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46章 遵义发粪池尸骨迷案1

中国凶案笔记 第46章 遵义发粪池尸骨迷案1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第一章:化粪池里的颅骨

九月的遵义带着湿热的暑气,老王捏着鼻子将铁钩探进化粪池。浑浊的沼气熏得他眼眶发辣,橡胶手套早已被粪水浸得发皱。这片旧城区即将改造,他跟着施工队接下清掏旱厕的活儿,原以为不过是与碎砖烂瓦打交道,直到铁钩勾住一团粗糙的编织物。

“什么鬼东西……”老王嘟囔着用力拉扯,黑色编织袋裹着糊状的秽物浮出水面,裂口处露出白花花的骨茬。他愣了愣,忽然想起旱厕隔壁就是畜牧局家属院,周边又有屠宰商贩常来倾倒下水。“估计是牛骨头吧。”他用袖口擦了把汗,随手将袋子甩到旁边的塑料布上,决定明天叫收废品的顺道拉走。

次日清晨,晨光熹微中,老王用铁锨拨弄编织袋准备装车。一块半月形的白骨突然滚出,凹陷的眼眶正对着他——那是人类的颅骨。

铁锨“当啷”落地,老王后退两步跌坐在泥水里,喉咙里发出含混的惊呼。工地上的工友闻声围拢,有人掏出手机报警,有人脸色煞白地往远处跑。五分钟后,尖锐的警笛声划破了老城的寂静。

刑警队长陈林抵达时,现场已被警戒线隔离。化粪池散发的恶臭让年轻警员皱起眉头,他却熟稔地戴上口罩和手套,蹲在塑料布旁仔细观察。颅骨表面附着褐色的**组织,鼻根部和左颞部各有一道弧形砍痕,边缘粗糙,显然是利器多次劈砍所致。

“死亡时间至少三年以上,白骨化程度很高。”法医李薇蹲在他身侧,用镊子夹起一块碎骨,“除了颅骨,其他骨头都有明显的动物特征,初步判断是牛骨。”

“人畜骨头混在一起?”陈林挑眉,目光转向旁边的衬衫碎片。那件带品牌标志的衬衫虽已褪色,领口处的针脚却异常整齐,显然不是屠宰工人常穿的粗布衣物。更引人注目的是一部翻盖手机,机身布满绿色的铜锈,SIm卡槽空无一物。

“现场没有凶器,抛尸者有意混淆视听。”陈林起身环顾四周。旱厕位于三面围墙环绕的小院中央,唯一的入口是扇生锈的铁门,墙头爬满藤蔓。除非熟悉地形,否则很难发现这个隐蔽的角落。

“老王,你确定昨天没看到其他东西?”陈林转向脸色仍苍白的打工者。

“真没有啊!”老王连连摆手,“就这袋子骨头,我还当是屠户扔的……”他忽然打了个寒颤,“那颅骨咋会在里面?人骨和牛骨咋还混一块儿了?”

陈林没有回答。他盯着化粪池里翻涌的污水,脑海中浮现出一幅诡异的画面:某人将人类颅骨与牛骨装入编织袋,抛进这个十年未清的化粪池,等待时间将证据沤烂。可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为了延缓尸体被发现的时间,还是刻意制造误导?

解剖室的白炽灯下,李薇握着手术刀的手突然停顿。颅骨与牛骨的拼接图在解剖台上显得格外怪诞——牛的胸椎骨连接着人类的枕骨,肋骨根数竟比正常人多出两根。

“这不可能。”她喃喃自语,拿起放大镜贴近颅骨。死者的牙齿磨损程度较轻,犬齿略为突出,显示生前可能有咬硬物的习惯。根据耻骨联合面的磨损情况,年龄应在22-30岁之间,身高推断为162±5cm。

“但昨天拼接时,怎么会看成不足1.4米?”实习法医小张困惑地看着记录数据。

李薇皱眉道:“因为牛骨的肩宽远超人类,视觉上会压缩身高比例。而且……”她用镊子夹起一块牛肋骨,“这些骨头被刻意切割过,截面有锯齿状痕迹,像是用家用菜刀砍的。”

窗外突然响起闷雷,解剖室的灯光随之一闪。李薇看着解剖台上的颅骨,突然想起五年前经手的一起碎尸案——凶手将被害人尸体混入屠宰场的猪骨中,企图用动物脂肪掩盖人体组织的气味。但眼前的案件更复杂:凶手为何保留人类颅骨,却用牛骨替代躯干?是想误导警方认为死者是牲畜,还是故意留下颅骨作为“信号”?

傍晚时分,陈林收到李薇的报告:颅骨主人为女性,死因系锐器砍击导致的颅脑损伤,抛尸时间不晚于2011年(化粪池最后一次清理为2001年,距今13年)。现场提取的衬衫纤维经检测,属于2000年代初期流行的涤纶面料,手机型号则是2005年上市的某国产机型。

“2005-2011年之间。”陈林在白板上写下时间轴,“一个身高1.6米左右的年轻女性,失踪至少三年以上,为何无人报案?”

夜幕降临,陈林带着警员走访畜牧局家属院。退休干部张大爷听说化粪池出了人命,立刻联想到十多年前的传闻:“要说奇怪的女人,早年倒是有个‘矮壮姐’,听说在堤坝那边混的,身高也就一米五吧,可壮得能扛两袋大米。”

“一米五?”陈林挑眉,“但法医推断死者身高一米六二。”

“嗨,老百姓说话哪有准头。”张大爷摆摆手,“那姑娘爱穿花衬衫,嗓门儿大,总帮人出头打架,后来突然就不见了。有人说跟野男人跑了,有人说犯事儿进局子了,反正没见家里人找过。”

另一户居民则提供了关键线索:“大概02年吧,我亲眼看见她跟一个男的在巷子里打起来。那男的比她高半个头,愣是被她按在墙上揍。后来听说那男的是她相好,姓刘,住前街那栋红砖楼。”

陈林的笔记本迅速记下“刘姓男子”“红砖楼”等关键词。回到警局时,资料员已整理出2000-2011年间的女性失踪记录:共17人,其中11人已找回,剩余6人中3人有精神障碍,2人外出打工失联,唯一无明确原因失踪的,是2002年腊月走失的陈芬,时年27岁,身高165cm,体型健壮,案发前居住在前街17号。

“前街17号……”陈林对照走访记录,赫然发现那正是居民提到的“红砖楼”地址。他立刻调取陈芬的户籍照片:照片中的女子留着短发,眉骨突出,眼神锐利,确实符合“壮硕”的描述。

凌晨一点,警局档案室依然亮着灯。陈林看着桌上的失踪档案,心中泛起疑惑:陈芬失踪时正值壮年,且在本地有亲友,为何失踪十三年间无人报案?更奇怪的是,她的户籍信息显示“婚姻状况不明”,而档案中竟没有任何关于其家庭关系的记录。

窗外暴雨倾盆,陈林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大字:陈芬。颅骨、牛骨、编织袋、旧手机……所有线索都像拼图般向这个名字汇聚,而拼图的缺口,恰是这个神秘女子的过往人生。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李薇的号码:“明天一早,我们去陈芬老家看看。顺便……”他瞥了眼窗外的雨幕,“查查那个姓刘的男人。”

黑暗中,白板上的名字被台灯照亮,仿佛一个等待被揭开的诅咒。化粪池的污水仍在地下流淌,带着十年前的秘密,在暴雨中发出沉闷的呜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