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52章 胡惟庸是个“女儿奴”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52章 胡惟庸是个“女儿奴”

作者:爱吃葡萄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6:00 来源:小说旗

而且,啧啧,若是让这么个有主见的丫头进了王府却只能做侧妃……’

‘呵呵,一个凌云志的侧妃,一个女诸葛的正妃,这二人碰在一起,怕是后宅里天天都得鸡飞狗跳!’

‘算了,不想了!’

马皇后在心底盘算了半天,最终把这些心思暂时搁在一旁,转而和胡馨月聊起了其他话题。

不过,此时她已不敢再提之前那些事儿了。

毕竟,按年纪,她已是当奶奶的人了;按身份,她作为一国之母,已到了顶点。

她与陛下的情深意重,更是天下皆知。

胡馨月张口闭口提起“芈月、吕后、武曌”这些曾经登上过皇后位的人,若是她继续这么高谈阔论,难免让人觉得不妥。

于是,她很快将话题转向了诗书与风月,一方面是想换个气氛,另一方面也是想试探胡馨月的底蕴。

毕竟,有些见解可能是胡惟庸灌输的,但学识这东西,却是要靠自己日积月累的真功夫。

是不是真材实料,聊着聊着自然就一目了然。

谁知这一聊,竟聊出了意外。

胡馨月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这方面的造诣,竟比她之前那些略带叛逆的“杂学”还要深厚。

这下不仅马皇后感到惊讶,连周围原本只是看热闹的众人也都目瞪口呆。

这女子……简直是天降奇才啊!

对于那些公子哥来说,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

毕竟,无论出身哪门哪户,家族对男孩的培养向来是不遗余力,而女孩虽不至于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但也绝不会像男孩那样倾注全力。

可偏偏胡惟庸是个不把“规矩”当回事的女儿奴。

在他看来,既然这世道需要这些学问,那就让胡馨月学!

正好胡馨月自己也对这些感兴趣,于是不仅让她自学,还时不时亲自指点。

胡惟庸是谁?

那可是融合了前身记忆与后世灵魂的挂逼啊。

他教的东西,讲究的就是彻彻底底,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一步步拆解,分析得明明白白。

在这样的教导下,胡馨月若是还学不透,那才真是奇了怪了。

最终,她如今的表现可谓是惊艳全场。

那些公子哥们心里纷纷琢磨,之前怎么没发现,胡家竟然藏着这样一块璞玉呢?

只可惜她被退过婚啊!

马皇后又和胡馨月笑着聊了几句,忽然发现一旁的胡仁彬一直埋头大快朵颐,似乎完全没把这里当成皇宫,对宴会上的事情毫不在意。

马皇后见状不禁笑了,这胡惟庸家的孩子,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仁彬,跟本宫说说,最近被你爹关在府里,都读了些什么书?”

胡仁彬一听马皇后问话,顿时头皮发紧。

然而,他或许是因为胡惟庸的频繁责打形成了条件反射,立刻挺直了腰板,拭去嘴角的痕迹,恭敬地躬身回应。

“禀皇后娘娘,臣民近日研习《九章算术》及诸子百家的杂学!”

站在一侧的李佑,方才目睹胡馨月出现时已心生不快,此刻看到一直被他轻视的胡仁彬竟能从容对答,心中激荡,顾不上礼仪,便嘲讽道。

“胡仁彬,莫非你被令尊禁足家中,头脑受损了?”

“不攻读四书五经,何以登金榜?”

“那些杂学,有何益处?”

(本章完结)

------------

以往,此刻的胡仁彬恐怕早已情绪激动地争执起来。

然而近几月,他确实被胡惟庸打怕了。

言语不当,受罚!

反应迟缓,受罚!

态度不敬,受罚!

举止失礼,受罚!

可以说,过去数月,胡惟庸通过藤条与棍棒,迫使胡仁彬改正了诸多不良习惯。

此时,他并未急躁反驳,反而沉着地看了李佑一眼,拱手道。

“李兄,你有所不知,即便精通四书五经,即便金榜题名,又能如何?”

“不过是入翰林、任御史,循着清贵之路攀升,此生若能位至丞相,便已满足。”

“然而,家父早已官至丞相!”

“若我仍循此路以求光耀门楣,不过是步人后尘。”

“我深思熟虑,认为若能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再深入学习《九章算术》,方为真才实学。”

“科举自然是要参加的,但登科后我不愿留驻应天。”

“届时,我将恳请家父,请其代为求陛下,允我出任一方父母官,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踏实地为民服务。”

“或许我此生无缘丞相之位,但至少,那一县的百姓会铭记我的善举!”

“如此,我此生便不算虚度,这远比在应天府虚度光阴更能彰显我胡家门楣!”

胡仁彬的这番话,尤其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令在场众人愕然。

这……是胡仁彬?

在场的这些人,说白了,就是大明最顶尖的一群“二代”!

他们平日里交往的,都是同一阶层的人。

所以,胡仁彬是个什么德行,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在他们眼里,胡仁彬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纨绔罢了!

读书?做实事?光耀门楣?

这些事跟胡仁彬这种纨绔子弟有什么关系?

还指望一县之地的百姓记得他的好?

一个废物子弟,能分得清五谷杂粮,看得懂钱粮账本?

这种人,不欺压百姓就不错了,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不要脸的话?

可偏偏眼前的胡仁彬一脸坦荡,似乎真在向众人证明,他就是这么想的。

而且,他平日里在府里也是这么做的。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似乎……自从胡仁彬在街上醉酒驾车撞伤人后,就再也没离开过胡府。

难不成这小子,真就关在府里老老实实读书了?

这是要上演“浪子回头”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戏码?

怎么这事儿就这么玄乎呢?

众人的反应,马皇后并未在意,她正一脸笑意地看着胡仁彬。

‘嗯嗯嗯,不愧是惟庸家的孩子!’

‘瞧瞧,这当过的就是不一样!’

‘这家风,比那些满脑子想着名声,非要走清贵路线的臣子家,强了何止十筹?’

‘哼,真当本宫没见识过民间疾苦?’

‘若大明朝堂上满是那些五谷不分、俗务不通、民政民生都不知晓的清贵,那大明岂不是要亡?’

‘这天下终究还是得靠这些做实事、为政一方之人,才能安稳下来。

‘还得是惟庸啊,这子女教育得真好啊!’

若是胡惟庸在这里,听到马皇后这番夸赞,估计脑瓜子都得嗡嗡作响。

他其实没想那么多!

他一个打工人,哪怕当过丞相,也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人而已。

他哪来那么多奉献精神?

又不是他家天下,花那么多心思干嘛?

他纯粹就是想让胡仁彬老实、低调一点而已。

当大官?打!

当丞相?打!

当翰林?打!

……

胡惟庸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你要是想考科举,那没问题,可要是想去朝堂上搅和,那我直接干掉你算了。

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谁知道哪天一不小心就把朱元璋得罪了?

就算没得罪皇帝,得罪了同僚也不行。

随便设个陷阱,就胡仁彬那脑子能看出来?

到时候不还得连累胡惟庸也跟着卷进去?

要是反应慢一点,或者陷阱再深一点,全家老小是不是就得去刑场走一遭?

所以,胡惟庸这两个月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终于想出了个办法。

光打是不行的,不教而诛那就是纯粹发泄,没什么意思!

而且,光打的话,时间一长胡仁彬越来越抗揍,也会变得油滑。

于是,胡惟庸干脆换了个说法。

这种年纪的年轻人,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嘛。

呗!

金榜题名后进翰林院、礼部,再到六部转转,等着爬上做一任部堂,再看机会当丞相?

呸,这种事老子早就干过了,不仅走得比你快,还比你稳。

再说了,那么多人,凭什么你能当丞相?

所以啊,你这小子与其在朝堂上跟那些八百个心眼的人斗,还不如考个功名后去外地。

踏踏实实当个父母官,给百姓做点实事。

百姓不傻!

谁真对他们好,谁真在干实事,其实他们都心里有本账!

到时候,就算你升迁比别人慢点,就凭你那官声,这辈子也没白活。

而且,要是外放了,你就是一地的父母官,在那里你就是老大,有什么本事都可以放手去干,这不正合你意?

这么一番教育下来,胡仁彬终于想通了。

于是,应天府少了个纨绔胡大少,大明却多了个为民做主的胡大青天。

胡惟庸的本意其实就是让这小子滚远点,踏踏实实办事,这样不容易牵扯到自己。

但如果真能在当地造福一方,那还真挺替他高兴的。

也正因为胡惟庸平时就是这么教的,胡仁彬自己也这么学的,所以今天马皇后问起来,他就这么答了。

没想到,这一答,他和堂妹胡馨月一起,成了今天宴会上最耀眼的存在。

一个时辰过后,宴会终于结束。

无论是马皇后还是其他公子,再回想今日的宴会上,发现最引人注目的都是胡府的子弟,顿时心中五味杂陈。

(本章完)

------------

对于大明来说,这座庄严的禁宫,是天下一切事件的核心与源头。

这里的每一举动,传至外界都会引起轩然。

只是,许多消息平日里根本传不到民间罢了。

然而,今日的宴会却不同。

胡惟庸府上的儿子和女儿表现得异常出众。

无论是兄妹俩的谈吐还是仪态,都无可挑剔。

你可以说他们大胆妄言、大逆不道,但绝不能指责他们缺乏教养。

甚至,许多人在听到自家子女转述胡仁彬、胡馨月在宴会上的表现后,顿时觉得自家原本引以为傲的子女显得相形见绌,怎么看都不顺眼了。

不过,外界的纷纷扰扰并未影响到禁宫中的朱元璋和马皇后。

从宴会归来的马皇后,已经换上了她最爱的长裙,素面朝天、不饰钗环地走到朱元璋身边。

“重八,你也该休息了。

这些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你盯着就行了,何必这么劳累自己?”马皇后看着依旧埋头劳作的丈夫,忍不住劝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朱元璋听到这话,本能地皱了皱眉,但抬头看了妻子一眼,脸上的不悦立刻化作了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