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爱恨无情 > 第54章 血红芦山

爱恨无情 第54章 血红芦山

作者:金沙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8:18:23 来源:小说旗

在芦山前线,战争的阴云仿若巨大且沉重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这片古老而又饱经沧桑的大地上。天空被硝烟染成了灰暗的颜色,仿佛一块破旧不堪的幕布,笼罩着整个战场。狂风在山谷间呼啸而过,像是战争发出的愤怒咆哮,吹过一片荒芜的土地,带起阵阵尘埃。

红军与川军正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枪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撕裂开来。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穿梭在空气中,发出尖锐的呼啸声;炮弹不断地在地面上炸开,掀起巨大的烟尘和碎石。双方的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拼杀,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若隐若现,有的呐喊着冲锋向前,有的卧倒在地寻找掩护,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前线指挥部里,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个不停,仿佛是战争的催命符。每一次铃声响起,都意味着有新的战报传来,或是胜利的喜讯,或是惨烈的伤亡。电台里也传来电流声的滋滋作响,夹杂着通讯员们急切的呼喊声和报告声,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人们的心上。

墙上的作战地图被明亮的灯光照得发亮,那光芒仿佛是黑暗中的希望。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每一个都记录着战斗的关键节点。那些红色和蓝色的小旗代表着红军和川军的部队,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不断变化,仿佛是一场巨大的棋局。指挥员站在地图前,身姿挺拔如一棵苍松,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他的目光如炬,犀利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地图,看到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他的脸上带着坚定和沉着,仿佛这场激烈的战斗早已在他的掌控之中。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气势如虹地发出命令:“25师、27师、88师、89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攻芦山,三天之内解决战斗!”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在指挥部里久久回荡。这声音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激励着每一位战士的内心。指挥部里的每一个人都行动了起来。参谋们迅速地在地图上标注着各部队的进攻路线,计算着时间和距离;通讯员们则争分夺秒地将命令传达出去,他们的脚步匆匆,仿佛时间就是胜利的关键;指挥员依然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标记,心中不断地思考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做着最后的准备。

战场上,红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的阵地。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火力。然而,第一天的进攻,红军就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敌军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险要的地势,负隅顽抗,红军的进攻受挫,战士们不得不暂时撤回阵地。第二天,红军再次发起进攻。冲锋号声响起,战士们呐喊着,端起枪,奋勇向前。但敌人的防线依旧坚固,他们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红军的前进道路。战士们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但后面的战士们毫不退缩,踏着战友们的血迹继续前进。然而,这一天的进攻,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三天,战争的阴云愈发沉重地笼罩着这片土地,战斗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天空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将整个战场都包裹其中。刺鼻的火药味混杂着血腥气,在空气中肆意弥漫,让人闻之欲呕。

红军这边,指挥官们深知局势的严峻,下达了加大进攻力度的命令。一时间,各种武器如同愤怒的猛兽,一起开火。步枪清脆的射击声、机枪急促的扫射声、炮弹沉闷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战争交响曲。一发发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掀起阵阵尘土和碎片。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敌人的防线,试图撕开一道突破口。

而川军方面,刘湘部的教导师长杨国桢是个顽固且心狠手辣的家伙。他凭借着芦山险要的地势,负隅顽抗。在芦山城头,他命人竖起了那面象征着严酷军令的大旗。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他那狰狞的野心在肆意张狂。他站在城墙上,满脸恶狠狠地对着手下的官兵宣布:“前进者赏,后退斩!”那声音如同炸雷一般,在每个人的耳边回荡。督战队如同一群冷酷的死神,端着机枪,黑洞洞的枪口无情地对准了那些严守阵地的官兵。官兵们心中满是恐惧和无奈,在督战队的逼迫下,他们只能拼死抵抗。他们知道,后退是死,只有硬着头皮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在红军阵地上,郑团长心急如焚。他在指挥所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额头上满是焦虑的汗珠。他清楚地知道,时间紧迫得就像即将燃尽的导火索。如果不能尽快攻克芦山,敌人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增援,到那时,整个战局将会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红军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付诸东流。连续八天的对峙,早已超过原定三天攻占芦山的计划了。再这样拖下去,对红军消耗极大。于是,他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亲自组织敢死队冲锋。他站在队伍面前,目光坚定而炽热,挥舞着手中的驳壳枪,大声喊道:“同志们,跟我上!打开芦山城,活捉杨国桢。冲啊!”那声音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仿佛能穿透硝烟,直达每一个战士的心底。

敢死队员们纷纷响应,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决绝和坚定,抱着必死的决心,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人的阵地。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穿梭,有的战士被子弹击中,却依然顽强地向前爬行;有的战士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却迅速爬起来,继续朝着敌人冲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突破敌人的防线,为革命的胜利开辟道路。子弹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炮弹在他们周围不断爆炸。但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一步一步地逼近敌人的阵地。红军敢死队与川军敢死队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喊杀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一次冲锋,敌人的火力太猛,敢死队被迫撤回。两次冲锋,依旧没有突破敌人的防线。第三次冲锋,谢团长袖子一挽,端起轻机枪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谢团长的胸膛。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缓缓倒下。“团长!” 战士们惊呼着,纷纷围了过去。谢团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同志们,不要管我,继续战斗……” 说完,便闭上了眼睛。谢团长的牺牲,让整个阵地一片消沉,战士们的士气低落。他们看着谢团长的遗体,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然而,他们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他们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

在这战局胶着的关键时刻,总司令毅然亲临前线指挥部。当他目睹阵地上士气低迷的景象,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心中十分清楚,当下局势危急,若想扭转这不利的战局,唯有尽快调整战术这一条路可走。

“调整战术,集中主力部队对城北青龙场展开攻击!”总司令目光坚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果断下达了作战命令,“必须全力歼灭敌军,彻底打消敌人援兵的企图!”

红军战士们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迟疑,迅速有序地行动起来。他们按照总司令的部署,迅速集结主力,集中炮火,向城北青龙场发起了猛烈进攻。青龙场守军还在坐山观虎斗,等待着前来收获胜利的战果。没有料到突然而至的红军如暴雨般的炮火,迅速摧毁工事炸垮掩体,一个个双枪兵只有挨打的份,没有招架还手之力。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仅仅一天的激烈战斗,川军两个旅全军覆灭。共计伤亡俘虏5700 余人。

青龙场得胜的红军部队迅速增援围攻芦山城,围城部队倍受鼓舞。他们合兵一处,将所有的迫击炮和手榴弹集中起来,向南城门发起了猛烈攻击。随着一声声巨响,南城门处处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敌人的工事在炮火的攻击下,逐渐被摧毁。敢死队再次出击,他们趁着敌人混乱之际,突进了城门。后续部队紧紧跟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川军教导师长杨国桢梦想青龙场两个旅来支援成为泡影,又闻城门被破,见大势已去,立即带领残兵败将逃出芦山城,望风而去。

红军围攻芦山第十天,终于全面攻占芦山城,扫清残敌,打扫战场,安抚百姓。总司令亲临前线,他看着被攻克的芦山,心中感慨万千。他立即召集围城部队军政主官总结经验,在《青龙场的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中赞扬道:“此一战斗彻底消灭了刘湘的主力劲旅,如不重新补充整理,决难恢复他的战斗力。而不仅仅是打垮了敌人,追获一些枪支可比。”

后续部队与后方机关的战士们,相继抵达了芦山——这座蕴含着千年茶马古道文化底蕴的古城。破晓时分,淡薄云层间透出的晨曦,轻柔却坚定地洒落在芦山城墙上,仿佛在唤醒这座古老城池的记忆。

省委省府迅速入驻了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市,宛如为其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雄国兵,这位身材结实魁梧的汉子,怀着满腔的豪情与壮志,高高举起了省苏维埃政府的牌子。他的脸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声音沉稳而有力地宣告:“从今日起,这里将成为为穷苦人民发声的地方!”

在众人庄重的目光注视下,他将牌子稳稳地悬挂在城西的一座大院前。这座大院往昔曾是当地权贵的府邸,见证了无数的奢华与权势,但如今,它迎来了命运的重大转折,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历史篇章。

相邻的院子里,省委和红军政治部的招牌也依次挂起。阳光洒在这些崭新的招牌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跟在雄国兵身旁的妇女部副部长姜亭富,正忙得不可开交。她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同志,一头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干练。“姐妹们,加把劲!把这些物资尽快送到红军队伍上去!”

妇女们积极响应号召,她们那忙碌的身姿在街头往来奔走。有一位名叫阿珍的年轻姑娘,背上背着一筐草鞋,面容上满是庄重与自豪。“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咱们能出份力,心里踏实!”她神色坚定,一边说着,一边迈着有力的步伐向招兵站加快前行。

另一位大娘怀抱一床棉被,走向招兵站。目光中透露出深切的慈爱:“孩子们在外面打仗受苦受累,这被子能让他们多些温暖也好。”

进出芦山城的四个城门口,红军战士们一边修复炮火毁坏的门窗,一边竖起招兵站的招牌和横幅,向过往行人宣传红军的主张。宣传队的队员们更是不辞辛劳,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以歌舞演唱这种直观的形式,向广大百姓深入宣传红军的宗旨和理念。

城西大门口热闹的锣鼓声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人群中,一位名叫小虎的少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要参军,我也要像红军叔叔一样,保卫家乡!” 他的父亲在一旁,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孩子,去吧,为了咱们的好日子!”

与此同时,一列列红军战士于广场之上、街道之畔,认真且有序地进行着操练。他们身姿笔挺,如同一棵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喊出的口号声似雷霆般震耳欲聋,尽显钢铁之师的威严与气势。

周边的百姓们悄然围拢在一旁,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幕,目光中满是敬佩与赞叹。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神情凝重,感慨万千地说道:“这些红军战士,真是我们穷苦人的希望呐!”

当夜幕降临,如银的月光轻柔地洒落在芦山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商店之中,老板们带着真诚的热情,殷勤地招呼着红军战士与百姓,店内的生意格外兴隆,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在茶馆里,几位老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神情严肃地讲述着红军那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小李和老张也来到了这家茶馆,静静地倾听着百姓们对红军的由衷夸赞,他们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老张神色庄重,语重心长地说道:“红军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小李用力地点点头:“对,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一直战斗下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红军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吹走了人们心中的阴霾;又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茶马古城在猎猎飘扬的红旗帜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