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5章 胡府大公子胡仁彬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15章 胡府大公子胡仁彬

作者:爱吃葡萄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6:00 来源:小说旗

无需远行,在自家后院即可。

这里原有一小片园子,而系统给的种子仅两公斤。

放在这个地方再适合不过了。

而且,他对系统的提示也看得分明。

【宿主亲自照料,产量翻倍】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土豆本身已够高产,若再翻倍,岂不是要惊动世人?

至于为何别人没有这种产量?

呵呵,三千斤还不够?

技术水平不足,或是土地肥力不够,甚至风水不佳等种种原因。

这些都不能归咎于胡惟庸。

想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胡惟庸手中的锄头也轻了许多。

不说废话了,开工!

我胡某人改行种地了。

(本章完)

------------

胡惟庸此刻深感庆幸,庆幸前世摸鱼时看了那么多视频。

虽然每次看完都会傻笑一番,再跟着网友调侃一句“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但如今回头想想,哪有什么知识是无用的呢?

只是还没到需要它们的时候罢了。

两世从未种过地的胡惟庸,若非前世见过一位博主如何在花盆里种土豆,即便这次得了系统奖励,恐怕也无从下手。

眼下,他正做着种土豆的第一步——翻地!

他后院的土地当然可以种土豆。

只是平日里这片院子并非农田,只是一些花草的天地。

无论是肥力还是水分,都不适合土豆生长。

于是,胡惟庸披上粗布衣衫,拿起锄头便开始翻土。

其实地不需要太多,几分田就够用了。

胡府上下瞧见胡惟庸今日一反常态,不再懒散,而是勤快起来,先是有几分好奇,继而震惊,最后简直瞠目结舌。

我的天哪,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吧,老爷竟然放下架子去种地了?

这是怎样的情形啊。

要知道,虽然那些读书人总是高呼士农工商,耕读传家也被视为极好的门第。

但这不过是为了给别人看罢了。

嘴上说着士农工商,实际上其他三类人都能欺侮那些脚踏泥土的人。

耕读传家固然体面,但那指的是家中有大片土地,让别人耕种,自己只需坐享其成。

说穿了,依旧是地主。

因此,胡府里上上下下看见胡惟庸亲自挥锄劳作,还不许他人插手时,那样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中最为惊诧的便是那些姬妾们。

她们前些日子刚经历了一场新人入府争宠的混乱。

好不容易在暗中较量一番后确定了各自的名分,谁知转眼间问题解决,她们的目标却消失了?

如果胡老爷对她们失去了兴趣,那她们争什么宠呢?

而且她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为何老爷突然有了这样的嗜好。

近段时间,胡惟庸整日泡在府里,身边的人都摸透了他的脾性。

自家老爷这辈子够累的了,如今打算悠闲度日,好好享福呢。

所以养成了贪图享受、爱玩爱乐的性格。

没想到她们刚觉得抓到了老爷的喜好,一转身,他却反常地下地干活去了。

这些满脸疑惑的姬妾们围聚到后院的小花园里,看着胡惟庸虽然汗流浃背却仍不停歇的样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她们此刻糊里糊涂间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是我们不够美,还是不够……什么?”

“昨夜还甜言蜜语呢,今儿个怎就不管不顾只顾种地了?”

“难道种地比我们还有趣?”

“我们,难道不好吗?”

尽管众人满腹疑问,却无人敢在胡惟庸面前多言。

毕竟胡大老爷是一家人之主,哪容得她们说三道四呢?

更别提,这并非什么人怨的恶事,不过是个略显古怪的嗜好罢了。

胡惟庸早已察觉众人的疑虑,但他并未放在心上。

相反,他直接向管家胡义及府中所有人表明了态度。

“这块地,是我费尽心思种下的,谁敢随意触碰,别怪我亲自打断他的手脚!”

这是胡惟庸首次在府中说出如此直白且严厉的话。

看着胡惟庸的神情,无人怀疑他是在开玩笑。

自此,原本就不敢轻易靠近的胡府上下,更是除非必要,绝不踏入后院半步。

即便有事不得不去,也恨不得离胡惟庸那块地远远的。

胡惟庸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并不觉得自己小题大做。

毕竟,只有他清楚,这哪里是种粮食,分明是种着自己的保命符。

夜深人静时,他也曾辗转难眠。

虽然眼下他已不再是丞相,似乎最大的危机已过。

但他始终身处官场,未曾真正脱离那个漩涡。

而且,这种事哪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随手丢给他一个科举主考官的职位,他虽心中抗拒,却只能老老实实接受。

说白了,只要还在局中,他就只能“躲”,而不能“藏”!

因为他没有任何底牌去拒绝朱元璋的要求。

一旦拒绝,之前所有的隐忍与低调都可能化为泡影。

朱元璋的狠辣,让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置自己于死地。

这就是没有底牌、没有倚仗的致命缺陷。

其实,不仅是他,刘伯温不也心生畏惧?

正是因为对朱元璋的忌惮,刘伯温才一心想要归隐。

可他又能如何?

刘伯温多次向朱元璋辞官,可至今仍未能真正卸下官帽。

想必此时的刘伯温,也难以安眠。

正因为朱元璋性情暴躁且难以糊弄,胡惟庸见到土豆时才会如此欣喜。

有了这东西,他便真正拥有了一张底牌。

只要自己足够低调,朱元璋顾及自己的名声与功德,必不会轻易动他。

等到那时,便能安心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清净日子了。

正所谓有所求便有所苦,无所欲则无所惧。

既然自己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自然也就不会去触碰朱元璋的忌讳,再加上自己积累的功德深厚,想不活得自在都难。

想想都觉得心满意足!

想通这些后,胡惟庸的生活越发简单了。

钓鱼,陪伴儿。

种田,陪伴儿。

研究美食,陪伴儿。

练习琴棋书画,陪伴儿。

倒不是他胡惟庸贪恋美色,更不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胡大老爷不过是心善,不忍心看到一众太过孤单,想给她们一些温暖罢了。

哦,对了,胡老爷自己也有些孤单,所以大家相互依偎,彼此取暖!

嗯,就是这样!

我胡某人一生从不贪恋美色。

(本章完)

------------

对胡惟庸来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舒坦了。

府上的下人得不错,手脚勤快不惹事,眼明手快还嘴甜。

这让两辈子没当过老板的胡惟庸心情大好,时不时就赏些银钱。

最重要的是,胡惟庸对美食情有独钟,厨房里常常备着大量食材。

而胡惟庸可不是那种自己山珍海味,却让下人吃糠咽菜的吝啬老板。

时不时,他就会随手拿出一些多余的食材分给下人们带回家。

东西不多,数量也不定,但这些比赏银更让人开心。

毕竟,能在前丞相、翰林学士胡惟庸府上当差,还能带着吃食回家,这不得好好炫耀一番?

因为这些事,好些下人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踏破了。

下人们用心,姬妾们也没让胡惟庸多操心。

春妮儿、娜娜、秋月三人都是经过皇宫培训的,虽然心思不少,小手段也多。

但她们太懂大户人家的规矩了。

毕竟,她们可是从大明最大的一户人家府上出来的。

而之前那些名字容易搞混的姬妾,虽然规矩学得不如新来的姐妹们,毕竟出身有差距。

然而,这些女子都是自幼被卖入戏班或青楼,经过专门训练,成为伺候人的“行家”。

她们不仅擅长服侍,更懂得揣摩人心,手段高明。

虽然她们各自施展本领,争相讨好,却并未闹出什么乱子,反倒让胡惟庸的日子过得颇为舒心。

最令胡惟庸欣慰的是,他亲手照料的那片土豆田长势喜人。

不知是他那半吊子的种植技术误打误撞,还是系统那句“宿主亲自种植打理产量翻倍”起了作用,总之,这片田地如今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每天看着这片绿意,胡惟庸心中满是满足,觉得自己的保命符稳了。

然而,就在胡惟庸享受这安逸生活时,胡义却一脸忧色地跑来,凑到他耳边低声道:“老爷,应天府府尹派人来府上了。”胡惟庸有些疑惑,转头问道:“应天府尹?梁甫?那老家伙不是一向清高自傲,两袖清风吗?怎么会派人来找我?”

胡惟庸虽足不出户,但凭借前身的记忆和上辈子的历史知识,对朝中重臣颇为了解。

这位应天府尹梁甫,正是洪武朝中难得的“异类”。

他不仅将本就微薄的俸禄全数用于赈济灾民,扶助贫弱,上任时只带了两头驴,离任时依旧如此。

胡惟庸上辈子也是偶然得知此人,却没想到他会主动找上门来。

不料,胡义接下来的话却如晴天霹雳:“咱府上大少爷醉酒后驾车纵马,在闹市横冲直撞,撞伤了不少百姓。

梁大人请老爷过府一叙。

消息是应天府通判刚刚送来的,应该不假。

老爷,此事只能您出面了。”

听完这番话,胡惟庸脸色骤变,心中暗骂:“该死的!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我辛辛苦苦低调行事,只想过安稳日子,保住性命,没想到却被这坑爹玩意儿给拖下水了!”

梁甫作为应天府尹,意图十分明了。

胡府大公子胡仁彬虽被关押在应天府大牢,但碍于胡惟庸的情面,尚未受到处置。

然而,国法早有定论,胡仁彬不可能毫发无损地走出牢狱。

梁甫并非那种徇私枉法之人。

他不过是遵循官场惯例,派人前去告知一声。

至于后续如何,全凭胡惟庸自行决断。

若胡惟庸手段通天,大可向陛下求取特赦,或安抚好受伤百姓,再疏通刑部、大理寺,或许还能轻判。

但若指望应天府就此罢手?

那恐怕是痴心妄想!

能派人前来通知,已是这位府尹大人给足了面子。

胡惟庸此刻气得咬牙切齿。

真是恼火至极!

不过,他也在思索,自己怎么竟忘了还有个儿子?

他努力回想片刻,终于记起。

嗯,前身确实有个儿子,还是独子。

但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