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68章 什么逻辑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68章 什么逻辑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夏白寥寥数语,却让四周陷入沉寂。许多人面露困惑,明明他知道所有店铺的订购信息,为何不直接说出来,反而要把事情推给这些店铺呢?

这是什么逻辑?

夏白可是状元啊。

是个官儿啊!

他要是主动公开,那些店铺岂敢反对?

“夏状元,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你说出来又有什么用?”

“他们又能拿你怎么样?”

“对啊。”

“……”

人群中不少人都觉得没必要,纷纷鼓动夏白公布。

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最后的结果。

夏白神情严肃。

他这样做并非毫无依据。

虽然这个观点在后世常遭批评,但确是事实。

那就是商业环境。

他这次就是要展示一种态度,有意营造一个更好的商业氛围,给予工商业者一定的**权和发言权,不再像从前那样由官员独断专行,官员能够随意强行做出决定。

夏白摇了摇头。

他抬起头,目光投向楼上的工商业者,郑重说道:“做生意就得按规矩来。”

三百六十一

“我夏白所投身的商业,自当遵守商业规则,怎能凭借状元名号,横行霸道?”

“确实,我手握详实的数据,可这些数据从未对外公开,仅是私下达成的协议。”

“因此,必须经双方一致同意才可披露。”

“商人讲求诚信。”

“若其他店铺愿意与我签署采购合同,即是对京都盐铺的信任,我又怎会违背信义?”

“各位乡亲父老,这话无需再说。”

“此事我绝不会答应。”

“我只能告知对方,京都盐业愿意公开信息,但是否公开最终取决于对方。”

“此乃商业之常理!”

夏白言辞坚决,不容置疑。

四周众人见他这般严肃,面面相觑。

他们觉得主动公开并无不妥,夏白未免太过谨慎。

然而,夏白的态度已表明,众人也无从反驳,只能将视线转向街对面的茶楼。

最后,所有目光都聚焦于茶楼之上。

听完夏白的话,练子宁和解敏等人似有恍惚,仿佛回到殿试之时,那时夏白慷慨陈词,为百姓发声,如今却转为商人身份。

可言语依旧掷地有声,毫无动摇。

“士农工商。”练子宁凝视着下方的夏白,苦笑一声,“他始终如此笃定,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懈努力,即便鲜有人理解支持,也毫不退缩。”

“我们与他相差甚远。”

“与他同榜及第,或许是种遗憾,抑或是一种幸运。”

解敏等人神色复杂,苦不堪言。

这样的场景他们已多次目睹——从贡院到殿试,再到今日,夏白从未改变。

他的坚韧与执拗一如既往。

此时,练子宁等人看着夏白,心中齐齐浮现出一个念头。

若他尚在世,必成大才。

且是惊世骇俗之人。

“我明白了。”王子仁忽然望向楼下,兴奋地鼓掌说道,“我终于知道夏兄为何对未能达到五十万斤毫不在意了。他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达到这个数字,而是希望这些工商业者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这才是夏兄真正的目的。”

王子仁先前一直在思考,现在总算想通了。

即使无法达到五十万斤,京都盐业在名誉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尽管依然占有很大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他盐铺的竞争会让这份名誉逐渐淡化直至消失。即便像他这样不通商的人也能看出来这一点,夏白不可能不知道。

夏白当然清楚。

但他选择这样做。

夏白的目标并非让京都盐业独自出众,而是让所有手工业者都参与到这场全民庆祝中来。

他想要在京应天府确立京都盐业不可动摇的地位。

所以才有了眼前这一幕。

练子宁和解敏带着好奇看向王子仁。

王子仁捋了捋衣袖,开心地解释道:“两位兄台,请想想看,在夏兄说完那番话之后,全场的注意力是否已经转移了呢?从夏兄本人转移到了其他手工业者身上?”

“刚才练兄也提到过。”

“那些工商业者此刻就在这家茶楼上。”

“这就意味着,只要他们打开窗户,就会吸引众多目光与关注,楼下的民众某种程度上是期盼他们发言的。在这种众人期待的情形下,他们一旦开口,岂不是能赢得不少底层百姓的好感?”

“这也是在为这些店铺宣传。”

“广而告之!”

在这种状况下,茶楼上的工商业者获得名声,百姓得到实惠,夏白的盐铺则在京应天府实现了对食盐的垄断。

真可谓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何乐而不为?

更关键的是,不会出现对账问题。

茶楼上的这些工商业者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申报购盐数量。

并且一定会达到五十万斤。

绝无例外。

王子仁说得斩钉截铁。

只要有人率先开口,这场“广而告之”的本质就发生了变化,追求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五十万斤,还包含了让百姓满意、为自己店铺扬名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存在虚报或骗报的情况,也会努力把数字说成五十万斤。

百姓不在乎真假。

他们只关心最终结果能否达到五十万。

工商业者也不介意。

他们关心的是,一旦成功,他们的店铺之名将会因百姓铭记。追求一个好名声。

只需轻轻一说,无需付出任何代价,便能得到百姓的青睐和美誉,这样的买卖几乎是无本万利,哪个商人不想这样做?

更何况,夏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练子宁与解敏微微一怔,随即立刻明白了过来。

眼中闪过一丝惊叹与震惊。

解敏感叹道:“夏兄果真有大气魄,独享不如共享,原本京都盐业一家独大,经过他的管理,让民间的匠人农夫也加入其中,如今更是想吸纳一些富农商人。”

“这些人所得不过是一点虚名。”

“真正的大名还是属于他的。”

“他还借此实现了对对应天府盐业的垄断。”

其他进士互相看了看,都彼此惊讶,眼神里满是钦佩。

果然。

在短暂的沉默后,茶楼的窗户缓缓打开。

一个中年男人探出头来,脸上带着笑意,向楼下挥手大声说道:“花灯*万膳居订盐五十斤。”

随着这句话落下,陆续有人应声。

“海天阁订盐五十斤。”

“闫家铁铺订盐二十斤。”

……

听着这些报出的订盐量,站在白布前的两位文吏对视一眼,重新提起笔,在已写好的白布上继续计算。

看到这一幕,原本有些焦虑的百姓再次欢呼雀跃起来。

“春香阁也订了。”

“我最喜欢的烧饼铺也订了。”

……

在这阵阵欢呼声中,不仅茶楼,对面的其他房屋也纷纷打开窗户,陆续报出数字。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夏白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他追求的就是与民同欢。

同时也让这些人亲身体验一下。

什么叫为民服务。

百姓始终是最公正的。

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也不会吝啬于给予善意。

虽然他们只是喊出数字,并没有实质上为百姓做什么,但从前只为自身谋利,现在却为百姓发声,主动为百姓争取福利,这种转变,会让这些商人长久铭记。高楼大厦从无到有。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他虽然有意整合工商业,但现在他既无此权力,也无此财力。不过,让商贾参与到某些事务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参与感和荣誉感,他还是能够做到的。

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表态,**与张远等盐商的脸色愈发难看。

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应天府的盐业市场,他们已经完蛋了,而且是彻底完了。

他们自然能感觉到,有些手艺人站出来发声,虽然并未真正订购食盐,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一旦这种风向形成,之前向他们这些盐店订购盐的人,接下来都会转向京都盐业。

这就是夏白的谋划。

步步为营。

**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力量就在眼前却无法施展。

之前听说夏白要涉足盐业时,他们嗤之以鼻,认为可以好好教训对方一番。

然而,夏白却以超低的价格出手,直接击溃了他们的所有计划。仅仅一个月,就彻底改变了盐市格局,他们原以为今天夏白会成为全场笑柄,没想到最终却是应天府对京都盐业的一致认可。

他们将夏白视为毕生劲敌。

但在夏白眼里,他们根本不存在。

这种被忽视、被轻视的感受,从最初的愤怒与委屈,已逐渐转化为深深的无力。

无论是心智还是策略,夏白对他们都进行了全面碾压。

真正的降维打击!

**迷茫地环顾四周,耳朵里仿佛听不见任何声音。

许久之后。

**恢复了平静。

他沙哑着嗓音说道:“打开窗户吧,我们也该露个脸了。”

“既然斗不过,那就成全了吧。”

张远难以置信地看着**,无法相信这话竟出自他口中。

他们是盐商啊?

已经被夏白踩到尘埃里,颜面扫地,现在还要去成全夏白的名声?

**究竟在想什么?

“**,你是不是疯了?”张远怒斥道。

**摇了摇头,苦笑着回答:“张掌柜,你还没明白吗?”

“夏白根本就没把我们当作对手,他的眼里根本没有我们,我们根本不是对手。你听听周围,全是呼喊声。”

“你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京都盐业不仅获得了应天府农夫和工匠的支持,还赢得了那些富商和商人的认可,我们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你不成全又能怎样呢?”

“争还是不争?”

“此时发声,虽显狼狈,但至少还能留下些许名望,得以体面收场。若什么都不做,怕是要*得灰头土脸地退场了。”

“我咽不下这口气。”张远侧过脸去。

**说道:“咽不下又能怎样?现在说话,尚可保住颜面,说不定还能在百姓间留下慷慨豁达的好名声;若是一言不发,连这点虚名都要失去。”

“生意人最看重的就是声誉。”

“也是当众向夏白表明态度,承认我们的妥协,盼他宽恕,莫再对我们赶尽杀绝。”

“家中还有老小要养活呢。”

张远的脸色微微一变。

**摇了摇头,不再多言。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朗声道:“我罗氏盐铺订购五十斤盐!”

**的话音刚落,周围喧闹的人群忽然静了下来。

夏白也听见了这句话。

他抬眼扫视了一眼二楼的茶室,旋即收回视线。

**开口后,茶室里的其他盐商迟疑片刻,也纷纷走到窗前,为这场热闹增添了几分声音。

张远也随之过去。

脸上写满了失落与孤寂。

练子宁等人也悄声附和,悄悄把窗户打开。

感受到下面人群的沸腾,听到下面此起彼伏的呼声,练子宁等人也不由得心神激荡。

看着脚下攒动的人群,莫名涌起一阵兴奋与热血,好像自己参与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事情,心中充盈着荣耀与骄傲。

这种情绪很特别,甚至比面见*时还要震撼。

这阵呐喊持续了近半个时辰,京都各大盐铺周围的店铺,窗户几乎全都打开了。

此时,两位记录数据的文吏才停下手中的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