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中国凶案笔记 > 第94章 攀枝花107刀血案谜中谜4

中国凶案笔记 第94章 攀枝花107刀血案谜中谜4

作者:喜欢八棱瓜的储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5:12:00 来源:小说旗

晨露未干的草丛里,警犬“闪电”突然停住,鼻子贴着泥土来回嗅探。训导员小李跟着它的视线望去,腐叶堆里露出半截带血的布料——和案发现场小梅的棉毛衫材质相同。陈立蹲下身,布料边缘的锯齿状切口与小梅身上的刀伤吻合,却始终找不到凶器的影子。

“方圆五公里搜遍了,没有匕首、羊角锤,甚至连带血的石头都没有。”小李抹了把汗,警犬的爪子在泥地里刨出几道深痕,“凶手像是带着凶器人间蒸发了。”

木门“吱呀”推开,霉味混着烟草味扑面而来。26岁的张某军倚在破沙发上,牛仔裤膝盖处磨得发亮,看见警服瞬间绷紧身体。茶几上摆着几包廉价香烟,烟灰缸里堆着十余个烟蒂,其中一个印着“攀枝花”字样——和现场烟丝不同。

“正月初七回来的,带了俩朋友,初八在张某平家吃了饭,初九早上就走了。”张某军的视线躲躲闪闪,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裤兜,那里鼓着个方形物件,“我们去广东打工,火车票早买好了。”

林悦盯着墙上的海报,2012年的日历停在8月,圈着“老张车坏”的红圈格外刺眼。床脚的旅行箱敞着,露出半件灰色夹克,袖口沾着和案发现场相同的青砖灰。“你朋友叫什么?”她突然开口,“案发当晚你们在哪?”

“在、在村口小卖部打牌。”张某军咽了口唾沫,“不信你问王大爷……”

王大爷的算盘珠子打得山响,听见“张某军”三个字突然摆手:“那小子初二就回来了,带了俩生面孔,说话带广东口音。初八晚上没见他们打牌,倒是初九早上慌慌张张坐三轮车走了,行李都没收拾干净。”他压低声音,“听说他三年前在深圳偷工厂零件,判了一年呢。”

陈立在笔记本上画下重点:张某军有盗窃前科,案发前突然返乡,案发次日离村,行踪诡异。但现场脚印显示凶手年龄40岁左右,而张某军年仅26岁,体型偏瘦却不足1.67米——除非他刻意伪装。

老式收音机播放着评书,张良蹲在院子里喂鸡,听见警笛声头也不抬:“张某平死了,你们该去查他那些见不得人的工程,问我做什么?”他站起身,膝盖发出“咔咔”声,“初七我就去了成都,车票、住宿发票都在这儿。”

林悦比对车票时间,确实与案发时间错开。技术组传来消息:张良的鞋码43码,与现场40码脚印完全不符,且步态稳健,没有拖曳痕迹。“他动机充足,时间不符。”陈立盯着院子里晾晒的蓝色工装,突然想起张某平账本里的“工程投标记录”——张良曾以微弱差距输给张某平。

技术室里,小李将脚印3d模型投在墙上:“两组脚印,压力分布不同。A组脚尖朝外,脚跟磨损严重,推测年龄40-45岁,右腿微瘸;b组脚尖内扣,前掌压力集中,年龄30-35岁,体型更瘦。”他调出张某军的鞋底照片,“他穿39码鞋,脚印边缘有褶皱,说明鞋码偏大,可能故意穿大鞋伪装。”

“但年龄对不上。”陈立敲了敲A组脚印的数据,“胡云44岁,腰伤导致右腿拖曳,正好符合A组特征。b组脚印……”他突然想起胡云的通话记录,黑卡联系的两个号码,极可能对应两名凶手。

林悦蹲在潮湿的墙根下,镊子夹起半截烟蒂。滤嘴上的唾液残留呈暗红色,与周围泥土的颜色形成反差。这是胡云打麻将时,第三次接电话的位置,墙面上有新鲜的摩擦痕迹,像是有人曾背靠墙壁站立。

“队长,烟蒂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小赵的声音从对讲机里炸开,“和半年前张某平车底的血指纹,还有小梅指甲缝的皮肤组织,完全一致!”

陈立盯着照片里的烟蒂,突然想起胡云审讯时的细节:他习惯用左手夹烟,烟头朝内,滤嘴上的唾液位置偏左——和现场烟蒂的咬痕完全吻合。这枚烟蒂,成了连接胡云与案发现场的关键证据。

在村口的面包车上,警方找到了张某军的两名“朋友”:广东口音的青年王某和李某,均有盗窃前科。王某的手机里存着一条短信:“初九早上去市里,别回头。”发送时间是案发当晚11点,来自一个陌生号码。

“胡哥给了我们五千块,说去张某平家拿点东西。”王某缩在座椅上,手指不停颤抖,“当我们翻墙进去后,发现人已经死了,吓得赶紧跑……”

林悦猛地抬头:“哪个胡哥?”

“胡老二,胡云啊!”李某抢着回答,“他说张某平欠他钱,让我们去偷账本,还给了我们40码的胶鞋,说穿小两码显成熟……”

白板上,“胡云”的名字下多了两条线:A组脚印(胡云本人,指挥者)、b组脚印(张某军,执行者)。但张某军的证词矛盾——他声称只负责盗窃,却未提及凶器,且案发时打斗声持续10分钟,远超盗窃所需时间。

“他在说谎。”陈立敲了敲监控截图,“胡云不可能只让小贼偷账本,张某军的出现,就是为了混淆视听,让我们以为是外来人员作案。”他转向技术组,“查胡云近半年接触过的所有前科人员,尤其是40岁左右、体型偏瘦的。”

暮色中,林悦踩着碎玻璃走进厂房,手电筒光束扫过墙面:“张维”“杨斌”的名字用红漆喷在墙上,旁边画着交叉的匕首和锤子——与案发现场的凶器吻合。地面上有新鲜的鞋印,40码双星胶鞋,和现场b组脚印一致。

“队长,找到了!”小王从角落里拎出个塑料袋,里面是带血的匕首和羊角锤,刀刃上的编号显示,来自市五金厂,而该厂的运输承包商正是胡云。

再次传讯胡云时,他正在给母亲喂饭,动作突然僵住。林悦举起装着烟蒂的证物袋,看见他喉结剧烈滚动:“你以为换双鞋、找小贼顶包,就能掩盖行踪?张某军穿40码鞋,却在鞋底垫了两层鞋垫,而李——”她指向胡云的右脚,“鞋底的磨损痕迹,和现场A组脚印完全吻合。”

胡云的母亲突然咳嗽不止,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药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内侧的抓痕——和小梅指甲缝的皮肤组织位置一致。

暴雨再次降临,陈立盯着监控里张某军的三轮车路线,突然发现他在案发当晚11点曾经过胡云住所。“他不是去盗窃,是去拿凶器!”他抓起警服冲出门,“胡云根本没打算让张某军动手,他真正的帮手,是张维和杨斌——两个有前科、符合脚印特征的中年人。”

技术组传来最新消息:张维,44岁,吸毒人员,身高1.67米,鞋码40,曾因故意伤害被处理;杨斌,42岁,无业游民,体型偏瘦,半年前开始与胡云频繁联系。两人的户籍照片上,均穿着双星胶鞋,与现场脚印完全匹配。

在胡云的储物柜最底层,林悦翻出一本记账本,2012年10月赫然记着:“张维、杨斌,各预付5万,事成再付5万。”旁边画着仁和居的平面图,后院围墙标着“1.8米,无狗”,卧室位置用红笔圈了又圈。

陈立摸着账本上的字迹,突然想起张某平坚持撤案时的反常——他早已知晓胡云的报复,却因工程利益不敢声张,直到入股被拒,胡云的恨意彻底失控。而张某军的出现,不过是胡云精心设计的烟雾弹,真正的凶手,是那两个与他配合多年的“老兄弟”。

他掏出笔记本,在第四章结尾写下:

“消失的凶器,是凶手对完美犯罪的执念;可疑的脚印,是恶魔行走人间的伪装。胡云以为,用年轻人顶包、用旧鞋混淆,就能切断证据链。但他忘了,每个罪恶的脚印都会留下痕迹,每把凶器都会渴望鲜血,而那些被他视作棋子的人,终将在证据面前,撕开他最后的遮羞布。”

窗外,警笛声划破夜空,目标直指张维和杨斌的藏身之处。陈立知道,下一章的审讯,将彻底揭开这场血腥阴谋的真相——关于背叛,关于雇佣,关于那个藏在“恩人”面具下,用107道刀伤书写控制欲的恶魔。而此刻,那把消失的凶器,正躺在证物袋里,刀刃上的血迹虽已干涸,却清晰地映照着胡云扭曲的倒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