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 > 第123章 在实践中改进

流水的人生,重生的梦 第123章 在实践中改进

作者:修理所的新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19 13:10:24 来源:小说旗

吴玉华此时已经信心满满,高兴的说:“行,就这么办,我去跟他们说。”

赵达笑着说:“这些事不用你去说,你现在是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解决黄瓜苗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跑腿的事就让朱磊去说就行了。”

朱磊说:“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我都听明白了,我马上就把这事告诉他们。”

吴玉华说:“我仔细看过了,大棚里面最南面的地方还是太低了,黄瓜秧子长起来以后最低得需要一米五的高度来架秧子,但是现在那里连同下挖的三十公分也只有四五十公分,等秧子长起来就只能和北面的秧子挤在一起了。太多的秧子挤在一起,肯定会有影响产量,也就是说一个垄上浪费了至少六棵苗的地方。”

赵达说:“这也没办法,咱们第一步实验就是要看蔬菜种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能发芽,成长,第二步才是节约土地,提高大棚制作工艺。”

吴玉华说:“现在来看第一个目的已经没问题了,黄瓜苗现在也可以正常生长,但是要想利用更多土地面积只能等明年了。还有你说的熟土问题,现在用的是原来的荒地,区别不大,但是如果是正常的耕地就需要特别注意了,如果能把熟土放在上面,一亩地至少能多长三百斤黄瓜呢,这就像一棵摇钱树,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赵达说:“明年如果真要提高大棚工艺可能就要把这些竹竿全换掉了,大棚里面靠南的地方想加大高度有三个办法。第一就是把大棚里面的地面再挖深,我想再挖三四十公分应该问题不大,这样上面的高度就有八十公分了,这样地垄上就可以再加上四棵苗。第二种就是在每根斜撑竹竿的底端打下去一根八十到一米高的桩子,利用这个桩子把斜撑再提高八十公分的高度,但是有个问题不好解决,就是竹竿两个接头的问题,交叉搭起来太尖,但是也容易把塑料纸刮烂,对接又怕不结实,这就像穿鞋子穿错左右脚,怎么都不舒服。第三种就是把建大棚用的竹竿全部换掉,全部采用更结实的钢管做骨架,在最南面的地方折一个大角度的弯,这样高度也够了,使用面积也有了。”

吴玉华在地头想了一会儿说:“这里面最经济的办法还是第一种,只需要把多余的一层土拉出来就行。不过还是牵扯到一层生土的问题,毕竟这都种了一年了。”

第三个办法也只能在年底看看经济收益后,才能决定明年能不能加大投入。

第二个办法也不错,但是你说的接头问题就也是个难题,不过村里有木匠,找他们处理接头的问题就行了。我们还可以在桩子下面建一趟四十公分的土积墙,这样高度是有了,可靠近南面土墙的几棵苗还是晒不着太阳,蔬菜在大棚里就没法直接光合作用,生长速度自然快不了,这和咱们的想法有出入,不过土墙可以再建低点,上面的空间也有了。

吴玉华说:“现在最长的竹竿都是八米左右的。大棚里实际能用的地和竹竿长度有关联。以后还能把竹竿接起来加长用,这样宽度增加的同时,内部上下离地距离也增高了,增加的土地使用面积可增加不少呢。”

赵达讲:“那样的话坡度问题就太显着了,坡度太小,雨水就不好流,所以后面土墙的高度还有必要再增加,而且竹竿接起来就有个接头像个疙瘩,塑料布最怕硬疙瘩来回研磨。不过这些都别急,都可以在后面慢慢改进。”

三个人站在大棚南面看着,吴玉华拿手比划了下说:“要不就用第二个办法,不过把桩子高度降一半,薄膜铺到接头就停,桩子下面用土积砖砌起来,这样就不怕薄膜刮烂了,还能提升下内部高度。关键是利用这个桩子能把斜撑的竹竿都固定在同一坡面,这样塑料纸下面就不会空着,刮大风也不怕。”

赵达讲:“要是能解决薄膜下面土墙段的密封问题,这办法不错,你现在就可以先用这个大棚试试,要是这个办法不错,那也跟他们说说,争取今年找出最好的方法。”

吴玉华说:“等会儿我就找几个人来干活,家里还剩些竹竿,锯开就行。”

这时候庄稼地里玉米开始大面积收获了,村里的人时不时会停在大棚外问东问西。因为下一季要种小麦,现在天气温度还太高,所以他们干活也不急。于是好多人围在大棚门口往里面看这种新鲜做法。

赵达回乡里后就把朱磊接过来,让他仔细观察大棚里的瓜苗,认真记录黄瓜往后每天的生长情况,然后自己就回到乡里每天上班、开会!

乡里连着开了三天的秋收会议,在基层有一种说法,所谓对某项工作重视,直接的体现就是开会,开的会越多,会议的时间越长,就说明事情的重要程度越大。

对于那些文件下达也是一样,除了红头文件的级别需要特别重视以外,也要看地方领导的发言总结文件。在会上宣读这些文件,固然需要很多时间,但如果不这样做,又不能体现文件的重要性,体现上级的重视。所以不但要在会议上宣读,还会开办很多学习班,反复宣读、反复学习,反复强调!明明一个会就能说完的事,非要说一定要特别重视,还要充分了解!

第一天:动员,动员集中所有力量收玉米。

第二天:各单位积极协助农民维修和购买农业生产工具,上报能用、能修理的农机农具数量。第三天:收获后期妥善处理秸秆问题,村里不许有秸秆垛,重点提防火、防灾问题!

自己不是常委,所以后来在乡里的会议赵达就没去参加了。这天下午,小林走进办公室问:“赵副乡长,你会打麻将吗?现在三缺一,乡长开会去县里了,我们还缺一个人。”

赵达摇摇头说:“还真别说,还真不会。”

小林说:“怎么能不会呢?简单得很,一学就会,走吧,过去看看。”

赵达坐在椅子上抬起头盯着他没说话,意思已经很明确,自己不想干的事,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勉强,如果你连这点眼力劲都看不明白,那么这个工作你也就别干了!

小林站着想了一会,自觉无趣就走了。不是熟人的牌局一定不能去,在深州的时候就看多了那些杀猪盘,还趁机放高利贷,赌博就像陷阱里藏着尖刺,表面看起来非常美丽,进去后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因为乡长不在,他们几个更可能联合起来做局,几个人联合起来坑一个人太容易了,而自己又确实不太懂。倒不是怕输钱,是没必要参加这种牌局,输赢都没有实在好处,人以群分嘛,跟这些人玩?算了吧!

赵达中午是在外面吃的饭,下午回办公室看到桌上满是灰尘,几张文件零散摆地放着,赵达拿起抹布擦了擦桌子和椅子,然后坐在那儿看这几张文件纸,这是州府里关于发展三农问题的指导意见。赵达看了会儿没什么新鲜的就随手把文件放到抽屉里,倒了杯水慢慢喝起来。

下一步这六个大棚的实验肯定是成功了,也会给他们增加一部分收入,产生效益也会间接的往上反应,那么会不会有部门再次上门拉分摊呢?会不会有人眼红再次出幺蛾子呢?会不会遇到以前吴玉华养鹅那时候的吃吃喝喝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