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13章 忘本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13章 忘本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你构建了一个一眼望到底、毫无希望、毫无未来的社会,令底层百姓活不成人样。”

“这样的天下本不该如此,更不应沦为禽兽横行之所,而应日益进步繁荣。”

“你原本能为天下多做贡献。”

“为百姓多谋福祉。”

“但你并未做到!”

“你已忘本!”

“如今百姓尚未完全觉醒,一旦觉醒,朱家的江山也就走到尽头了。”

“当你选择与底层百姓对立之时,就已经注定孤立无援,因为你的出身决定了士大夫、乡绅等阶层不会与你同流合污。”

“你也无意与他们合作。”

“因为你身为*。”

“高高在上的君主,虽有权势,可你朱家其他人呢?”

“他们真能凌驾于他人之上吗?”

“你的后代呢?”

“他们有能力做到吗?到最后不过随波逐流,更肆意地剥削底层罢了。”

“当民众抛弃你们朱家的时候,会比你想象得更快、更猛烈。到了明朝末年,底层的反击会让你始料未及。”

“至于你朱家那些所谓的孝子贤孙,不就是养肥了等着过年宰杀,好让百姓填饱肚子吗?”

“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我对你心生敬意,甚至钦佩,但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你不配得到我的尊重。”

“朱元璋!”

“你背叛了农民阶层!!!”

夏白将要说的话说完,转身离去,不曾再看他一眼,毅然走向死亡。

即将跨出殿门时,忽然放声大笑:“牺牲若此,方显壮志;敢换乾坤,日月焕然。”

“哈哈哈。”

------------

离开武英殿后,

夏白看见一人,面貌柔和却刚强,眉宇间满是忧虑。

朱标拱手行礼:“朱标拜见先生。”

他早已在此等候。

当听说朱元璋召来夏白时,立刻赶来,却不敢贸然入内,只守在殿门口。

夏白与朱元璋的对话,无人压低音量,朱标虽在外,也听得清楚。

遇到关键之处,他还特意遣散周围太监侍从,以免这些话语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正因如此,毛骧等锦衣卫在听见喊声时,并未急躁闯入,被他事先拦住。

夏白平静地打量朱标,目光无喜无忧,既无轻蔑也无愤恨,虽然刚与朱元璋交锋,仍不失礼数。

他向朱标微微欠身,神情坦然且自如:“夏白见过殿下,殿下可是来为我送行?”

朱标摇头。

夏白那赴死的态度令朱标有些无措,他能感觉到,夏白更多是对父皇的失望。

不过他也明白,父皇并非全然不堪,内心确实关心百姓,只是行事方式常有偏差。

朱标说道:“朱标并非嘲笑先生的观点,相反,我认为先生的见解独到非凡。”

“也引人深思。”

“家父性子虽急躁了些,易怒,但他对民众的关怀与爱护,却是真真切切的。”

“受限于家父的出身,很多时候考虑事情不够周全,也常急于求成,因此在许多事务上有所欠缺,先生对家父心存不满,朱标能够理解。”

“还望夏先生海涵。”

夏白皱眉,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向朱标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历代*心中,做皇帝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

朱标愣了一下。

不知为何他会突然问这个问题。

他疑惑地看着夏白,脑海中闪过武英殿的模样,想说什么却最终忍住了。

“还请先生直言。”朱标说道。

夏白注意到朱标眼中的变化,或许朱标对帝位有自己的看法,但他身处其位,即便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宠爱,也不敢轻易触及这个话题。

“权力!”

“做皇帝的好处,在于拥有天下所有的财富与权柄,所有臣民都必须对他卑躬屈膝。”

“无论对错。”

“皇帝说对了,臣民便俯首听命;皇帝说错了,臣民依然俯首帖耳。”

“世间万物生死予夺尽在一人之手,财富可随意索取,一切任由挑选,整个天下都是为了供奉皇帝一人。”

“这般权势,谁能不爱?!”

夏白嘴角浮现一丝嘲讽,看向朱标,冷声说道:“你太低估你父皇了。他能从一个放牛娃成为皇帝,很多事情比谁都看得透彻。”

“也很清楚其中利弊。”

“有些事可以做,也能做,还能做好,这些你父皇全然明白。但你要知道,懂得道理是一回事,是否愿意按道理行事则是另一回事。”

“自从你父皇建立国家以来,无论是《大诰》还是《大明律》,无不充满了傲慢与居高临下的姿态。”

“朱标,在你父皇脱离底层、掌握权势的那一刻起,你心中那个爱民如子的父皇就已经改变了。”

“从那时起,他已被权力蒙蔽了心智,早已不再认为自己是普通人。”

“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认为自己的出身卑微只是一个意外,他本就应居于高位,本就应高出众人一等。”

“如今大明那些带有明显剥削压迫的政策,正是你父亲内心真实想法的外在体现。”

“在你父皇心中,普通百姓不过是最卑贱的存在,而那些不服从的百姓,更是被他视作粪土、贱种与愚人。”

“你父皇丝毫不关心底层生死,也不顾忌政策可能带来的祸害。在他眼中,世间万物皆属他所有,无需为他人考虑分毫。”

“他如今唯一的目标,就是守护并保全自己打下的基业。”

“他认为只要将天下臣民驯化成温顺的奴仆,江山就能稳固不倒,即便未来衰败,也能确保朱家世代富贵。”

“然而,他错了。”

“他凭借驱逐元朝统一了天下,本该明白,中原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并不逊色于明朝,既然蒙古能攻入,别的势力同样有能力入侵。”

“如果一味退缩,只会暴露弱点,最终遭受更沉重的打击。”

“此外。”

“你父皇以及往昔的那些统治者,都误解了一点。”

“做皇帝并不能独占天下的所有财富与土地,这只是他们的妄想罢了。”

“实际上,这一切属于百姓。”

“天下的百姓将资源托付给君主,期望他们能像三皇五帝那样,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日子。”

“可惜,他们的期望落空了。”

“掌握了权力和财富的君主,非但没有意识到这是百姓给予的重托,反而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任意挥霍。”

“历史无数次表明,那些*的幻想毫无意义,真正书写历史的,始终是百姓。”

“若想江山长治久安,唯一值得信赖的,只有百姓。”

“一旦一个朝代赢得千万百姓的衷心支持,那么它就不会覆灭,也不会被征服。”

“大明原本具备这样的根基,只是你父皇过于贪图私利,宁愿放弃长远利益,也要维持家族短暂的繁荣。”

“他读过那么多书,却忽视了一句古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个世界并非随胜利者而转移,而是取决于百姓站在哪边,谁就能获胜。”

“下次再说吧。”

\"民众未必会站在大明这边。\"

\"一盏灯能点燃千百盏灯,黑暗之中皆可明亮,光明却永不会熄灭!\"

\"这才是大明该走的路。\"

------------

\"正义在握,四方响应;无道则孤立无助。\"

\"民众支持谁,谁便胜出。\"

\"一盏灯能点燃千百盏灯,黑暗之中皆可明亮,光明却永不会熄灭!\"

\"这才是大明应行的道途。\"

朱标眼前一片迷蒙,心中反复响起这几句话,如同洪钟巨响,震撼着他整个灵魂。

许久未能平复思绪。

夏白挺身而立,遥望面前金碧辉煌的宫殿,嘴角浮现出一丝释然与轻快。

其实他原本不必如此。

然而他曾目睹过光明,那光明太过璀璨,在其光辉的笼罩下,他无法再屈从于现实中的任何权谋,仿佛追逐那一抹光芒,已是此生最大的欢愉。

良久之后,

朱标终于缓过神来,目*杂难言。

他很想开口说什么,但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难以撼动夏白的信念与执念。

\"你就不惧死亡吗?\"朱标叹息道。

\"惧!\"夏白毫不犹豫地回答。

朱标愣住,满脸疑惑:\"既然畏惧死亡,为何还要执意赴死?\"

\"你若将这话讲给往昔的任何一位**听,他们定不会留你活命,你也必将丧命。为何你偏要说出这些话,难道就不能藏于心底?\"

\"为何?\"

他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夏白注视着朱标,唇边泛起一抹笑意,点头说道:\"我可以沉默,甚至可以顺利完成科举,凭借优异成绩入仕为官,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改善底层人的处境。\"

\"这些都是可行之举。\"

\"我也曾考虑过这些。\"

\"我还想过卑躬屈膝,像宫中太监那样谄媚权贵,只为在这世间谋取荣华富贵,我也尝试多次劝说自己,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但终究,\"

\"我还是没能说服自己。\"

\"成大事者,非成即败。\"

\"无中间之路。\"

“若我今日选择苟且偷安,明日还能如法炮制,如此反复,恐将永陷困境。或许某一天,我能从这深宫中生还,却再难融入天下。从我决定苟活的那一刻起,夏白便已不复存在。

我未来的所谓成就,不过是火光熄灭后的几缕轻烟。

明天自有后来人,今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赴死,让世人知道,热血尚存,我始终坚信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拥有最真诚最质朴的情感,值得尊重与善待。

世间总会有人愿意为家国付出一切。

英雄从不孤单,初心长存于世。

成败仅一线之隔。

失败的或许并非我一人。

这些明朝士人,日后或许会堕落成衣冠禽兽,变得虚伪,但他们入仕前,未必没有赤诚之心。只是他们效忠的那个天下,不需要这份赤诚。

他们不得不屈服,变得残忍。

你父皇防备天下再出第二个朱元璋是对的。

只有他自己清楚,没有开国前的‘朱元璋’,或是‘朱重八’,该有多么惊世骇俗,多么鼓舞人心,多么让人期待。

明字本意甚好。

日月为明。

你父皇也曾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可一旦登基,眼中便再无黎民百姓,也无视那些托举他的双手。

他的目光高悬于天际。

他口中常提爱民,常说为百姓谋福。

然而,当底层百姓将他推上权力巅峰,让他履行承诺时,你父皇却摇身一变,成了比他所铲除的*污吏更为残暴的*者,无情地压榨底层,视自己为万物的主宰。

他自称光明正大,代表公正与希望。

爱民,

早已成为掩饰罪行的借口。

成为谋取私利、享受特权的遮掩。

成为独断专行、固执己见、不求上进的幌子。

他以太阳自喻。

却忘了一点,大明是日月并行。”

“仅有太阳是远远不够的。”

“烈日炽焰终将焚尽沃土,使之化为黑炭。”

“彼时,人间再现末世惨象,众人必将追寻新的引领者以图前行,而彼时的领路人,却不再是洪武皇帝时代的朱元璋了。”

“天下无需如此人物。”

“明……”朱标唇角微扬,眼中既有惧意又有迷茫,亦含追忆与哀伤。

他思绪万千。

特别是往昔种种浮现脑海。

那段时光的记忆已然朦胧。

但仍记得父亲每次凯旋归来的景象,百姓倾城而出迎接,夹道欢呼,那时的父亲还常与民众亲切交谈,偶遇欣喜之时,更会炫耀自身英勇。

然而,随着父亲权势日增,此情此景渐行渐远。

虽仍有人迎接,却总是簇拥着众多侍卫将士,有时甚至特意清场,寻常百姓再难接近父亲身旁,与其交流几句了。

朱标抿紧双唇,眼神透着失落与苦楚。

自那时起,父亲的光辉愈发耀眼,愈发光芒万丈,也愈加遥不可及。

不过,在那之后接替父亲角色的,并非他人,正是母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