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 > 第114章 万事开头难

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 第114章 万事开头难

作者:修理所的新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9 13:10:24 来源:小说旗

赵达慢慢的说:“只要缝被子的材料够用,那么被子就可以做的无限大,这有什么可说的?被子大了再保温就更简单了,可以是加厚的棉被,也可以是做两层草链子。只要盖在上面能保温就行了,现在我把我的想法说完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孙继发说:“可是如果要种蔬菜,现在就把玉米全砍了,这样对于现在粮食的损失会不会太大了?难道过段时间再做实验不行吗?比如玉米再有也就一个月就可以收了。”

李宁波讲:“你不是都听见了吗?要赶在春节的时候上市,本来剩下的时间就不太够了,等掰了玉米之后就更没时间了。只有让大棚的黄瓜里的第一茬赶上春节前上市,那价格肯定高,那样算下来,就基本上可以保证能回本了,那就说以后再去卖的蔬菜那就是纯利润了。这个道理还不懂吗?”

孙继发说:“可是我总觉得不踏实。”

李宁波说:“我仔细想过了,这事应该可以冒险一回,春节的时候如果就我们几家卖黄瓜,那时候价格还能自己定,你想过这意味着啥吗?”

孙继发问:“什么意思?”

李宁波说:“本来五毛一斤,我到时候就能卖一块五,就这么简单!”

孙继发说:“也别太高兴了,现在也只是这么个打算,最后结果还不知道呢。”

李宁波说:“我决定了,明天我去砍玉米秸,那些已经结籽的玉米,就让我老婆有空的时候就去县里卖了,县城里不少人就喜欢这种煮着吃的玉米,剩下卖不掉的再说。”

孙继发只是摇摇头,没有再说话。

看到有人下了决心,赵达就知道第一步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现阶段只是做实验,农耕地肯定是不能动,又嘱托他们选别的地方建大棚,然后回到了乡里。

开车回到乡里修理店,看到老板确实把发动机都拆了,见到赵达回来就说:“看看吧,机油也都不知道多久没换过了,机油滤芯、滤网都糊死了。打方向的黄油嘴都已经胡死了。几乎所有的配件都得换一遍,就这情况最快也得三天才能整理好。”

赵达点点头:“没关系,我不着急,想怎么修那是你的问题,就算把发动机换了也没事,我现在开你这辆车就觉得挺好。”

老板说:“你可真会打算,这车好多配件都坏了,我还得开车去县里买配件呢。”

赵达说:“那你先想想别的办法吧,我这几天都得用车。要不你就赶紧把这车弄好开起来。”

老板说:“也行,不过你得给我租车费。”

赵达说:“我也没多少钱,你要是愿意要就去乡政府要,能要多少就看你的本事了,这修车的钱也包括在内我都可以不管。”

老板眼睛一亮,高兴的说:“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我不管要多少你都不能管。”

赵达笑着说:“看你这财迷样。我不管,随便你要,我只要一辆修好的车!”

赵达回到宿舍,在脑子里仔细回忆着自己去过寿光蔬菜基地的每个细节。也曾有很多地方都在模仿寿光模式,明明大棚技术越来越先进,菜农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为什么很难再成功?再超越呢……?

一阵手机的来电声打断了自己的记忆,看到显示的是肖静然的手机号,她给自己打电话肯定就是想跟自己聊天了,赵达心里不由得一阵兴奋,想都没想张嘴就说:“明明近在咫尺,却又似相隔千里,怀念让人伤感啊,我想你了可怎么办?”

电话那头赵欣那娇滴滴声音传来:“哎吆喂,你怎么能这样啊,你想我不是很正常吗,那也不用这么直接说出来啊,人家会不好意思的~”

赵达尴尬一笑的说:“你怎么拿你嫂子的电话了?她人呢?”

赵欣高兴的说道:“哥,我的亲哥啊,真没看出来啊,你的本事可真厉害,这才刚结婚就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并且嫂子还完全不在意,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厚颜无耻的?”

赵达想了一会才反应过来问:“什么意思?她现在也知道郑洁雅的事了?是不是你嘴漏了告诉她的?”

赵欣说:“你才嘴漏了呢!你那些烂事我还没来得及说呢。她现在洗澡去了,我在你房间里,今天晚上嫂子跟咱妈说了你在深州那个孩子的事,你是没看见咱妈那样,我的天哪,一直在嫂子面前骂你从小就不是个东西,说的那些话连我都听不下去了。我还替你说了几句好话呢,你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就给我两首容易掌握的歌曲就行了。”

赵达好像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说:“绕口令不是已经给你了吗?”

赵欣说:“那些都太简单了,我想登舞台去唱歌,成为城市少女那样的大明星。”

赵达说:“你没睡醒吧?你嫂子才是公司负责人,你要是想唱歌就找她去。”

赵欣说:“我跟嫂子说了,可她说你不同意。”

赵达说:“我的好妹妹啊,你学的专业是播音主持,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你不懂吗?”

赵欣说:“就知道跟你说了也白说,就像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嫂子已经同意让我过几天去中都实习,还说那边有一个夜总会,过几天开业,准备让我上去长长见识。”

赵达说:“夜总会那样的地方太乱了,真正去那地方玩的哪有好人?你平时也要多注意点,那样的地方尽量别去,小心别掉进火坑出不来。”

赵欣说:“算了,算了!不跟你说了!你每次都这样。就像是你有多么了解夜总会一样,就不能说点我喜欢听的?就像刚才接通电话后的第一句那样,我就特别喜欢听,来,来!再说一遍,快!”

赵达第二天开车到了吴玉华家的地头,吴玉华赶紧从里面跑了过来:“赵乡长,你来了。今天我找了几个人过来帮忙,他们已经在地里挖土开始打土积了,一会儿可能还要来几个人,咱们一起算算大概需要多大的地方?需要多少竹竿和塑料布?”

赵达只是心里明白,其实半地下大棚才是最适合北方农村的大棚。原地起土加秸秆垒土墙。再用竹竿搭架子撑塑料布。晚上放下草链子保暖。除了塑料膜,基本全是天然可降解材料。也不影响以后重新种庄稼,但是现在只是刚开始,一切都需要在慢慢的摸索中积累经验了。

赵达和吴玉华在地里画了一个八米宽八十米长的长方形线,说道:“计划一亩地的面积,大概连一半都用不上呢,土墙和竹竿低矮处会占去不少空间。你以前种过黄瓜,应该知道黄瓜对土没什么特别要求,有水就能活。这个圈里的土统一往下挖三十公分,也就一铁锹深。圈北面用土积垒成土墙,竹竿从土墙顶斜搭到这个圈南面,这样竹竿上的塑料膜就能直接盖到地面了。草帘子你打算去哪儿搞?”

吴玉华说:“村里麦秸草多得像小山,村里的人都会编,就干这点活来说简单得像吃饭。”

赵达说:“北面的土积墙得打厚点,冬天挡风就像战士守边疆一样重要。要是下大雨大雪,水会顺着土墙流下来,所以土墙还得做点防护。黄瓜这蔬菜没合适温度也不长吧?”

吴玉华说:“黄瓜十五六度就行,现在关键是解决保温问题,这就像给黄瓜盖被子一样重要。”

赵达说:“我刚忘了个关键事儿,现在地面上这层土是熟土,就是能直接种粮食生长的土。要是把上面的土用来打了土墙,剩下的就是生土了,生土得改造后才适合种庄稼。所以我们应该把上面那层熟土先铲到旁边,等把生土挖出来打完土墙后,再把熟土放回上层,这样就省不少改良土地的时间,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