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112章 江西单尾灯面包车谜案2

中国凶案笔记 第112章 江西单尾灯面包车谜案2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第二章 不寻常的车祸现场

凌晨三点的贵溪乡村公路,被三盏警用勘查灯照得青白。陈默蹲在摩托车旁,食指蹭过断裂的尾灯支架,金属断口处还沾着半片车漆,淡蓝色,带着细微的橘皮纹路。他掏出放大镜凑近,断口边缘的新鲜毛刺在灯光下泛着银光,像刚被掰开的饼干茬口。

“陈队,血迹采样完毕。”技术员小李直起腰,乳胶手套上沾着褐色的泥土,“从喷溅形态看,至少有两处血泊,这里”——他用激光笔指向灌溉渠旁的草滩,红点在泥土上跳了跳——“是主血迹,呈放射状,应该是动脉出血。”

陈默站起身,膝盖发出轻微的响动。他盯着那摊血迹,在勘查灯冷白的光线下,凝固的血痂呈现出深褐色,边缘蜷曲,像片被晒干的枯叶。根据血迹滴落的密度和方向,他在心里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有人在这里被刺伤,血液喷溅到芦苇叶上,又顺着草茎滴落到泥土里,形成现在看到的放射状痕迹。

“摩托车损伤报告呢?”他接过辅警递来的文件夹,快速翻阅。摩托车后尾灯破碎,碎片分布范围达三米,且集中在右侧,说明撞击力来自左前方,而非正常追尾。更奇怪的是,车架上没有明显的刮擦痕迹,只有尾灯部位有凹陷,像是被某种圆柱形物体撞击所致,比如面包车的保险杠。

“老周头到了。”辅警话音未落,一位裹着军大衣的老汉被带进警戒线。老人浑浊的眼睛盯着地上的摩托车,喉结滚动着,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大叔,您昨晚八点经过这里,看见那辆面包车了?”陈默放低声音,递过去一支烟。老汉哆哆嗦嗦接过,火柴划亮的瞬间,照亮他眼角的皱纹,像被犁过的田垄。

“没错,就在那边竹林底下。”他抬手指向公路转弯处,那里有片茂密的毛竹林,此刻在夜风里沙沙作响,“车开得比蜗牛还慢,大灯忽明忽暗,我以为是抛锚了,想过去搭把手,结果那车突然加速,差点撞我三轮车上。”

陈默在笔记本上画下路线图:面包车从竹林后方的机耕道驶出,缓慢接近公路,在晒谷场附近突然加速,撞击摩托车后停下,随后发生搏斗,最后驾车逃离。这个轨迹说明司机对地形非常熟悉,而且特意选择了这个偏僻的转弯处,这里没有路灯,手机信号微弱,是个完美的“作案地点”。

“您看清车牌了吗?”小李追问。老汉摇摇头,又突然想起什么:“车顶好像锈迹斑斑,右尾灯没亮,开起来一颠一颠的,像是减震器坏了。”

陈默和小李对视一眼,这个描述和现场撞击痕迹高度吻合。更关键的是,老汉提到面包车“突然加速”,这与正常车祸中司机紧急刹车的反应截然不同,反而像是故意制造撞击机会。

“把血迹样本加急送市局,”陈默合上笔记本,“重点查是否有利器损伤痕迹。另外,调取周边五公里内的监控,尤其是机耕道入口的摄像头,就算是农用监控也行。”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陈默站在灌溉渠旁,看着技术员用标尺测量血迹与摩托车的距离:17.3米。正常车祸中,伤者通常会在撞击点附近倒地,除非被二次撞击或拖拽,但现场没有车辆碾压的痕迹,只有两行凌乱的脚印,一行是皮鞋印,一行是运动鞋印,后者显然属于东海——根据林芳提供的信息,东海案发时穿着那双蓝色运动鞋。

“陈队,有个奇怪的发现。”小李举着物证袋走来,里面装着几片芦苇叶,“主血迹周围的芦苇叶上有多处折痕,像是被什么东西压过,而且”——他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一片叶子——“这里有纤维残留,像是粗棉布,可能来自外套内衬。”

陈默凑近观察,叶片上确实粘着几根灰黑色纤维,质地粗糙,像是工装外套常用的布料。他突然想起老周头描述的司机穿着:“深色外套,戴着棒球帽”,这种装扮在农村并不少见,却恰好能掩盖身份。

回到派出所时,天已经大亮。林芳坐在接待室里,手里攥着个保温杯,杯盖边缘结着一圈茶垢。她抬头看见陈默,眼神里突然涌出希望:“警察同志,找到东海了吗?他是不是受伤了?”

陈默避开她的目光,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目前还在调查。不过林女士,我需要你再仔细想想,东海最近有没有和什么人结仇?比如生意上的竞争对手,或者……”他顿了顿,“情感方面的纠葛?”

林芳猛地摇头,保温杯在桌上磕出声响:“不可能!东海就是个打零工的,平时就爱打个麻将,哪有什么仇人?再说我们刚开麻将馆没多久,虽说抢了点生意,但隔壁王婶那人我知道,绝不会干这种事。”

“麻将馆……”陈默沉吟着,想起技术员在东海手机里发现的通话记录,案发前一周,他频繁拨打一个本地号码,而那个号码的机主,正是刚子的妻子刘小娟。

“林女士,东海常去的麻将馆,是不是在邻村刚子家附近?”他留意着林芳的表情,只见她眼神一闪,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保温杯盖。

“嗯,就开在小卖店二楼。”她声音突然低了下去,“东海爱去那儿,说那边牌桌宽敞,茶水免费……”

陈默点点头,站起身时瞥见林芳围裙上的补丁,针脚细密,像是反复缝补过多次。这个细节突然让他心里一沉——在这个留守妇女居多的村庄,麻将馆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为数不多的社交窗口,而东海,这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中年男人,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某些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下午三点,市局法医报告传来:血迹中检测出金属碎屑,形状不规则,初步判断为刀具切割时产生的残留物。更关键的是,血迹分布显示,伤者在受伤后曾有过剧烈移动,从主血迹到摩托车旁的滴落痕迹,形成一条蜿蜒的血线,像是有人捂着伤口试图逃离。

“不是车祸,是谋杀。”陈默在案情分析会上敲了敲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面包车的模拟轨迹,“司机故意撞击摩托车,制造接触机会,随后下车与东海发生冲突,用利器刺伤对方,最后将其带走。现场的血迹和脚印就是证据。”

“动机呢?”教导员皱眉,“如果是预谋杀人,总得有个理由。东海的社会关系查得怎么样?”

“正在查。”陈默调出东海的通讯记录,“目前发现他和一个叫刘小娟的女性联系频繁,而刘小娟的丈夫刚子,恰好有一辆老款面包车,型号是五菱之光,2008年产,符合目击者描述的‘车顶锈蚀、右尾灯不亮’特征。”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陈默继续说道:“刚子常年在东北打工,案发当晚突然带妻子离开,目的地是福建,而且他的面包车下落不明。更巧合的是,刘小娟就是东海常去的麻将馆的常客,两人住在同一个村子。”

“这么说,情感纠葛的可能性很大?”小李插话,“刚子发现妻子和东海有染,于是策划报复?”

“不能过早下结论。”陈默关掉投影仪,“但刚子确实有重大嫌疑。通知各路口检查站,留意一辆车牌号为赣L·cxxxx的五菱面包车,重点排查车顶锈蚀、右尾灯损坏的特征。另外,联系福建警方,协助查找刚子夫妇的下落。”

散会后,陈默独自来到院子里,点燃一支烟。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几个农妇背着竹篓从派出所门前走过,闲聊声中偶尔飘来“东海”的名字。他望着暮色中的村庄,突然想起林芳说过的话:“东海每天晚上八点前准回家,说怕我一个人害怕。”

可现在,这个准时回家的男人,却消失在暮色里,只留下一地破碎的尾灯和凝固的血迹。陈默碾灭烟头,鞋底蹭过地面时,感觉有什么东西硌脚——是半片摩托车尾灯的碎片,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色的光,像块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小李发来的消息:“陈队,刚子家的邻居说,他昨晚离开前曾去过车库,动静很大,像是在搬什么重物。”

陈默盯着屏幕,脑海中浮现出面包车后备箱的画面。如果东海真的被劫持上车,那么此刻,他可能正在某个偏僻的角落,等待着警方的救援,或者……他不敢再想下去,转身走向警车,声音里带着一丝紧迫感:“通知技术组,立刻去刚子家车库勘查,晚一分钟,可能就多一分危险。”

引擎声划破暮色时,陈默望向窗外,看见林芳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举着那盏破损的手电筒,光束微弱,却固执地照亮着远方的路。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每次晚归时,总会在阳台留一盏灯,说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

而此刻,在这个不寻常的车祸现场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回家路”,又有多少人,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等待着他们的温暖港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