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77章 初衷

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第77章 初衷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5:58 来源:小说旗

事实果然如此。

他已达成初衷。

有了铁矿,便可制作大量先进工具,推动手工技艺的重大革新。至于农业方面,夏白并无过多期待。化肥这类事物,非短时间能研制,甚至集明朝全境之力也未必可行。那几乎相当于将科技树点满。

以明朝现有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实现。

朱元璋自信江山稳固,体制永存,若天下人皆依其意行事,便能确保朱家千秋万代传承。却未料到,随着生产力的飞跃,他所构建的体系必将逐步瓦解,甚至在他生前,这骄傲的制度便会开始崩塌。

夏白道:“臣并不认同此观点。”

“臣反倒觉得,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人力难逆,待时机成熟,自然会发生转变。若执意抗拒,则必被历史洪流遗弃。”

“臣定会证明陛下误判。”

“也会让陛下知晓,商业经济才是未来趋势。”

“甚至.明朝真正的出路,或许并非重税于农,而是减免田赋,乃至废止农业税。唯有到那时,陛下所追求的万世基业,才初具规模。”

“这亦是臣长久以来的理想。”

夏白目光炯炯,对未来充满憧憬。

朱标神情微动。

废除农业税?这简直不可思议。

眼下大明六七成的赋税源于田亩之税,若废止这一税收方式,仅凭市面上几百万两银钱的流通,别说治理国家,连官府自身的运转都难以维系,这简直毫无可行性。听到这话,朱标不禁微微摇头。

他虽一时被这言论震慑住,但很快恢复了理智。

不得不说,他对夏白的胆识与魄力感到钦佩。先前他竟主张废除士族特权,如今又提议废除农税,这样的主张足以震惊天下,让夏白成为众人的靶子,可他却毫无畏惧,视生死如无物。

他的眼中只有

执着!

朱元璋则对此嗤之以鼻。

他认为夏白对治国之道全然不懂。

不论官吏、小吏,还是士兵、百姓,日常所需的食物、衣物、鞋履,皆依赖于钱粮供给,而这些钱粮最终都会转化为粮食和衣物等实物。要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布匹,而农业本身便依赖天时地利。朝廷必须有所盈余以备灾荒。

正因如此,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没有农业的发展,无法养活众多人口,更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这势必会导致社会动荡。

废除农税?

那么朝廷的收入又该从哪里来?

商人?

还是官府亲自参与经商?

商人天生逐利,天下无不奸之商,他们往往隐瞒资产,想要从这些人手里征税,谈何容易?

你以为这些商人是傻子吗?

官府经商一旦获利受限,必定损害百姓利益,他对此深有体会,怎会再走回头路?

夏白的想法太过天真。

朱元璋的不屑之意,夏白看得分明。

但他并不在意。

在这个生产力与效率普遍低下的年代,农业税无疑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谁敢轻易改动?但若真的能提升生产力与效率,农业税所带来的收益终究会逐渐减少,直至入不敷出。

夏白向朱元璋父子拱了拱手,随即告辞离去。

离开奉天殿后,看着匾额上的“奉天”二字,夏白低声自语:“承天命以统御四方者,何其多也,然世间哪有众多天命所归之人,不过徒具虚名,披着一层权力的外衣罢了。”

“真正决定世事走向的是黎民百姓。”

“终究一切都会回到应有的轨道。”

夏白整理了心情,迈开大步离开了皇宫。

他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

三日之后。

应天府外几里处的盐矿区。

夏白召集了周宁、李笙、方墨等人。

他打算召开一场会议。

此次参会人员不多,除了工部派遣的人手,还有朱标派出的四位文官。

总人数仅十二人。

不过夏白并未限制,其他人可以旁听。

听到要开会,周宁等工匠心中满是疑惑,不清楚夏白究竟意欲何为。

他们觉得此事甚是郑重,至少在他们眼中已足够严肃。

京都的盐业公司和煤矿场皆由夏白亲自创办,他在其中拥有绝对权威。

周宁也好,方墨也罢,不过是朝廷派来协助夏白的助手,并无决策权,他们从未参与过任何决策过程,只是一味遵从夏白的指示行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位状元郎又要搞什么名堂?这般神神秘秘的。”屋内角落里有人窃窃私语。

有人担忧地说:“莫非真要出台新的薪酬制度?上次夏状元就说过了,我这三个月平均下来,每月都能挣将近一两银子,若真更改了,我岂不是要亏了吗?”

“周老二,闭嘴吧你!你自己那点收入还不清楚?要不是当初提议的时候没顾及全面,让你占了便宜,现在状元明显是看到盐厂和矿场短期内难以改善现状,咱们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才想着改一改。否则光靠提意见,以后咱们连一文钱都挣不到。”

“真是顽固不化。”

“就凭你的脑袋瓜能赚到一两银子,简直是老天瞎了眼。”

“小刘子,你这话什么意思?是在嘲讽谁?!”周老二双目圆睁,满脸怒气。

对方毫不退让,场面顿时剑拔弩张。

见又要起争执,周围的人赶忙上前劝阻。

近期,随着盐厂和矿场的改进工作接近尾声,周宁等人的建议渐渐少了,而盐厂和矿场的工人却明显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眼下收入大幅缩水,心情自然不佳。

就在众人互相冷嘲热讽之际,周宁等人身着粗布衣衫而来。

周围立刻安静了下来。

今日会议是在厂房内召开。

地方很宽敞。

周宁、李笙等人脸上带着些许疑惑,不清楚夏白把大家聚在一起到底有何意图。

这些工师们最近一直在忙碌。

一部分人在研发新的“蒸汽机”,另一部分人在设计“纺织机”。有时候盐厂或矿场的机器出了问题,他们还得赶紧去修理,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方墨、樊新等几名文官也来了。

随着盐铺步入正轨,并且几乎垄断了应天府的市场,他们的日常工作反而轻松了不少。

方墨隐约知道些情况,但也不是很确定。

只知道盐铺打算扩大规模。

不过盐铺的扩张与工师们无甚关联,更不清楚为何要召集所有人。

众人心中各有盘算。

但都安静地坐在厂房内等待。

没多久。

夏白到了。

他手里拿着几本小册子。

周宁、方墨等人急忙起身拱手行礼。

夏白摆手示意不用多礼,笑着说道:“这次把大家找来,确实有重要事情商议。”

“一是重新制定薪酬制度。”

“二是对盐厂、矿场的人事做出调整。”

“三是让大家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

话音刚落。

四周便响起一片惊呼。

夏白端坐主位,对周围的喧哗并不在意,严肃地说:“我创立的企业以后都会实行工龄工资制,随着工龄增长,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刚入职的盐工月薪两百文,一年后升至三百文,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都会有相应的一至三百文的增长。”

“矿工起步就高得多。”

“入职即为每月三百文,一年后涨到四百文,同样根据工龄逐步增加。”

当夏白说完调整后的工资标准后,之前还有杂音的四周顿时鸦雀无声。

两三百文?

这月薪太少了。

一年的收入不过两三两银子,连养家糊口都有些吃力。四周弥漫着质疑与不满,夏白自然察觉到了,但他神色不变,沉稳地说道:“我知道起初的月俸确实不高,和你们现在领取的相比,差距很大。不过你们应该明白,现在的月俸本身就有些特殊,不能按常理看待。”

“另外。”

“这只是基础月俸。”

“年底的时候,公司会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额外奖励。”

“除此之外。”

“盐场、矿场每年盈利的一部分,将作为年终奖发放给大家。”

“简单来说,盐场、矿场卖出的盐和煤越多,大家最终所得也会越多,当然还是会有差异的,但我依然坚持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原则。”

“否则岂不是对勤奋的人不公平?”

“我所说的‘多劳者’,不一定专指个人,也可以是同一个生产线或同一台蒸汽机下的所有员工。”

“同时,如果有人能为盐场、矿场提供改进方案并被采纳,同样会获得丰厚的奖励。”

“这一点绝不会改变。”

夏白平静地介绍了盐场和矿场的变化。

听到还有其他奖励机制后,原本躁动的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其中有些人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这个“多劳者”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盐场或矿场的工人排班安排会固定下来?要是谁都能随意轮换岗位,那么这些奖励岂不是人人都有份儿?

夏白说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已经猜到了。”

“盐场、矿场即将进行人员调整,调整后就不会轻易变动了。”

“我一直注重团队合作,盐场、矿场都是重体力活,如果没有协作互助,效率怎么提高?”

“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他人,影响整体表现,就别想拿到这些奖励。”

“情节严重者会被直接开除。”

“再者。”

“盐场、矿场将扩大规模。”

“计划在寿州府和滁州府设立分厂。”

“因此会有一部分人被调往那边,你们的工作年限仍然有效,我记得你们大多来自寿州和滁州,调回去也算是回乡了。不过我不做强制要求,有意者可去方墨那里报名。”

“若不想去,也无须勉强。”

此话一出,许多人心中泛起波澜。应天府虽繁华,却非故土,而今能返回滁州与寿州,无疑让不少人动了心。

然而,也有一些人陷入迟疑。新厂初立,短期内难见收益,这意味着年底的分红可能减少。一面是家乡的召唤,一面是眼前的金钱*,许多人左右为难。

对于盐场和矿场的人事调整,夏白并未忧虑。即便最终选择返乡的人数不多,他相信在当地很快能找到足够的人手。毕竟,寿州与滁州的百姓如今多依赖官府救助,若有正当营生可做,大多数人自然愿意前往。

他的真正目的,在于那份册子。

夏白将册子分发给了周宁等人。众人接过后神情凝重,迅速翻开细读。只是匆匆浏览几页,众人便面露惊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