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40章 桂林60万绑架案5

中国凶案笔记 第40章 桂林60万绑架案5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第五章 被遗忘的杀意

2014年12月10日,叠彩区公安分局档案室。

王警官翻开武文龙案的结案报告,油墨味混着霉味扑面而来。第17页详细记录着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甲方李建军(房东)与乙方武文龙(租户)于2012年签约,租期五年,年租金3.6万元。2014年9月,李建军口头提出提前解约,愿补偿装修费2万元,而武文龙要求补偿装修费10万元 转让费8万元,双方协商破裂。

“口头解约。”王警官用红笔圈出这四个字,想起李建军在审讯时的辩解:“我以为他同意了,后来看他照常开店,就没签解约协议……”

报告附件里有张照片:武文龙的记账本,2014年11月12日页写着“小林每日路线:18:30麻将馆出发,19:00公交站,19:30到家”。字迹力透纸背,最后一个句号洇开墨团,像滴干涸的血。

物证室里,王警官盯着透明证物袋里的红色塑料袋。袋子上印着“桂林万禾批发市场专供”,白色条纹间印着辣椒图案,生产日期是2014年1月——武文龙一次性批发了500个,成本0.1元\/个。

“他用一毛钱的袋子,换一条人命。”小刘在旁边感叹。

袋子里还装着份《叠彩区商铺转让合同》,甲方武文龙,乙方“旭日升贸易公司”(耿大力所在传销组织),转让金额8万元,签约日期2014年11月15日——案发前一天。王警官突然明白:武文龙根本没打算转让店铺,他只是想借传销组织的手,把“缺钱杀人”的锅甩给北方人。

手机在此时震动,是陈芳发来的消息:“王警官,今天整理浩子书包,发现他给武叔写过感谢卡,说‘谢谢武叔教我修自行车’……”

王警官看着屏幕,眼前浮现男孩趴在火锅店门口修自行车的画面,武文龙站在旁边指点,夕阳把两人影子拉得很长,像对和睦的叔侄。而实际上,那是凶手在踩点,在培养猎物的信任感。

冬至那天,王警官再次来到麻将馆。

卷闸门紧闭,玻璃上贴着“暂停营业”,门前的石狮子落满灰。陈芳坐在台阶上,手里捏着串钥匙,十七把钥匙在寒风中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爸住院了,”她的声音像被风吹散的纸片,“高血压,脑溢血,现在半句话说不出。”

台阶缝隙里长着株野草,叶子上挂着个红色塑料袋碎片,在风中晃啊晃。陈芳忽然伸手抓住它,指甲抠进塑料:“浩子出事前三天,武文龙来店里换硬币,说要去买菜。我当时还跟他开玩笑,说‘武老板什么时候请我们吃火锅啊’……”

王警官注意到她无名指的指甲依然没长出来,露出的甲床已经结痂,像道暗红色的疤。“林悦呢?”他问。

“在深圳打工,”陈芳望向远处的漓江,“走之前留了封信,说对不起弟弟,说她早就发现武文龙总盯着浩子看,眼神不对劲……”她的声音哽咽,“可她以为那是长辈的喜欢,以为……”

以为是善意的注视,却不知是捕食者的凝视。王警官想起林悦工装裤上的血迹——那不是撞的,是某天她帮武文龙搬货时,沾到的动物血,而她浑然不知,直到弟弟遇害。

2015年清明,漓江水位下降。

潜水员在解放桥下游两米处打捞出一个蓝色书包,拉链处缠着水草,打开时发出“吱呀”声,像声漫长的叹息。王警官戴上手套,从书包侧袋摸出张纸,是期中考试数学卷,鲜红的“100”分刺得人眼眶发酸。

卷首写着林浩的名字,字体工整,末尾有行铅笔字,被水泡得模糊:“爸妈少熬夜,我会努力学习,不让你们操心。”背面贴着张便利贴,是陈芳的字迹:“浩子,周末陪爸妈去看爷爷奶奶,别总打游戏。”日期是11月15日,案发前一天。

“他本来想当天交给父母的,”法医的声音很低,“书包里还有支钢笔,墨水都没来得及换。”

王警官望着漓江水面,那里漂着几个红色塑料袋,不知是谁丢弃的。它们随波逐流,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像极了案件里的种种巧合——武文龙的即兴选择、东北租客的口音、麻将馆的疏忽,所有偶然交织成必然的悲剧。

2015年6月2日,桂林中院刑事审判庭。

武文龙穿着囚服坐在被告席,左手腕戴着银色手铐——这次,他的双手都被束缚住了。王警官坐在旁听席,看见陈芳和林悦坐在前排,两人都穿着黑色衣服,像两截沉默的墓碑。

“被告人武文龙,因犯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宣判声响起时,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武文龙脸上,在地面投下斑驳阴影。王警官忽然想起审讯时他问的第一句话:“我这种情况,会判死刑吗?”原来,他早就知道结局,却依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庭审结束后,陈芳走到王警官身边,递来个信封:“这是浩子的日记,你看看吧。”

日记里的字迹稚嫩却认真,2014年11月10日篇写着:“今天武叔说,等我长大了,教我开火锅店。我跟他说,我想当数学家,他笑我天真,说‘数学再好,也算不出人心’。”

王警官合上日记,看见封面贴着张照片:林浩站在麻将馆门口,手里举着满分试卷,父母站在两侧,脸上带着敷衍的微笑。背景里,“文龙火锅”的卷闸门半开,武文龙站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

三年后,王警官调任灵川县。

某次巡逻时,他经过一家新开的火锅店,门口挂着红色灯笼,灯笼穗子在风中摇晃,像极了当年的红色塑料袋。店员递来菜单,封面上印着“东北铁锅炖”,服务员操着东北口音,热情地招呼:“爷们儿,里边儿请!”

他忽然想起武文龙的庭审陈述:“我看电视剧里绑架都用暗号,就随便想了个,没想到你们真信了。”原来,所有的悬疑都是即兴表演,所有的巧合都是日常疏忽的累积。

回到派出所,王警官在笔记本里写下结案反思:

“犯罪从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无数个日常碎片的恶意拼接——房东的一句口头解约、孩子的一次善意帮助、陌生人的一个眼神。当我们以为危险在远方时,杀意可能正藏在递来的辣椒面里,藏在修自行车的闲聊中,藏在每个‘习以为常’的瞬间。”

窗外,春风卷起片红色塑料袋,它飞过街道,掠过学校,最后飘进漓江。在那里,它将与三年前的碎片相遇,共同沉入寂静的江底,成为永不褪色的血色隐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