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23章 他不会错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23章 他不会错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皆为大逆不道。

极度自负的朱元璋决不允许自己犯错,只会更加固执地证明自己是对的,然后一意孤行。

他不会错。

错的只能是别人。

若有谁胆敢指出他的错误,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昭告天下,他没错,错的是这些人。

他们欺君罔上。

他们挑战**的威权。

而今夜。

夏白凝望应天府的方向,要让朱元璋清楚明白,他错了,而且错得极为离谱。

不仅错在自身,还误判了天下局势,低估了未来趋势。

大明之变,始于认错。

夏白仰头望向苍穹,唇角泛起一丝冷笑:\"朱元璋,我夏白此次怕是要令你更为失望了。\"

\"因为,我回来了!\"

---

洪武十八年,三月十四日。

夜。

距离殿试仅剩数个时辰,夏白所乘的牛车缓缓驶入应天府。

他未作片刻停留。

马车夫挥动着鞭子,驾着牛车往大明皇宫行去,途中他满脸慌张。最后,还是靠朱标的名字,那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储君,才让岳父勉强继续前行。

越靠近皇宫,岳父脸上的不安就越明显。当看到那巍峨的城门时,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惧,把鞭子递给夏白后便跳下车,再也不敢往前走了。

夏白没有多说什么。普通人也许会嘴上抱怨几句,可真正站在皇宫面前,心里还是会害怕。

他接过鞭子,轻轻抽打了一下老水牛,驱使它继续前进。

夏白回到应天府的事情,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此时夜色已深,大多数人都已入睡,城门也早已紧闭。

若非夏白持有朱标给予的信物,恐怕根本无法入城。但也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归来很快就被朱元璋知晓了。

武英殿内。

朱元璋正埋首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每天他都要审阅三四百份来自朝廷内外的奏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所上奏的,他都一一过目。

殿内。

朴狗儿将夏白回城的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抬起头,冰冷地注视着朴狗儿,说道:“你再说一遍?夏白回来了?”

“这绝不可能。”

“咱们还不清楚这些文人的脾性吗?”

“他们一时冲动起来确实无所畏惧,可一旦冷静下来,便会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有当初的胆量。”

“夏白绝不会回来。”

朱元璋满是不信,对自己的识人眼光极为自信,他认为朴狗儿所说之事纯属谣言,定是有人故意散布假消息以试探自己。

朴狗儿慌忙跪下,叩头道:“陛下明鉴,老奴对您一向忠诚,绝无虚言,怎敢欺瞒陛下?”

“夏白真的回来了。”

“据守城的官员报告,这次夏白带了两辆牛车的东西,正朝皇宫方向行来。”

“似乎是要来面见陛下。”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夏白倒是有几分心思,他知道朕不会轻易放过他。”

“他是故意回来寻死的。”

“他以为自己回来,朕念及旧情,就能饶他一命?”

“朕可没那么仁慈。”

“依我所料,那夏白定会耍些手段,想要借此展现自己的努力,求得宽恕。”

“呵呵。”

朱元璋眼中透着深邃,仿佛早已洞悉夏白的心思。

夏白畏惧死亡。

渴望生存。

于是故意装成农夫的模样,降低身份,企图赢得我的同情,再编造借口说自己能力有限,拿出一些虚假的东西敷衍我,好让我放过他一马。

若他面对的是朱标,或许真能得逞,毕竟朱标心地仁慈。但我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这样的雕虫小技,岂能瞒得过我?

不过既然他想演戏,那就让他尽情表演好了。

直到无路可退为止。

这一次,我要让夏白死得明明白白。

朱元璋吩咐:“让毛骧放夏白进来,让他连人带车直接去东华门,我稍后要亲自查看。”

“这个月他给我带来了什么新花样!”

“顺便把太子也叫上。”

“今晚我们父子要瞧一场好戏。”朱元璋冷笑着,眼中尽是寒意。

朴狗儿急忙回应:“老奴遵命。”

东宫内。

朱标刚打算休息,便听闻朴狗儿前来报信,说夏白回来了。他既惊讶又欢喜,神色复杂难辨。

一方面。

他并不希望夏白归来。

他知道父皇对夏白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认为他不过是虚伪狡诈之人。如今夏白主动投案,落在父皇手里,恐怕已成挑衅之举。

必死无疑。

另一方面。

他又盼望着夏白能够归来。

唯有夏白现身,哪怕明知必死,依然可以表明士人的气节与尊严,也让父皇认识到读书人应有的风骨。大明需要这样的正直之士。

正如历史上那些忠贞不渝的人:留下丹心照耀史册的文天祥;在崖山随幼帝跳海殉国的陆秀夫……这些人都值得尊敬。

大明朝需要这样的士人。

需要他们为国家效力,同时也需始终保持文人的傲骨、大义、坚韧与正义。

只有这样,

大明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朱标长叹一声,整理好衣衫,准备去见夏白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夏白是否真能带回那些传说中的神器,朱标从未抱有任何期望。在朱标看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无人能够做到,即便是仙人也无能为力。

夏白或许会有各种借口,想玩弄些虚假的把戏来迷惑众人,但面对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作为皇帝,朱元璋见过无数奇珍异宝,世间再新奇的事物也无法逃过他的眼睛,夏白的伎俩注定失败,甚至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后果。

朱标收敛思绪,目光坚定而冷静。他对夏白的怜悯与宽容到此为止。

当朱元璋父子走近东华门时,夏白早已到达。他轻轻安抚了两头庞大的水牛,并未急着卸下车上物品,只是静静伫立在一旁,用欣赏的眼神注视着这座金碧辉煌、庄严巍峨的东华门。

这里是百官上朝经过之地,是大明权势的核心所在!然而,这条路并非属于夏白,而是他立志要改写的命运。

很快,四周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群侍卫突然出现在夏白面前,他们手握兵器,神情警惕地盯着他。

就在此时,朱元璋和朱标的身影显现出来。

夏白微微躬身行礼:“草民夏白拜见陛下,殿下。”

朱元璋打量着夏白,又看向他身后的牛车,疑惑地问:“朕已给了你生路,为何还要执迷不悟?”

夏白抬起头,双眸如星辉般明亮,语气坚定:“夏白为天下苍生而战,这是正道坦途。”

“更是民族延续的必经之路,未来充满希望,何来送死之说?”

“我眼中只有光明。”

------------

“为了天下、百姓、斗争、**,真是狂妄至极。”

“若非亲眼所见,还以为你是当今圣上。”

朱元璋忍俊不禁,心中却怒火中烧。这种傲慢无礼的读书人实属罕见,竟敢屡次挑衅自己的权威。

难道他认为自己好惹吗?

对夏白的杀意此刻已达巅峰。

朱元璋目光冰冷,毫不掩饰杀机:“你命不久矣,朕懒得与你多费唇舌。”

“徒增烦扰罢了。”

“我们前来,并非为了其他,只是让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结局。”

“而且错的人并不是我们。”

“是你。”

“治理天下绝非儿戏,需要脚踏实地地做事。若大明的文人皆如你这般,那大明确实该走向衰亡。”

夏白说道:“陛下是否认为臣在撒谎?”

“难道不是吗?”朱元璋冷笑道,脸上毫无温和之色。

他态度冰冷至极。

朱元璋道:“你说大明将因民变而覆灭。”

“我们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对百姓虽有所要求,但与前朝相比,我们至少给了他们一线生机,让他们得以生存。”

“他们怎么会背叛我们?”

“你在这里不断指责我们的过错。”

“那么,我问你。”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优先考虑自家族的利益?”

“我们为自家人打算有何错误?”

夏白默然不语。

纵观历史长河,朱元璋的作为并无差错,这也是许多人都会采取的方式,毕竟这是家天下的传统。

然而世界正在变化。

继续沿用旧思想来统治天下,只会导致更多的失误。

国家与家庭,应是先有国,再有家。

而非先家后国。

先顾及家庭,再施惠于国家。

这就颠倒了主次。

国家的意义在于先为国,而后谋家,当国家兴旺时,自然会让每个家庭受益。

夏白道:“陛下所做之事并无问题,换作他人,或许也会如此,甚至做得更为严酷。”

“只是陛下弄错了‘国家’这个词的含义。”

“百姓之所以努力工作,为国奉献,是期待国家强大后能回馈到他们的家庭。”

“而您现在所做的,却是让百姓先服务于您的家族,然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天下福祉。”

“你不觉得这太过贪婪了吗?”

听到夏白的指责,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愤怒,大声喝道:“够了!我们来此并非为了听你的指摘。”

“你没有这个资格!”

“怎么,就因为我们出身贫农,就必须时刻想着百姓?必须一直为百姓着想?我们并没有那么高尚。”

“我们也无法做到!”

夏白摇了摇头,眼中透出坚定的目光,严肃地说:“陛下,您又一次错了。”

“我想要说的,不过是你的偏宠只会害了朱家。”

“因为世间已变。”

“陛下,您该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了。”

“陛下是从元朝蒙古人的手中夺取天下,应该清楚当年大元帝国的赫赫战功。”

“昔日的大元,东到辽左,西达流沙,北跨阴山,南越海表,即便是汉唐全盛时期,也无法相比。”

“但这仅限于大元。”

“如果说到蒙古,提到成吉思汗的话。”

“这个天下会显得更为广阔,因为蒙古人已经攻至更西边,甚至可以说是抵达了汉唐丝绸之路的尽头。”

“而在更西边,所向无敌的蒙古大军却失败了。”

“陛下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的眼神骤然一寒。

他冷冷地看着夏白,眼中首次流露出沉重和忌惮。夏白又是如何得知这些隐秘之事的?

北元残余势力?

夏白拍拍身上的尘土,接着说道:“看陛下的神情,想必已经知晓这些消息。”

“那么陛下也应该明白。”

“这个天下并不止中原这片土地。”

“天下极其广袤。”

“从前东西方的交流主要依靠丝绸之路,汉唐也因此得益,只是近年来北方动荡不安,这条古丝绸之路逐渐中断。”

“东西方的交流也就慢慢停止了。”

“在陛下看来,中原人才辈出,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外面的世界尽是蛮荒之地,因此是否与外界保持联系都无所谓。”

“甚至……”

“陛下并不想与外界交流。”

“因为在陛下心里,丝绸之路沿线的那些国家都是‘穷亲戚’,跟大明做生意就像是乞讨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