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62章 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作者:爱吃葡萄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6:00 来源:小说旗

作为胡府的管家,胡义平日里在胡惟庸面前表现得唯唯诺诺、低调老实,但在外面,他可是人人敬仰的“胡老爷”。

许多人费尽心思也攀不上他这层关系。

凭借着胡府管家的身份,一般的官员都会给他几分面子——虽然这面子是看在胡惟庸的份上。

在胡惟庸的下,胡义深知要韬光养晦,不要轻易出头。

因此,他低调地充当了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中介。

当一些官员需要去其他衙门办事,却找不到门路或信得过的人时,他们就会找胡义。

凭借胡府的人脉网络,胡义只需一句话,便能介绍合适的官员帮忙。

偏偏,胡府还不收钱,顶多偶尔让人帮忙打听一些不犯忌讳的消息,省去了亲自去查的麻烦。

胡府与胡义在外人眼中看似低调,实则影响力深远。

这次,胡惟庸交代的事情,胡义只是去翰林院转了一圈,便大致摸清了情况。

然而,他听到的消息让他感到有些不对劲。

于是,不放心的胡义又去街市上找了两个熟悉的衙役打听,这才带着满腹疑问回了家。

“老爷,打听完了!”

“嗯,说说,闹成什么样了?”

胡惟庸满怀期待。

最好能闹出点大动静来!

要是能让老朱把自己革职,那就更好了。

没想到胡义犹豫了一下,略带迷茫地回答。

“老爷,外面说您出题难的倒是不少。”

“可要说、告御状、抱怨的,真没有!”

胡惟庸眉头一皱。

“这个应该有!”

胡义面露难色。

“这个真没有!”

“嘶……这帮学子怎么想的?怎么就不抱怨抱怨、闹腾闹腾呢?”

“呸,废物!”

听着自家老爷嘀嘀咕咕地骂街,胡义老老实实地低下了头。

他恨不得自己这会儿是个聋子。

有些事,他是真不想知道啊。

好在胡惟庸也没逼他,直接一挥手让他离开了。

胡惟庸坐在书房内,脸色格外难看地自言自语道。

“怎么这帮废物连个抱怨都没有呢?”

“这种题,难成这样,你们都不抱怨?”

“不是,你们这是受虐狂不成?”

“你们这帮菜鸟考这种题能考上?”

“淦!你们不抱怨不闹腾,老子在老朱那儿的名声怎么败坏啊!”

不怪胡惟庸着急啊!

他弄出这么一道截搭题,真就是为了让自己名声败坏一点来着。

毕竟,在他看来,这么刁钻的题目,考生不骂街才怪,是吧。

甚至,在他看来,这截搭题压根就不是给人做的!

毕竟鬼知道怎么拆题、破题,还得在大脑里装个搜索引擎去搜文本?

据说前世出这种截搭题的主考官,都被考生们喷得丢官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胡惟庸才想着,靠着这事儿不说丢官,但至少败坏下名声绝对没问题吧。

出乎意料的是,这帮家伙居然忍住了!胡惟庸也没料到,考生们已经被他连续两关的折磨折腾得麻木了,早已习惯了这种!

突然出现一道相对正常的题目,他们又怎会不接受呢?可他们接受了,胡大老爷却难受了!

本来打算找老爹谈点事的胡仁彬,一见自家老爹的脸色,顿时吓得瑟瑟发抖。

天哪,又要挨打了。

(本章完)

---

胡惟庸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他算是明白了,这帮考生已经被考得油滑了。

前两次的折腾,让这些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功成名就的家伙彻底记住了。

经过两轮的磨炼,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难度的题目。

也就是说,出这种题已经不会得罪人了。

娘的,这下有点麻烦了。

看来下次还得出些更稀奇古怪的题目,不好好为难他们一顿,士林中的名声怎么败坏?

名声不败坏,朱元璋那家伙还是会忌惮我怎么办?朱元璋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这年头,很多事情并不讲究证据,皇帝一句怀疑,便能找个罪名把人抄家灭族。

既然我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那就必须把所有可能惹到他的隐患都消除掉。

只有这样,才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嗯,就这么办!下定决心后,胡惟庸这几天终于老老实实去礼部上班了。

没办法,他终究是主考官。

平时可以摸鱼,但到了阅卷的时候,他也逃不掉。

这里头一系列事情都需要他主持和签字盖章。

没有他的点头,报上去的名单就是一张废纸。

而且,秀才功名虽然被人说得一文不值,但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在应天城里,一个秀才在普通人眼里也算是个有身份的人物了。

在应天府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在某些小地方,一个村里如果没有秀才,另一个村里有,那么没秀才的村子见了有秀才的村子,说话都不敢大声。

即便是考中了秀才,面对官员时也会多几分自信。

毕竟,这意味着他们离正式步入官场又近了一步。

因此,选拔人才、为国家举荐贤能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之前胡惟庸在出题时,可以随心所欲。

只要不违背规则,他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

其他礼部官员,也只能听之任之。

但到了阅卷环节,情况就不同了,这里涉及连带责任,一旦出了问题,影响范围广泛。

因此,胡惟庸也难得地安分守己地待在礼部。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最终的放榜名单,必须得到胡惟庸的认可。

案首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的责任并不小。

不过,胡惟庸对此并不太在意。

因为他只需负责应天府本地的童子试。

大明其他地方都是由当地县令负责的。

至于为什么应天府有自己的知府,却要把童子试的任务交给胡惟庸?

呵呵,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前世作恶,附郭省城。

十世作恶,附郭京城。

应天府作为京畿重地、大明首善之区,六部三司以及整个大明朝廷都设在这里。

那么,为朝廷选拔贤才的权利,自然不会被礼部放过。

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好处,如果还不把握住,那就枉费了礼部尚书比应天知府高出两品的地位。

胡惟庸对这背后的算计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他并不在意。

既然这几年来一直都是礼部在操办此事,他自然也就按部就班。

至于应天知府的抱怨,无论如何也抱怨不到他这位主考官头上。

毕竟,谁都清楚,这件事的决定权在朝堂和礼部高层。

当然,胡惟庸也不会愚蠢到为了推卸工作、偷懒,就把这事推给应天府。

那样的话,应天知府表面上会感激涕零,但背地里肯定会骂胡惟庸是傻子。

更别提还会得罪礼部上下。

毕竟,这损害的是礼部的利益。

胡大老爷虽然不怕得罪人,甚至有时巴不得得罪几个。

但也得看是什么事情!

得罪学子,败坏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那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若是得罪了太多同僚,即便朱元璋没打算收拾他,那些被他得罪过的人恐怕也不会放过他。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谁能经得起这样的惦记?

胡惟庸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才如此“安分”地工作。

眼看着应天府的榜单和成绩都处理完毕,胡惟庸终于松了一口气。

好了,这件事忙完了,下次的乡试得等到明年了。

到时候可以好好准备一番。

如今已接近年底,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应天府的院试结果一出,放榜的日子便热闹非凡。

考生们这些日子可谓是煎熬至极。

尤其是这次考的还是《论语》!

当学子们事后发现自己连《论语》里的题目都没答对时,那叫一个痛苦。

最惨的是那些遇到严厉老师的。

碰上脾气暴躁的,直接上手就打。

不打怎么行?

自家学生在贡院里连《论语》都背不出来,这事儿到哪儿说都说不通。

如今两位夫子凑在一起,开口闭口就是自家学生这次院试的表现。

说白了,胡惟庸这道题竟成了夫子们验证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的标杆。

不管平日里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水平,学生连《论语》都背不出来,那你不是废物是什么?

老话说“说相声的盼着死同行”,实际上哪个行业不盼着同行倒霉?

所以这段时间,尤其是那些互相看不顺眼的夫子,斗得那叫一个激烈。

而在外边受了气,回去自然继续收拾自家学生。

不过,再怎么吹嘘,终究还是要用成绩说话。

你说你学生学问好,文章写得漂亮,我说我的徒弟更厉害。

你来我往的斗嘴不过瘾,动手又怕有辱斯文。

到了最后,还是得看科举放榜的结果。

到了这天,应天府总共八个县,八个县同时放榜。

这次放榜时,不仅仅是考生在看。

夫子们干脆带着自家学生直接堵在县衙门口,等着最终的结果。

许多考生都在等着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今年的考生们,可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啊。

(本章完)

---

“陈老狗,哈哈哈,我的得意排名第七,怎么样,服不服?”

随着一阵几乎失控的笑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夫子,满脸得意地看着对面的另一个老头。

那老头正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那张高大的红榜,根本没空理会他的老对手。

没过多久,被称为陈老狗的夫子突然眼睛一亮,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色。

他转过头,看了眼那位兴高采烈老头,说道:

“张麻子,你这条老狗在这儿乱叫什么?”

“你还敢说自己会教书育人?”

“得志便猖狂,说的就是你这种人!”

“看看,我家小子不仅中了院试第十一,他那个不成器的师兄还中了第十九。”

“哈哈哈,我三个徒弟参加考试,中了两个,这不正说明我教得好?”

“至于你那得意门生?”

“呸!他能中第六,那完全是因为他天赋好!”

“你五个学生参考,只中了这一个,还有什么脸吹嘘自己会教书?”

“张麻子,你果然就是个误人子弟的废物!”

这两个平日里装得仙风道骨、道貌岸然的老夫子,今天算是彻底撕破脸了,连最后一点面子都不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