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爱恨无情 > 第55章 坚决进攻

爱恨无情 第55章 坚决进攻

作者:金沙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18:18:23 来源:小说旗

在双石场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这户人家的主人名叫雷篾匠,他靠着自己精湛的编制篾货手艺,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雷篾匠的妻子早已离世,留下了他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是个男孩,名叫雷明昌,今年 13 岁;小的是个女孩,才 7 岁。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雷篾匠一个人的肩上。

这天,雷篾匠正在家中忙碌地编制一个大背篼,儿子雷明昌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拿材料,父子俩配合默契,虽然生活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雷篾匠停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去开门。门一打开,只见雄国兵和姜亭富站在门口。

雷篾匠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两个陌生人,不知道他们来有何事。雄国兵微笑着自我介绍道:“雷篾匠,你好啊!我们是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今天特地过来找你。”

雷篾匠一听,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他请两人进屋坐下,然后问道:“两位同志,找我有啥子事呢?”

雄国兵笑着说:“我们听说你的篾工活路做得非常好,所以想请你去青龙场,指导那些年轻人编制斗笠,为红军战士们提供更好的装备。”

雷篾匠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便爽快地答应道:“我去倒是没有问题,只是我这两个娃娃该咋办呢?”

雄国兵看了看雷明昌和小女孩,笑着说:“红军队伍里,像他们这么大的孩子多着呢!你放心,一起带去,吃住都在斗笠厂里,不会让孩子们受苦的。”

那好,明昌,翠儿,赶快收拾一下,我们这就出发去青龙场啦!”随着这句话的话音落下,两个孩子兴奋得像两只小兔子一样,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哦,去青龙场咯!”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青龙场。这里的街道沿着河流而建,两旁林立着各种工厂,有斗笠厂、被服厂、草鞋厂、纺织厂等等。这些工厂的招牌高高悬挂在门坊之上,上面的魏碑字体刚劲有力,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茶马古城的历史与沧桑。

赵怀中和另外几个人手里依然提着石灰水,他们在街道的墙壁上、石头上忙碌地书写着标语。当赵怀中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一旁的人立刻大声地念了出来:“打到成都吃大米!”

就在这一瞬间,冬日的阳光仿佛也被这句标语所吸引,轻柔地洒在古老的街巷上。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微微的光芒,而那一句极具震撼力的标语,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一般,在这座城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突然间,这些刚劲有力的字迹如同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的墙壁和牌坊之上。它们犹如被赋予了生命一般,散发出无尽的力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一队队红军战士们围拢过来,他们的脸庞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热烈地议论着这些标语。

“打到成都吃大米,这口号喊得太带劲了!”一个年轻的战士挥舞着手臂,脸上洋溢着热血青年特有的激情。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是啊,听说成都那地方,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咱们去了,就能让穷苦百姓都吃上饱饭!”另一个战士附和道,他的声音中同样透露出对成都的向往和对百姓的关怀。

“是啊,据说自秦朝李冰父子建立了都江堰以来,两千多年间,成都都没有遭受过旱涝洪灾的侵袭,年年丰收,大米多得很呢!”又一个战士补充道,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成都这片富饶土地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苏维埃干部们也纷纷驻足观看,他们身着朴素的衣衫,有的穿着灰色的长衫,有的穿着蓝色的短褂,但无一例外,这些衣衫都洗得有些发白,显示出主人的节俭和朴素。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那是一种历经风雨却毫不退缩的决心,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们都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雄国兵穿梭在人群中,他高大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的步伐稳健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坚实的土地上,给人一种无比可靠的感觉。他的肩膀宽阔,仿佛能扛起整个世界的重量。他的身上穿着一套整洁的军装,虽然没有过多的装饰,但那身军装却透露出一种威严和庄重。

雄国兵所到之处,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与干部们交流几句,语气亲切而温和,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而和煦,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安心。

军营里,操练的战士们喊着口号,声音震耳欲聋:“打到成都吃大米!打到成都吃大米!”这口号简单而有力,充满了战士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像是经过精心测量一般,发出清脆的声响。整齐的步伐声与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整个军营上空,形成了一曲激昂的交响乐。

阳光洒在战士们身上,照亮了他们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那衣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他们为理想拼搏的见证。战士们的脸上洋溢着坚毅和果敢,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雄国兵带着苏维埃干部,正沿着街道前行。街道两旁的房屋显得有些破旧,但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气息。雄国兵与干部们边走边聊,讨论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未来的计划。

就在这时,迎面遇上了于军长带着一队警卫。于军长身材魁梧,步伐矫健,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豪迈。他的军装皱巴巴的,领口上的小红旗闪耀着光芒,显示出他的威严和地位。

两人在街头相逢,彼此都停下了脚步。他们相互凝视着对方,眼中都流露出对彼此的尊重和敬意。然后,他们同时举起右手,向对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军礼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对彼此的认可和对革命事业的共同承诺。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喧闹嘈杂的人群突然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鸦雀无声。紧接着,一阵低低的窃窃私语声像涟漪一样,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开来。

“我们真的能够打到成都吗?”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刘湘川军可是有整整八十个团啊,那可是二十万的精兵强将!他们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呢?肯定会严密防守的!”

这个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担忧和疑虑,似乎对这次战役的前景并不乐观。

然而,就在这忧虑的声音刚刚落下,另一个声音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一般,猛然响起,立刻反驳道:“川军嘛就是一手钢枪一手烟枪的双枪兵,有什么好怕的!”这个声音充满了鄙夷和轻蔑,“他们不过是红军的手下败将而已!想当年在川北大巴山的时候,他们不也有二十万的兵力吗?还分兵六路来围攻我们,结果又怎样呢?还不是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一路狼狈逃窜了足足三百里!”

于军长站在人群中,将这一切都听在耳里。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对自己军队的自信,也有对川军的蔑视。他踌躇满志,目空一切,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于军长兴高采烈地对于雄国兵说道:“听听,这就是我们红军的英雄气概!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我们毫不畏惧,坚决要消灭川军!”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整个战场都能听到他的呼喊。在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仿佛胜利的曙光已经在他眼前闪耀。

雄国兵看着眼前欢呼雀跃的士兵们,心中也不禁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面带微笑,微微颔首,表示对大家高昂士气的认可。

然而,当他的目光转向后方时,那一丝忧虑却悄然爬上了他的眼角。作为负责运送粮食弹药和抢救伤员的负责人,他深知这些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战争中,后勤保障就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一旦出现问题,整个战局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去年“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标语口号。那时候,这句口号不仅激励着全体将士的斗志,更成为了他们奋斗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但雄国兵心里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只会更加残酷,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会更高。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指挥部外传了进来。于军长豪情满怀地大步走进房间,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响,仿佛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的决心。

“你们还在犹豫什么?”于军长一进门便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急切与不满,“坚决进攻,彻底消灭刘湘川军,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不停地挥舞着手臂,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将所有的疑虑和担忧都驱散掉。随着他的进入,指挥部那厚重的大门缓缓地关闭起来,发出了一阵低沉的声响。

就在这时,突然间,一阵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从房间里传了出来,这声音犹如洪钟一般,在空气中回荡着。“总司令来电说,部队已经连续征战将近一年了,士兵们都非常疲惫,还是先让他们休整一段时间再发起进攻吧。”这个声音虽然听起来十分沉稳,但其中却明显透露出一丝无法掩饰的疲惫,仿佛说话之人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战斗,身心俱疲。

然而,这声音尚未完全落下,于军长的声音便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骤然响起。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和轻视,似乎对总司令的命令完全不以为意。“不管他!总司令都已经老糊涂了,他根本就不了解我们四方面军的真正实力!”于军长的声音高亢而激昂,与刚才那个沉稳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军长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他坚信自己对部队的了解远胜于总司令,认为总司令的决策不过是老糊涂的表现。这种自信并非毫无根据,毕竟于军长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对自己的部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紧接着,另一个声音仿佛有些战战兢兢地,小心翼翼地插了进来:“可是,军长,关键是张主席从后方也发来电报啊,他说目前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成功进攻呢,所以建议咱们先采取游击战术,观察一下局势再说。”这个声音明显有些犹豫,似乎对于军长的意见并不是完全赞同,但又不敢直接反驳,只能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于军长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指挥部内猛然炸响,震得众人耳膜生疼。他的嗓音瞬间提高了八度,带着毫不掩饰的怒意和急切,仿佛要将这股情绪传递给每一个人:“还观察什么?南下就是坚决进攻,彻底消灭刘湘川军,打到成都去吃大米!这是我们早就定好的方针,岂能因为一点困难就轻易改变?”

于军长的目光恰似火炬,牢牢地锁定在总指挥和总政委身上,眼中迸射出狂热的光芒,仿佛他已然置身于成都的战场之上,正高举着战刀,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他的话语恰似重锤,狠狠地撞击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让人们不禁为之一颤。

指挥部里的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仿佛连空气都凝固成了坚硬的冰块。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各异的表情,有的如磐石般坚定,有的似风中残烛般犹豫,有的则像惊弓之鸟般担忧。这场关于作战方针的争论,不仅关乎着红军的前途命运,更是对每个人智慧和勇气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考。

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红军的前路宛如迷雾重重的迷宫,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是如钢铁般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还是如狡兔般审时度势地暂时休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决定。总指挥和总政委对视一眼,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彼此的内心。他们环视一周,那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拳头,如铁锤般砸向桌子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