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90章 河北吴桥“鸡窝藏刀”凶案10

2015年3月12日,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外飘着细雪。陈建军穿着褪色的工装,胸前别着崔秀琳的照片,女儿小雨攥着他的衣角,眼睛盯着法庭门口的铜狮子。三年前那个血腥的夏夜,此刻正浓缩成手中的判决书,即将画上句点。

法庭内,李树林穿着囚服坐在被告席,双手被铐在橡木桌上。他的头发剃得很短,露出后颈的胎记——那是崔秀琳曾开玩笑说“像片小树叶”的地方。当审判长宣读“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时,他的身体猛地抖了一下,抬头盯着旁听席上的遗像,突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秀琳,我错了!我真的没想杀你……”

陈建军感觉胸口被重锤击中。他想起妻子生前总说“等小雨上小学,咱们就换个带阳台的房子”,想起案发现场那床整齐的褥子——原来早在两个月前,李树林就趴在床下,听着他们夫妻的视频通话,算计着下手的时机。

“爸爸,那是坏人吗?”小雨的声音惊醒了他。孩子指着被告席,眼里带着懵懂的恐惧。陈建军喉结滚动,最终只是摸了摸她的头,没敢说出真相——这个在她印象里“帮妈妈修过自行车”的李叔叔,正是夺走妈妈生命的凶手。

审判长的声音继续回荡:“经查,被告人李树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提前潜入受害者家中,因被发现而行凶杀人,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且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极大……”陈建军盯着李树林手腕的抓痕,那是妻子临终前最后的反抗,此刻正成为法律量刑的关键证据。

休庭时,张建国走进证人室,手里拿着结案报告。陈建军接过报告的手在发抖,最后一页的批注刺痛了他的眼:“最危险的凶手,往往藏在最熟悉的人群里。”他突然想起,妻子曾在电话里说“树林这孩子挺老实,总帮我搬东西”,却不知那善意的帮助背后,是长达两个月的观察与谋划。

“他把刀藏在鸡窝,以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张建国的声音里带着疲惫,“但他忘了,每个细节都会说话——鞋底的红土、绳子的断口、还有他刻在骨子里的犯罪模式。”

下午的阳光透过法庭的高窗,在李树林的囚服上投下斑驳光影。他盯着自己的脚尖,想起三年前在监狱里,同屋的王强教他“戴手套、找盲区”,却没教他有些错误永远无法回头。当法警带他离开时,他突然挣脱,对着崔秀琳的遗像重重磕头,额头撞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闷响。

“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小雨……”他的声音被法庭的回音吞没,像片被风吹散的落叶,消失在法律的威严里。

结案报告的附件里,张建国附上了最后一份物证照片:南院墙头上的鞋印拓片,旁边是早已拆除的鸡窝遗址。他在备注里写道:“凶手以为埋掉尸体、藏起凶器就能逃脱,却不知,每个脚印都是命运的印记,每个疏忽都是法网的缺口。”

三个月后,陈建军带着小雨回到吴桥县。曾经的出租屋已换了新主人,院墙上的鞋印拓片被刷上了白漆,却仍能看出淡淡的轮廓。小雨蹲在曾经的鸡窝位置,捡起一片碎瓷,上面还沾着暗红的斑点——不是血迹,是当年崔秀琳喂鸡时撒的红高粱。

“妈妈说,鸡窝要每天打扫。”小雨突然开口,“她说小鸡最乖,不会藏东西。”

陈建军鼻子发酸,抱起女儿走向巷口。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便利店时,小雨指着电视里的法治节目:“爸爸,坏人被抓住了对吗?”

“对,坏人永远逃不掉。”他摸着女儿的头发,想起张建国说的话,“哪怕藏在床下,藏在鸡窝,藏在最熟悉的笑容背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吴桥县的春风掠过墙头,带走最后一片残雪。曾经的案发现场,如今已成为社区的安全教育基地,墙上的警示牌写着:“警惕身边的‘熟人’,安全意识是最好的防盗门。”而那个关于床下潜伏者的故事,终将在岁月里化作一声警钟,长鸣在每个疏于防范的夜晚。

李树林行刑前一晚,张建国收到他的遗书。泛黄的信纸上,字迹歪歪扭扭:“张队长,我知道自己该死。其实那天在床下,我听见她跟老公说‘门锁该修了’,可我想着,不修更好下手。现在才明白,有些门,关上了就是一辈子……”

信的末尾,是个歪扭的道歉符号,像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张建国将信纸夹进卷宗,目光落在最后一页的鞋印拓片上——那是罪恶的起点,也是正义的终点。

当第一颗流星划过北方的夜空时,吴桥县的某处院落里,新栽的薄荷散发着清香。崔秀琳曾经的梦想,终于在另一个时空里,随着春风轻轻摇晃,仿佛她从未离开,只是化作了人间的一声警示,提醒世人:在每个看似普通的日常里,都藏着需要被正视的危险,而法律的光芒,终将照亮每个黑暗的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