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爱恨无情 > 第37章 亲人别离

爱恨无情 第37章 亲人别离

作者:金沙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8:18:23 来源:小说旗

与牛紫才书记兼游击队司令挥手作别后,雄国兵的心情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久久难以平静。他凝视着牛紫才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那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在心中默默祈祷战友一路平安。随后,他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马不停蹄地朝着苍溪河边疾驰而去,因为那里有一项比泰山还重的任务在等待着他——奔赴王渡造船厂,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做好充分准备。一路上,雄国兵的思绪如同一部精彩的电影,不断在脑海中放映。从初入革命队伍时的青涩懵懂,到如今历经风雨的沉稳坚毅,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而此刻,即将面对的强渡嘉陵江计划,更是关系到红军未来的生死存亡,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终于,雄国兵如一颗闪耀的流星,抵达了苍溪河边的造船厂。

踏入厂区,那阵阵劳作声便如汹涌的波涛般扑面而来,那是工人们忙碌的旋律,更是革命力量汇聚的交响曲。走进造船厂,雄国兵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军政委,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与工人们一同闪耀,专注地刨着木板。更令雄国兵惊诧不已的是,红军李政委竟然也如辛勤的蜜蜂亲自蹲在造船厂,他的身影在工人们中间显得格外亲切,他犹如一位技艺娴熟的大师,手中的工具在他的摆弄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业与干练。几年前,李政委还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木匠,他怀揣着对革命的炽热之心,如同燃烧的火焰,参加黄麻暴动之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红军队伍。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犹如攀登高峰的勇士,历经生死考验,从一个平凡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令人敬仰的军政委。即便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也从未忘却自己的初心,始终如一地坚守着那份质朴和实干的精神。

王渡造船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在距苍溪县城 20 公里的嘉陵江支流东河岸边王渡场附近,厂址所在的蔡家院子,绿树成荫,宛如一把天然的大伞,为造船厂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为了确保红军能够顺利地跨越嘉陵江这道天堑,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此,精心打造着适应强渡的船只。他们要建造的是一种船身小巧玲珑、形式别具一格、体量轻盈如燕、航速风驰电掣的“毛蚌壳”,也被称为“五板子”船。这种船犹如灵动的鱼儿,每只可容纳一班人,对于强渡作战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实用性。建造这样的船只,每一个环节都犹如生命的脉搏,至关重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砍树这个环节。只见一群工人精神抖擞地手持锋利的斧头,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缓缓走进那片郁郁葱葱、繁茂异常的树林之中。他们目光如炬,仔细地挑选着那些粗壮而又笔直的树木。因为这些树木不仅仅是普通的木材,它们更是承载着红军胜利的殷切希望!伴随着斧头一次次有力地挥起和落下,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应声轰然倒地,发出一阵沉闷而厚重的声响,仿佛大地也为之震颤。紧接着,就是拉锯和伐木的工序了。工人们默契十足地两两组成一队,紧紧握住那长长的锯子,齐心协力地工作起来。

在锯齿与木材剧烈的摩擦声中,木屑四溅,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落一地。豆大的汗珠从工人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浸湿了他们身上那件原本干爽的衣衫。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露出无比的坚毅和果敢,手中的动作更是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与决心。

接下来,到了改木板和刨木板的关键步骤。这项工作对技术要求极高,需要更为精细的操作技巧才能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时,李政委挺身而出,亲自为大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只见他稳稳地手持一把精致的刨子,全神贯注地在木板上来回推动着。随着刨花不断飞舞而出,宛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原本粗糙不平的木板逐渐变得光滑如镜、平整似砥。

工人们犹如众星捧月般围在他身旁,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每一个技巧,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李政委则像一位慈祥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着,手把手地指导着大家。镶嵌船板仿若在雕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块船板都要精准地拼接在一起,不能有丝毫的缝隙。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船板镶嵌到位,宛如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用锤子轻轻敲打,使其紧密贴合。完成船板的镶嵌后,还要用桐油石灰糊船仓,这一步骤犹如给船只披上了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不仅能防止船只漏水,还能增强船只的耐久性。在整个造船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配合得天衣无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犹如猛虎下山,负责着重体力劳动,而经验丰富的工匠则宛如能工巧匠,专注于技术环节。军政委则在一旁指挥着,时刻关注着每一个细节,确保造船工作顺利进行。

雄国兵迅速加入到工作中,帮忙搬运木材,传递工具,与大家齐心协力,为了一个目标奋力拼搏。很快,一只只五板子船如蛟龙出海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型。这些船前后挂桨,配置桨片,犹如战士们手中的利剑,为渡江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准备。与此同时,红军巧妙地利用王渡河滩与嘉陵江红军渡江主渡口相似的地形地貌,在东河上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演练。只见一艘艘船只在江面上风驰电掣,战士们如鱼得水般熟练地划动着桨,喊着气吞山河的口号,场面蔚为壮观。有人盛赞这是红军的第一支水军的摇篮,在这里,红军战士们不仅练就了渡江的绝技,更汇聚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随着造船工作的圆满完成和渡江演练的顺利进行,雄国兵的心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烈火,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他深知这 75 只五板子船,宛如水上蛟龙,将成为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要运具。人们翘首以盼那一天的降临,期待着红军如蛟龙出海,突破敌人的铜墙铁壁,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的赤江之畔,清晨的阳光恰似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水面,泛起丝丝缕缕的波光。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却难以驱散即将离别的人们心头的离愁别绪。运输队的队员们早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战马不时地刨着蹄子,发出阵阵嘶鸣,仿佛在为这肃穆的氛围奏响一曲悲歌。党明金静静地伫立在江边,身旁是他那失聪的儿子。孩子的眼眸中闪烁着迷茫与困惑,他尚未领悟即将到来的离别所蕴含的深意。

党明金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他的目光如同铁钳一般紧紧地盯着不远处走来的弟弟党明光。这位后勤郑部长的左膀右臂,正牵着一匹马徐徐走来。马背上驮着的两个大箱子,宛如两座沉甸甸的金山,箱子里装着的是对红军至关重要的军费——黄金珠宝。这些财富仿佛是红军的希望之灯,每一颗珠宝都闪耀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期望,每一块黄金都凝聚着无尽的力量。

明光步履沉重地走到党明金面前,兄弟俩的目光交汇,恰似两道闪电在夜空中激烈碰撞,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眼之中如潮水般汹涌传递。许久,明光终于艰难地打破了沉默,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元和一枚奖章,小心翼翼地交给党明金,声音哽咽得仿佛风中那即将熄灭的残烛,颤颤巍巍地说道:“哥,这是红军奖励给我的,留给侄子作个纪念。以后找个医生把他的耳朵治治,但你千万不要说是炮弹震了的,就说是得了伤寒发烧烧坏了的,记住了。要不然,那些如豺狼虎豹般凶残的国民狗党和地主恶霸会像饿狼扑食一样要了他的命……”

党明金瞪大了双眼,那眼眸之中闪烁着惊喜和敬畏之光,宛如看到了世间最为珍稀的奇珍异宝。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着,缓缓地向前伸出,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块闪耀着银光的银元以及那枚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奖章。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轻柔、那么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损坏这两件无价之宝。当他终于成功地将它们接过来时,先是深吸一口气,然后才慢慢地将它们靠近自己的胸口,再轻轻地放进去。整个过程中,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手中的宝贝,脸上流露出无比珍视的神情。

接着,党明金用力地点了点头,那动作坚定而有力。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喉咙里却发出了一阵略显沙哑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一根久经风沙侵蚀、磨砺的琴弦,在拨动时发出的那种略带沧桑之感:“我记住了,你放心去吧,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的关切之情却是如此深沉浓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此时此刻,在不远处的另一岸边,已经升为妇女部长的肖英,也正在与母亲依依话别。母亲的手宛如轻柔的春风,轻轻抚摸着肖英的脸庞,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英子,你长高了,也长结实了,都这么大了。这一走,遇到合适的男子就成个亲,给娘生几个外孙带回来。”肖英的脸颊犹如熟透的苹果,微微泛红,她有些羞涩地说道:“娘,你不要说这些啦。我一走,你要好好的。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到时候我会给你带回一群可爱的娃儿。”母亲微笑着点头:“那就好,娘就等着嘞。”

恰在此时,母亲瞧见远方明光身骑骏马,马背上驮着箱子,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般徐徐而来,身后紧跟着数十匹驮马组成的运输队,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前行。她手指向明光,对肖英言道:“那个小伙儿倒是不错,你快去吧。”肖英旋即转身眺望,凝视着那渐行渐远的运输队,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般涌起一阵错综复杂的情绪。她再次回首凝望母亲,眼眸中已然充盈着晶莹的泪水,继而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运输队而去。每踏出一步,她都仿若能真切地感受到母亲那饱含关切的目光,心中既有对母亲的依依不舍,又有对未来革命征程的殷切期盼。运输队中,队员们相互交头接耳,声音里裹挟着即将踏上征途的激昂兴奋,同时也掺杂着对前方漫漫路途的隐隐忧虑。

党明金凝视着儿子,心中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满是无尽的牵挂。他缓缓蹲下身子,宛如呵护稀世珍宝般轻轻抱住儿子,在他耳边轻声呢喃,仿佛那是来自天堂的福音。尽管他深知儿子无法听见,但他仍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想要将自己的殷切叮嘱倾诉给儿子。父子俩的目光一直盯着明光即将远去的身影,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凝视着远方,那里是他们即将踏上的征途,是充满希望与未来的星辰大海。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犹如泰山般沉重,手中牵着的不仅是满载军费的马匹,更是红军的希望之光与未来之舟。他犹如一位严谨的工匠,不断地检查着马匹的装备,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肖英恰轻盈地来到明光身边,与运输队员们一一打过招呼,随后柔声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明光仿若一座坚如磐石的堡垒,沉稳地点点头,他的眼眸中闪耀着自信与坚毅的光芒,恰似在向世界呐喊:“准备好了。”

随着一声令下,运输队如一条蜿蜒的长龙,缓缓地出发了。江风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轻轻地吹过,扬起他们的衣角,仿佛是在为他们送行。党明金像一座雕塑一般,静静地站在江边,他的目光如同两道利箭,紧紧地追随着远去的运输队,久久不愿离去。肖英的母亲则如同风中的残烛,孤零零地站在原地,目送着肖英的背影消失在远方,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模糊了她的双眼。运输队沿着江边前行,马蹄声犹如阵阵战鼓,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他们路过一片片田野,田野里的庄稼宛如一群绿色的精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祝福。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条巨龙,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在行进的过程中,队员们相互照顾,彼此鼓励,更似一家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就像一把把利剑,斩断了前进道路上的荆棘。肖英不时地与队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她的存在就像一轮温暖的太阳,让整个运输队充满了凝聚力。他们紧追快赶,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传来,进入三岔路口,便见雄国兵和战士们抬着五板子船从另一条路上也在缓缓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