势利益的臣子,还是忧国忧民、一心为公的贤才?”

话音刚落。

还未等朱元璋答话,旁边的大臣便坐不住了。

李善长勃然大怒:“放肆!”

“我大明臣子无不忠心耿耿,从无异心,一心为公,岂容你在此诋毁诽谤?”

“陛下,此人为挑拨君臣关系,居心叵测,恳请陛下赐他死罪。”

“臣附议。”

……

夏白轻笑一声,淡然扫视着群情激愤的大臣,正色道:“诸位大人或许皆为正直忠诚之士。”

“但治理国家单凭忠心远远不够。”

“我先前呈上的土豆,其实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种植次数增多后,产量会逐渐下降。”

“我曾私下尝试过几种解决办法,但成效不大,后来我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信任基层百姓的智慧与能力。”

“粮食产量直接关系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在这方面,普通民众往往比其他人更加关注和担忧。”

“所以在来到应天府之前,我已经将部分土豆分发给了开封府的百姓,并且把相关问题一并告知他们。”

“臣以为,他们终能找到*之道。”

“但此事非朝中群臣所能为。”

“近来寿州与滁州遭遇洪灾,伤亡甚众,究其根源,实因两地交界处一段河堤崩塌所致。”

“此乃官吏失职之过!”

赵瑁沉声说道:“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我辈身为朝廷官员,这段时日已是竭尽全力救灾,何谈失职二字?”

“荒唐至极!”

夏白点头附和。

他并非否认朝廷正在积极赈灾。

但这是否就是百姓所需?

绝非如此。

百姓期盼的是天灾不至于严重影响日常生计,希望的是朝廷具备更强的防灾能力。

而今的大明却未能达成这些。

夏白说道:“自元人占据中原以来,天下灾害屡见不鲜,尤其对农田影响深远。一旦遭遇长期干旱或洪水,按以往经验,只会让官府更加疲惫不堪,财政亏空亦将日益严重。”

“仅靠旧有方法已无法满足天下的需求,即便再完备的制度,也无法抵御连年灾祸。”

“必须有所变革。”

“从救灾转为治灾!”

夏白话未说完,便遭到李善长的反驳。

李善长道:“胡说八道,我大明取代元朝建立,顺应天意,国运正盛,怎会像元朝那般?”

“你分明是在咒诅大明。”

夏白注视着李善长,也动了怒气,冷然道:“你可否敢对你所说的话承担后果。”

“若真天灾连连呢?”

“你知道吗,你的态度将会导致多少人丧生,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家破人亡?”

李善长脸色微变,眯起眼睛道:“天灾乃是上天降下的旨意,岂是人力可以避免?但在我们大明君臣共同努力下,天灾带来的影响早已逐步降低。”

“岂容你危言耸听。”

“我不相信大明会有这样的劫难。”

“难道这就是大明臣子对待国事的态度吗?满口仁义道德,开口闭口都是道德仁义,最后只是祈求上苍?”夏白道。

他目光如电,紧盯着李善长和赵瑁等文官,冷冷说道:“身为大明臣子,你们一直抱有侥幸心理,期望上天不会降下灾祸,不会如此对待大明。”

“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这也是身为大明臣子应当警觉并防范的事。”

“这也是你们身处此位应尽的责任。”

“内心充满侥幸,言辞却满是大义凛然,一旦真正需要行善施仁之时,便显露出伪善的面目。”

“说尽空谈虚话,毫无实干精神,待百姓陷入困顿,便归咎于天命不公或民德败坏,以为这是上天降罚。”

“你们都可以去责备他人。”

“唯独忘记审视自身。”

“然而,最该被责备的恰恰就是你们。”

“身为大明官员,既无责任担当,亦无为国为民的志向,心思全放在争权夺势与敷衍塞责上,这些圣贤学问恐怕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为官并非为了作威作福。”

“如此官员,既无实际能力,又无远大抱负,怎能承担起天下人的期望与百姓的信任?”

“自元末至今,天灾频仍。”

“臣子轮替,制度变更,虽经多次调整与完善,但天灾真的减少了吗?因天灾丧生的人数真的下降了吗?”

“并没有。”

“因为这不仅仅是天灾。”

“更是**,是朝廷上下官员的失职所致。”

“也许在你们眼中,已经尽力了,灾情已妥善处理,该做的也都完成了。”

“我凭什么来指责你们?”

“可扪心自问,你们真的有过防患未然的觉悟吗?真的有事先防范的意识吗?真的尽力去减轻天灾的影响了吗?”

“你们太过自负了!”

“你们本可以为天下多做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