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37章 桂林60万绑架案2

中国凶案笔记 第37章 桂林60万绑架案2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第二章 北方口音的陷阱

叠彩区派出所的审讯室泛着霉味,王警官看着单向玻璃里的东北男人,忽然想起老家地窖里的腌菜坛子——同样的潮湿,同样的闭塞感。

“你们叫他‘老耿’?”他敲了敲记录簿,上面写着“耿大力,32岁,黑龙江绥化人”。

男人搓着皲裂的手掌,指甲缝里嵌着蓝黑墨水:“对啊,耿哥说带我们赚大钱,谁知道是搞传销……”他突然剧烈咳嗽,从破毛衣领子里抖落出半片传单,正是男孩捡到的“旭日升贸易”宣传单。

王警官捡起传单,背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5000、、。“这是什么?”

“入门费,”耿大力咽了口唾沫,喉结在松弛的皮肤下滚动,“分五个层级,交6万就能当‘主任’,发展下线拿提成……”他突然抬头,眼神浑浊却带着病态的亢奋,“你们抓错人了!我们从11月10号就被关在灵川县的出租屋,每天有人盯着上课,连拉屎都结伴!”

单向玻璃外,陈芳猛地抓住林悦的手腕:“10号那天,浩子说三楼有吵架声!是不是你们……”

“大妈,我们真没见过那孩子!”耿大力的方言突然带了哭腔,“再说谁会管初中生要钱?我们只骗想发财的……”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像被无形的手掐住脖子。

王警官注意到男人袖口露出的纹身——半朵褪色的牡丹,和监控里巷口电动车男人的纹身一模一样。“16号晚上7点20分,你在哪?”

“在灵川啊!”耿大力掏出皱巴巴的车票,日期是11月16日18:30,起点桂林北站,终点灵川县城,“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开饭,吃完就洗脑,雷打不动!”

林悦突然指着车票:“这班车我坐过,到灵川要40分钟,他们到的时候快七点了,根本没时间去叠彩区……”她的声音发颤,工装裤口袋里掉出张网吧会员卡,背面写着“耿哥专用”。

午后的雨突然变大,陈芳站在派出所门口,看着玻璃上的水痕扭曲成无数条小河。李建军在台阶上抽烟,手机屏幕亮了又灭,像只濒死的萤火虫。

“李哥,”王警官递来把伞,伞骨上印着“桂林旅游”的褪色字样,“绑匪可能在试探我们。”

手机在此时震动,第三条短信来了:

“明早九点,穿黑色外套,开白色五菱宏光,后视镜挂红色塑料袋,到乌石街城中村37号。别耍花样,爷们盯着呢。”

陈芳盯着“爷们”二字,忽然想起林悦的话:“浩子说三楼的人总喊他‘小伙子’,从来没叫过‘爷们’。”

“五菱宏光?”李建军突然抬头,“咱们家的车是银色SUV啊!他怎么会……”

王警官的瞳孔收缩:“绑匪在暗示我们,他知道你们的车型。也就是说,他见过你们,甚至跟踪过。”

雨幕中,一辆白色五菱宏光缓缓驶过,后视镜上挂着个红色塑料袋,在风中晃成模糊的红点。陈芳想起儿子幼儿园时做的手工灯笼,也是这么红,这么薄,仿佛轻轻一戳就会破。

凌晨五点,乌石街城中村还浸在墨色里。王警官蹲在37号院墙外,透过砖缝看见院内空无一人,只有棵枯树挂着几串鞭炮,像风干的蛇蜕。

“各组注意,”他压低对讲机,“交易地点可能是个空壳。”

七点整,李建军开车驶入城中村,后视镜上的红色塑料袋格外刺眼,像滴在灰纸上的血。陈芳攥着帆布包,里面装着60万假钞,每捆钱之间夹着追踪器——昨晚连夜从银行调的。

“前面路口右拐。”王警官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电流杂音。

突然,手机铃声大作,李建军差点撞上路牙。新短信:“改地点,定江镇农贸市场西门。”

陈芳看表:7:15。从乌石街到定江镇,驾车需40分钟,必须在8:00前赶到。李建军猛踩油门,塑料袋被风吹得鼓起来,露出里面的白色——那是张超市小票,印着“文龙火锅,2014.11.15,辣椒面5斤”。

“他在耍我们。”王警官盯着监控屏幕,只见白色SUV在中山路飞驰,后视镜的红点时隐时现,像颗正在流血的心脏。

八点整,车刚停在农贸市场,短信又至:“去灵川县长途汽车站,十分钟内到。”

陈芳感觉胃里翻江倒海,帆布包的拉链硌着肋骨,仿佛里面装的不是假钞,而是儿子的骨头。李建军的手背上暴起青筋,方向盘上沾着汗渍,像爬满了细小的蚯蚓。

“为什么是灵川?”她忽然抓住丈夫的手腕,“耿大力他们被关在灵川,绑匪是不是想嫁祸给他们?”

李建军没有回答,眼睛死死盯着导航——从定江镇到灵川汽车站,还有15公里,而手机显示的剩余时间,只剩8分钟。

九点零五分,灵川汽车站。

李建军熄了火,红色塑料袋还在晃,却像失去了生气,蔫蔫地垂着。陈芳望向窗外,长途汽车站的电子屏显示“桂林-灵川,末班车18:00”,候车厅里只有几个农民工在打盹,售票员趴在柜台上玩手机。

“他不会来了。”王警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知何时他已坐进后座,手里拿着张湿巾,正在擦拭配枪,“从叠彩到灵川,横跨整个市区,他在测试我们的反应速度。”

陈芳忽然注意到湿巾包装上的图案——红色辣椒,和“文龙火锅”的logo一模一样。她猛地转身,看见后车窗上贴着张便签,不知何时被人贴上的:“明天再放”。

“明天……”李建军的声音像碎玻璃,“他说明天……”

“别说了!”王警官突然提高嗓门,吓了两人一跳。他指着远处的垃圾桶,那里躺着个红色塑料袋,和他们车上的一模一样,“下车,慢慢走过去,别回头。”

陈芳踩着积水走进垃圾桶,鞋底发出“噗嗤”声,像踩过烂泥里的果实。塑料袋里装着团纸,展开后是张儿童画:蓝色天空下,有栋房子,房子旁边有棵树,树上挂着红色塑料袋,树下躺着个穿蓝色校服的男孩,他的头歪向一边,嘴角有血。

“这是……”她的手指划过画纸,背面有行铅笔字:“11.16,20:00,已解决。”字迹歪歪扭扭,像左手写的。

王警官接过画,对着阳光细看,忽然发现树影里藏着个模糊的轮廓——是“文龙火锅”的卷闸门,门把手上挂着同样的红色塑料袋。

凌晨一点,刑警队会议室。

“灵川汽车站的画,检测出辣椒素和猪骨粉成分。”技术组小张举起报告,“和‘文龙火锅’后厨的调料一致。”

王警官盯着地图上的三个交易地点:乌石街(传销区)、定江镇(物流园)、灵川县(传销窝点),用红笔连成三角形,中心正是叠彩区男孩家。

“他在画靶子。”他突然说,“每个地点都离传销点不远,故意引导我们往北方人身上想。”

“但耿大力他们有不在场证明。”小张挠头,“难道是模仿作案?”

“不,是熟人。”王警官敲了敲监控截图,画面里李建军的SUV停在麻将馆门口,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从车前经过,手里提着袋辣椒——正是“文龙火锅”的老板武文龙,“里门口,11月15日,武文龙去过麻将馆,待了23分钟。而绑匪第一次短信,是在11月17日中午,间隔刚好一天。”

小张倒吸一口凉气:“他在踩点?”

“不止。”王警官调出通话记录,“李建军的手机号,在11月16日晚7:10,给武文龙打过一通电话,时长1分17秒。”

窗外的雨突然变大,雨点砸在玻璃上,像无数只手在抓挠。王警官想起陈芳说过,男孩失踪前,武文龙曾托他“带包辣椒面”给麻将馆——那是11月16日傍晚,7点零5分,男孩出门的时间。

“红色塑料袋,”他喃喃道,“武文龙的火锅店总用这种袋子装辣椒,半透明,带白色条纹。而绑匪用来当暗号的,正是这种袋子。”

小张突然指着监控:“看!11月16日晚7:25,武文龙的电动车经过巷口,车筐里有个红色塑料袋,里面装的是……”

画面突然雪花点乱窜,等恢复时,电动车已经拐进巷道,消失在监控盲区。王警官感觉后颈发凉,因为他看清了塑料袋里的东西——是个蓝色书包,书包带子上挂着枚校徽,在车灯下闪了一下,像滴眼泪。

雨停了,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味。

王警官站在“文龙火锅”门前,看着卷闸门上的新鲜划痕——这次看清了,不是“救”字,而是“文”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像道拖拽的痕迹。

“准备好了吗?”他问身后的辅警。

液压钳咬开生锈的锁扣,卷闸门升起的瞬间,一股浓烈的辣椒味扑面而来,呛得人睁不开眼。王警官打开手电,光束扫过地面:瓷砖缝里有暗红色斑点,墙角堆着几个黑色塑料袋,其中一个破了口,露出里面的白色粉末——是碱粉,通常用来处理血迹。

“队长!”辅警的声音带着颤音,“卫生间的马桶……”

王警官转身时,看见马桶里浮着团头发,黑色,带着淡褐色的胎记——和男孩后颈的枫叶形胎记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耿大力的话:“传销组织说,6万就能买个‘主任’当,没想到真有人为了6万杀人……”

手机在此时震动,是陈芳发来的消息:“林悦不见了,她昨晚说去网吧,结果没上班。包里留了张纸条,写着‘对不起,我早该发现的’。”

王警官盯着马桶里的头发,忽然明白为什么绑匪要用“红色塑料袋”当暗号——那不是接头标记,而是凶手的战利品,是他从日常中剪下的一块血痂,故意贴在警方的眼皮底下,像在说:你们看,我就在这里,你们抓不到我。

我将围绕“反常整洁”与“卷闸门秘密”展开第三章,通过清洁剂气味、监控帧分析、尸体搬运的细节重构,强化“日常空间变屠宰场”的悚然感,同时埋下武文龙左撇子的关键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