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56章 无特别之处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56章 无特别之处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两个多月前,朱橚为夏白抱不平,此举激怒了朱元璋,派人过去严惩了一顿,并要求朱橚将与夏白交往的所有细节写成报告送来,这封奏疏两个月前就送到了。

内容并无特别之处。

夏白,字即墨,籍贯开封府。

在院试时,因成绩优异被朱橚注意到。

朱橚好奇召见了一次,朱橚爱好医学,而夏白恰好懂些医术,两人一拍即合,怀着济世救民的心愿,与开封府的一些官员共同编撰了《救荒本草》。

夏白的蛊惑之下,朱橚这位王爷竟亲自深入山林挖掘野草,品尝野菜。

看到朱橚洋洋得意的奏章时,朱元璋气得鼻子发酸。

若非朱标劝阻,他都想让人重新鞭笞朱橚几十下。真是个混账,他拼死打下江山,就是为了不让后代受苦,而朱橚呢?竟被几句花言巧语骗得欢欢喜喜地去了。

还在那里自我感觉良好,仿佛立了天大的功劳。

这份奏疏与一种高产水稻有关。

朱橚并不完全理解其中原理。

他只知道夏白让他在全国各地寻找高产稻种,随便混种后,便得出结论。

具体细节,朱橚仍在探索中。

不过已有初步成果。

看着朱橚长篇大论的叙述,朱元璋皱眉稍展,笑着斥责道:“这五儿子还不算蠢得像猪,至少懂得动脑筋,没完全被夏白牵着走。那《救荒本草》也确实有用,经朝廷推广,救助了不少饥民。”

“我的儿子怎会如此无能。”

这时,朴狗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说:“皇上,您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殿下特地嘱咐御厨给您做了一碗面,让您趁热吃了。”

朱元璋放下奏章,也觉腹中饥饿。

他笑着说:“行,自从我妹妹去世后,只有老大最关心我了。”

“端上来吧。”

朴狗儿闻言大喜,急忙把汤面端过去。

朱元璋看到面上撒的小葱花,食欲大增,猛吸了一口。

咦?

朱元璋脸色微变。

他疑惑地看着面前的这碗普通的大碗宽面。

为何味道和以前不同?

见状,朴狗儿心里一紧,慌忙问道:“陛下,怎么了?”

“这盐味不对劲。”朱元璋放下筷子。

从小在田间劳作的他,对民间生活的柴米油盐非常敏感,一口便尝出味道异常。

他从旁边取了一小撮食盐放在案桌上。

他口味偏重,特意吩咐多准备些散盐备用。

只是一瞥。

朱元璋的眼神就变了。

这盐比以往的明显更晶莹透亮。

他用手捏了捏,又放入口中,眼神瞬间变化。

“好盐!”朱元璋不禁脱口而出,随后目光转向朴狗儿,问道:“这盐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的感受十分直接。

这种盐杂质减少了许多,既不苦也不涩,口感更加细腻。

咸味浓郁。

朴狗儿战战兢兢地回答:“启禀陛下,这是都转运盐使司新采购的盐。”

“新盐?”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传令下去,今后宫中就用这种盐。”

“这盐好,够咸。”

听到朱元璋并未责备,朴狗儿松了口气,急忙道:“臣领旨。”

望着摊放在桌案上的新盐,朴狗儿迟疑片刻,终究还是没有隐瞒,低声说道:“陛下,这新盐实则出自夏白之手。”

朱元璋的眼神瞬间变得阴沉。

朴狗儿额头冒出了冷汗,赶紧补充道:“陛下,这新盐确实是夏白制作的,而且售价不菲,每斤一百文。听闻这种盐纯度极高,臣私下打听过,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据说普通盐里掺杂了不少有害物质,食用过多对身体不好。而这种纯盐,经过多重筛选,成本很高,所以价格也异常昂贵。”

“夏白知道这是供给我们的吗?”朱元璋眯着眼睛问道。

朴狗儿摇了摇头:“应该不知道,宫里的采购是不会对外透露任何细节的。”

“据臣所知,朝中许多王公大臣都在购买这种盐,评价都很不错。正是基于这些反馈,都转运盐使司才大胆决定采购。”

朱元璋点了点头。

“这盐确实不错,咸味浓郁。”

“以后就用这种盐吧。”

然而,朱元璋似乎想到什么,说道:“不过,宫里后面的采购要等到下个月。我们不想在这十多天里,给夏白多送钱。我们想看看,他在这三个月里到底能赚多少钱。”

------------

朱元璋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

他一边吃一边问:“夏白的盐生意做得怎么样了?”

朴狗儿笑着答道:“回陛下,卖得很好,城里大多数人都在买,很多百姓都在称赞陛下英明,都说陛*恤民情,特意让状元夏白来经营盐业。”

朱元璋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

朱元璋摆摆手:“这和我没关系。”

-----------

朴狗儿说道:“这怎能说与陛下无干?夏白身为陛下之臣,所行之事须得陛下首肯,他能售出食盐且受百姓拥戴,皆为陛下恩泽。”

“夏白不过借了陛下之福罢了。”

“若非陛下开恩,他怎得以官员身份经商?又怎会享有如此多便利?”

“此皆因陛下宽容。”

朱元璋闻言大笑,目光中满是对朴狗儿的欣赏,道:“你说得似乎颇有道理,若非我网开一面,他区区一介书生,未改户籍便能经商?又能公然违抗诸多律例?”

“此事确实与我有关。”

“哈哈。”

“正是这样。”朴狗儿急忙附和。

朱元璋问:“听你之意,夏白的生意做得不错?”

朴狗儿答道:“岂止不错,简直是极好。短短二十日,已卖出二十多万斤食盐。”

“有人推测,若是全应天府算上,恐怕不止三十万斤了。”

“多少?”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提高,手中的筷子微微颤动,他放下筷子,擦了擦嘴,严肃地追问:“你再给我说一遍,他这二十天卖了多少?”

朴狗儿苦笑着摇头。

这个数目确实令人震惊。

起初他也吃了一惊。

这不是寻常货物。

这是盐啊。

朴狗儿回答道:“回禀陛下,据城中多人估计,恐怕已超过三十万斤,虽未有确切数字,但公开的销售量已有二十万左右。”

“这些数据并非杜撰,而是夏白的盐铺每日公示的结果。”

“至今无人提出异议。”

朴狗儿毕恭毕敬地回复。

“这么多盐?二十天就卖完了?他能生产这么多吗?应天府能消化这么多?”

朱元璋满心难以置信,这个数字太过离谱,应天府人口不过五六十万。

这意味着每家三口人都买了一斤盐。

这绝不可能。

对于这个数字,朱元璋本能地怀疑。

朴狗儿苦笑着说:“陛下,老奴怎敢欺瞒陛下?”

“夏白的盐铺每日都会将销量明明白白地公示出来。”

“的确卖出了这么多。”

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如炬,指着朴狗儿说道:“既然你对此事有所知晓,便仔细说来,他是如何能卖出如此之多的盐,又是如何能生产出这么多的。”

“这绝不是个小数目。”

朴狗儿略作沉吟,脑海中回忆着种种细节,答道:“启禀陛下,关于为何能够大量产出,似乎是那蒸汽机起了关键作用。听说经过多次改进,效率大增,比人力强得多。如今机器与人力昼夜不停运转,这才成就了这般惊人的产量。”

“不过具体情形,老臣也未必尽知。”

朱元璋颔首认可。

这类机密事务,确实难以完全掌握。

但为何能卖出这么多,倒并非难解之谜。

朴狗儿接着说道:“夏白之所以能够售出如此多的盐,原因很简单,就是价格低廉。”

“他卖给百姓的价格是每斤十五文。”

“比其他盐铺便宜了一半。”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理解。

百姓手中本就拮据,遇到低价盐自然蜂拥而至,然而能卖出三十万斤的数量,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个数字实在庞大。

朴狗儿笑呵呵地说道:“这些盐之所以能卖出这么多,还得归功于陛下。若非夏白是今科状元,怎会引起这般轰动?若非陛下深得民心,受百姓爱戴,怎能赢得如此巨大的支持?”

“这一切皆因陛下的仁德所致。”

朱元璋听罢一笑,明白这是朴狗儿在奉承自己,但话中之意却颇为悦耳。

朱元璋道:“只要百姓过得好,便是好事。”

“我所求不多,只愿百姓日子能更好些。”

“夏白这生意做得还算成功。”

“传令下去,今后朝廷给官员和各地藩王供应的盐,都换成这种。我的性子虽有些急躁,但只要他们一心为我、为大明效力,我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老臣领命。”朴狗儿应道。

夜幕降临。

夏日夜晚格外闷热。

蚊虫滋生,耳边嗡嗡作响。

盐厂外的一片空地。

周围燃起了一些炭炉,将空地照得通亮。

空地上坐着十多人,大部分是妇女,还有几个老人。

空地外围则围聚着上百人,全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里面,期待着夏白的到来。

不久后。

人群中传来一阵动。

夏白的身影徐徐浮现于众人面前。

众人心头一沉,齐刷刷站起身来,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夏白手中轻摇竹扇,走到空旷之处,扫视周围十几个代表,微微颔首道:“诸位的需求,我已知晓,可以理解。但规矩就是规矩,盐场与矿场乃我所创,员工亦由我选定。”

“人员流动由我决定,而非你们。”

“此次因未对生产造成实质影响,若真干扰到工厂运作,无论对方与谁有亲,我只看是否妨碍了工厂正常运转。若如此,则这些人不适合留在此处。”

“我会立即清除此类人员。”

“让他们返回原籍。”

“此外。”

“我不缺人手。”

“虽然熟练的盐工和矿工不多,但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去培训新人。”

“我的管理模式与以往单干模式截然不同,你们口中的那些所谓经验,在这里并不适用,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