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0章 迎接高丽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70章 迎接高丽

作者:爱吃葡萄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26:00 来源:小说旗

“胡大人,给老夫一个面子,如何?”

“你先说你想让本官干啥!”

胡惟庸不是不能给面子,但这面子也不能给得太轻松,不是吗?

“这事简单,各国使臣来朝,需要一位官员领着礼部官员迎接,老夫觉得胡大人就很合适!给老夫一个面子,帮一把,如何?”

在老家伙看来,胡惟庸品级不高,不会太给对方面子,可偏偏又当过,这牌面,还不是妥妥的?

无论谁来评说,都找不出任何瑕疵!

胡惟庸抿了抿嘴,微微颔首。

“倒也未尝不可!”

(本章完)

---

最终,胡大老爷还是应允了礼部的请求,接下了这份差事。

倒不是因为那位老者在胡大老爷面前有多大分量。

尽管胡大老爷一再强调对方欠他一份人情。

实际上,胡大老爷只是稍作思量,便发现此事并不费力,只是稍显琐碎罢了。

正好,借此机会出城一趟,权当散心。

而且,他也确实想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小国使臣前来大明朝贡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作为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有热闹可看,怎能错过?

三天后。

胡大老爷换上朝服,早早地带着一众礼部官员来到应天城外的官道上等候。

出城三里、五里、十里各有一座亭子……

这些亭子本就是为迎送宾客而设。

此时,胡大老爷正带着人站在三里亭处等候。

为何不去五里、十里亭?

呵呵,不好意思,小国寡民,不值得大明礼部如此礼遇。

能出城三里,已是给足了面子!

若是依胡惟庸的性子,他宁愿在城门口等着,对方也得乖乖前来。

好在事情并不复杂。

毕竟各路使团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应天,都会通过驿站传递消息。

总不至于一声不吭,偷偷摸摸地跑来应天吧。

因此,根据驿站传来的消息,自今日起,各国使臣将陆续抵达应天城。

胡惟庸坐在亭子里,慢悠悠地品着茶。

此刻,也只能耐心等待。

别看只是个亭子,这里却并不寒冷。

这个时代虽没有后世的房车、太阳能等便利设施。

但在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追求舒适,人力与手工技艺的发挥,绝对超乎想象。

厚厚的木板拼成亭子的挡风墙。

木板背后则铺着厚厚的褥子,用以保暖。

为了防止光线被遮挡,每块木板都特意留出了安装木窗的位置。

这些东西都是从马车上卸下来,当场组装的。

看着随行的工匠们像拼装变形金刚一样,迅速将那些箱子里的东西组装好,发出咔咔的声响。

胡惟庸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的,后世的人出门有房车、补给队,还有一群人伺候,已经够享受了。

再看看这个时代……

什么叫因地制宜啊……

煮茶的炉子、茶水什么的就不提了,旁边还有专门的厨师为大家现场制作小烧烤。

关键是,这些人都是礼部自带的,不是胡大老爷的私人团队。

礼部居然有这样的配置!

只不过,平时出来办事的官员很少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喝着茶,随和地与官员们闲聊八卦、风月……

不得不说,在这冬日里还真有几分趣味。

虽然不如府上的小妾们贴心,周围都是些粗汉子。

但这些人的拍马屁功夫,简直炉火纯青。

真是润物细无声,马屁悄然来。

胡大老爷的嘴角就没放下来过!

根本压不住!

可是,还没等胡大老爷开心多久,就有小吏冒着寒风前来禀报。

“大人,高丽使团到了!”

胡惟庸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怎么这讨厌的家伙先到了呢。

不得不说,高丽国在识时务这方面确实有一套。

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他们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朱元璋刚建立大明不久,他们就赶紧跪下了。

以至于朱元璋这样好强的人,特意在《皇明祖训》中将高丽列为“不征之国”。

所谓的“不征之国”,朱元璋的意思很简单。

有些国家是希望子孙别去打,因为他觉得打了不划算。

有些国家是希望子孙晚点打,实力不够可能会吃亏。

朱元璋立下《皇明祖训》时,怎么也想不到后来的变化。

他的后世子孙和朝臣们,拿着这本“祖训”玩出了各种花样。

不过,这些年来高丽倒是年年朝贡。

胡大老爷心里明镜似的,高丽这帮白眼狼,怕是又要蠢蠢欲动了。

毕竟,高丽那反骨都快成了他们的“国粹”,简直比申遗还早一步深入人心。

正因为这帮家伙早晚是个祸患,所以当一群奇装异服的高丽使团出现在他面前时,胡大老爷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热情。

按照大明的礼制,胡惟庸一丝不苟地完成了问候、寒暄、迎宾等一系列流程后,便把这使团丢给了其他人。

至于胡大老爷自己?

呵呵,冷风吹得他浑身不自在,他决定多喝几杯茶,多吃几块肉暖暖身子。

高丽使臣见胡大老爷这般态度,心里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能带着使团来大明上贡的,自然也不是什么一根筋的蠢人。

他一把拉住旁边的礼部官员,两手交握时轻轻一抖,一个沉甸甸的金挂坠便滑到了对方手里。

随后,他微微一笑,用略显生硬的官话赶紧打听了起来。

被拉住的礼部小官原本想当场给他一脚,让他见识见识大明的武德。

可一捏到手里那沉甸甸的东西,脸上的笑容顿时真诚了几分。

“刚刚那位,胡大人,胡相,大明的,懂?”

高丽使臣一听,连忙点头,半点不满都不敢有。

嘛,有点脾气很正常!

他们高丽的说话都得鼻孔朝天,更何况是大明这儿的。

他们哪敢有半点怨言?!

甚至,他们还动了些小心思!

是不是能借着这个机会,跟大明的大人攀上点关系?

可进去禀报的官员被胡惟庸毫不留情地打发了。

胡惟庸直接安排其他官员带高丽使臣进京,而他自己压根不露面!

身边的官员有些好奇,胡大老爷为何对高丽使臣如此冷淡?

胡惟庸冷笑了一声。

“哼,高丽这几年来回蹦跶得欢实得很!”

“这是啥?这是反骨已生,对大明有异心啊!”

“这等人,本官要给他面子?”

听到这话,一众官员肃然起敬!

这就是大佬的格局吗?

(本章完)

高丽使臣是第一个抵达的,但并非唯一一个。

对于周边的小国而言,如何讨好大明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毕竟,一旦他们到大明朝贡,就等于得到了大明的认可,成为“有身份”的国家。

这样一来,如果周围的蛮夷再敢欺负他们,就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而不把大明放在眼里,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如今的大明正处在武力鼎盛的时期,同时,大明皇帝也颇为慷慨。

朱元璋其实非常喜欢别人奉承他,只要拍对了马屁,回报都不会差。

不过,拍老朱的马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么你得做出利国利民的大事,毕竟这有助于老朱家的基业。

要么你得在外域扬威,展现大明的威风。

如果你只是平日里说几句好话?

呵呵,老朱可能会一脚把你踩死!

因为老朱最讨厌官员那种虚伪做作的样子。

相反,只要能给大明带来好处和面子的,他都会喜欢。

不仅会夸,还会赏!

这不,眼前这群熙熙攘攘朝大明应天府而来的使团们,不就是来拍马屁的吗?

眼前这支使团来自一个小国,胡惟庸尽管读过不少杂书,还是对这个国家的名字有些摸不着头脑。

要不是事先翻了翻礼部准备的资料,他都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儿。

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是个西南边陲的小国,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两万……

胡惟庸明白,这纯粹是来打秋风的。

对于这种后世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国来说,来大明朝贡可是一笔大买卖。

说白了,他们不在乎怎么给大明皇帝磕头、称臣。

他们在乎的是每年能拿到的好处!

那些钱粮不仅能让他们那点微薄的财富维持一年,还能让那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分一杯羹。

至于敢对大明挑衅?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这种小国头脑最为清醒,不会有半点额外的念头。

看到这些略显落魄的使臣对自己如此恭敬,胡大老爷也不便过于冷脸。

太过热情没有必要,一切按正常规矩来即可。

接下来的日子里,胡大老爷顶着寒风在城外四处走动。

这一来二去,竟不知不觉接待了二十多个使团。

对于其他人,胡大老爷虽算不上热情,但至少比对待高丽的态度要好得多。

然而,当胡大老爷发现东瀛的矮子也派了使团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其他官员们以为胡大老爷对高丽冷脸已经是态度最恶劣的时候了。

没想到,他们惊讶得太早了。

胡大老爷一看到是东瀛使团,理都不理,直接转身回亭子喝茶去了。

说白了,就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对方。

那身形矮小如大马猴的使团团长,看到胡大老爷这般作派,当场气得满脸通红。

可在这种情景下,他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因为这里是应天府,离城门口只有三里地的善地。

更不用说旁边还有一群虎视眈眈、感觉军功唾手可得的军士们。

没错,胡大老爷早就安排礼部的人调了一批军士出来。

这些可不是巡街的废物,而是从京营中调出的彪悍战将。

当时胡惟庸就对他们说清楚了:

“调你们过来,一是为了展示咱大明的武德充沛、大国气度。”

“另一个嘛,你们来了以后,若是见到有使团甚至作乱的,直接下重手!”

“出了事本官担着,立下的功劳本官不要,反正那杀的是外贼、蛮夷,立下的是军功,如何?”

这话一出,前来陪吹冷风的将士们哪有不答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